似乎一夜之间,女性群像剧就成了影视题材中的香饽饽。

当下正在热播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全都从年龄焦虑入手,将镜头对准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困境。

播出至今,无论人物设定还是剧情发展,这两部剧都引爆了无数的社会议题。

靠着对女性圈层的细致描摹和对社会话题的精准捕捉,它们在口碑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二十不惑》豆瓣7.2分,《三十而已》豆瓣7.8分。

01.

《二十不惑》主要讲述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所面临的职场困境。

全剧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界上,刻画出了20+女孩的青春奋斗史。

《三十而已》主要讲述30+女性的生活困惑。

全剧站在事业与婚姻的战场上,刻画出了30+女性的生活阻击战。

前者笑中带泪,后者绵里藏针,各有各的好。

两部剧在人物塑造方面,都处理的颇为成功,无论是《二十不惑》中的“红楼四子”还是《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主,都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十不惑》里的四个女孩,同住一间宿舍。

她们当中,有貌美高冷,毒舌傲娇的冷美人梁爽;

有家境平平,为留在大城市而不断奋斗的“社畜”姜小果;

也有热爱游戏与动漫,被老妈强势规划人生的二次元宅女罗艳;以及梦想成为明星经纪人的追星少女段家宝。

剧中提炼出的这四种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女大学生的群体缩影。

《三十而已》则主要围绕三个来自不同阶层,对生活有着不同追求的30岁女性所展开。

王漫妮,沪漂、社畜、精致穷,到沪工作八年,依旧凛然一身,无法获得归属感。

顾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过着优渥的中产阶级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钟晓芹,上海本地姑娘,虽然业已成家,但心理却“未成年”,一面安于现状,一面被意外推着向前。

她们三人,分别代表了30岁女性所面临的三种状态:单身的、已婚已育的、已婚未育的。几乎大多数的30+女性,都能对号入座,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物立住了,剧集本身,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另一半,则需利用剧情来进行填充。

02.

于是,为了达到真实贴地的目的,两部剧又融入了密密麻麻的的现实困境:室友不和、职场潜规则、网络暴力、遭遇渣男、中年困惑……

通过这些困境,进而去挖掘角色身上那些“真实的迷茫”,让观众与剧中人的悲欢得以相通,从而引发共振乃至共鸣。

由于这两部剧同样都由柠萌影视出品,所以剧方还别具巧思地在剧中安排了一场串场戏——

大学教室的最后两排,四位毕业班女生和三位职场女性短兵相接。

少女们聊着心事,憧憬着未来;姐姐们感慨着时光,吐槽着日常。

七位角色意外同框,要么叹今朝,要么忆往昔,要么盼未来。

她们在各自境遇中彼此观望,达成了一种代际之间的惊喜衔接——青春与成熟,未知与稳定。

这两组看似相互对立的概念,实则是女性身上的一体两面。

20+也好,30+也罢,最终它们都殊途同归,成为女性人生路上的一段必经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部剧无论格局还是立意,还是比较见功底的。

稿事君认为,一部好的女性群像剧,势必要具备以下“三点”:

狠戳现实痛点,把握话题噪点,扣准观众爽点。

女性群像剧,要呈现的不只是一幅幅鲜活的女性群像,更是一幕幕喜忧参半的众生相。

所以一定要将角色放在具体情境中去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以往,有很多大女主剧,往往都会落入这种窠臼:

要么是玛丽苏,女主通过男人走上人生巅峰;要么是傻白甜,黑化之后一路开挂成为人生赢家。

这是典型的爽剧模式。

“爽”是爽了,但爽过之后留下的回甘,却是寥寥无几。

而女性群像剧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角色之间的互相摩擦,来分散爽点,延长剧情的讨论寿命。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都不约而同地摒弃了开挂式的爽点。

在制造爽点的同时,它们都融入了很多人情、人性方面的考量。

比如,姜小果在实习转正的关口,发现上司频繁使用相亲软件的“秘密”。对于此事,她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当她发现上司已婚的身份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说出真相,愤而离职。

又比如,顾佳为了让儿子进入顶级幼儿园而挖空心思、低声下气。然而,当众多家长提议将患有癫痫的孩子从幼儿园赶走时,她却挺身而出,主动发声。

不管是姜小果,还是顾佳,她们都在原则问题上守住了底线,在正义感方面拿到了满分。

正因有了这些利益上的个人取舍,所以她们制造的爽点才更显真实。

03.

毫无疑问,《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这两部剧,都是典型的女性群像剧。

女性群像剧,顾名思义就是以女性作为主角,将剧情重点放在几位女性身上,探讨女性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危机。

今年,是女性群像剧集体井喷的一年。

前有《谁说我结不了婚》一马当先,后有《他没有这么爱你》《流金岁月》《传家》《了不起的女孩》《我和我们在一起》等蓄势待发。

其实,女性群像剧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类型。

小时候我们看的《红楼梦》《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剧,都展现出了女性的不同截面,让观众眼前一亮。

如果说大女主戏是一个人的舞台,那么群像剧就是一群人的相互成就。

而2003年问世的《粉红女郎》,则无疑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女性群像剧。

该剧讲述了“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哈妹”四个单身女性,在同一屋檐下发生的不同故事。

《粉红女郎》问世后的第二年,内地紧接着又推出了一部名叫《好想好想谈恋爱》的剧集。

这是编剧李樯照抄美剧《欲望都市》攒出来的一部剧,主要围绕四个都市女性的情感经历所展开。

欲望都市

剧中集结了四位京圈大姐:蒋雯丽、那英、梁静、罗海琼

《粉红女郎》和《好想好想谈恋爱》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当时女性群像剧的观剧热潮。

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电视剧主要还是正剧的天下,所以这些具有先锋意识的女性群像剧,并不被主流价值观所完全接纳。

在这以后,女性群像剧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断层。

直到2016年《欢乐颂》大爆,国产女性群像剧才逐渐成为一种风潮,为更多观众所认可。

2018年3月,因为网友@SUM不二发起的一个不成熟的脑洞,女性群像剧又推上了新一轮的风口浪尖。

她在微博中大胆设想,集结俞飞鸿、陈数、曾黎、袁泉四位气质女神,拍一部《淑女的品格》。

微博一经发出,就响应者众多,甚至引发了连锁脑洞。

最终,在这一导火索的助燃下,女性群像剧终于于今年全面爆发。

虽然这其中,不乏投机者迎合观众的虚假卖弄,但其整体态势,还是趋于利好,称得上是一次属于女性的市场高歌。

这些剧集的出现,不仅完成了对女性境遇的深切关照,而且还展现出了新时代女性的魅力、光芒与精神。

比起“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无脑女主来说,观众肯定更喜欢这些独立自主、各有所长的女性角色。

与此同时,此类剧集的出现,对中生代女演员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契机——

让她们走出母亲、婆婆、领导等角色束缚,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站上舞台。

当下,女性群像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避免跟风、避免同质化。

编剧必须在角色定位与剧情编排上狠下功夫,才能创作出更多元、更为观众所认可的剧集。

毕竟,愿意拍是一回事,能不能拍好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怎么说,女性群像剧的复归与涌现,都相当于是一枚投入市场的石子。

即便无法掀不起风浪,也必将泛起涟漪。

网易新闻|娱乐频道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