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古代,当老皇帝快驾崩,小皇帝尚年幼,此时就需要托孤大臣。比如康熙就有四位托孤大臣,但康熙可是个狠角色,长大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四臣之一的鳌拜给灭了,而要说史上最听托孤大臣话的皇帝,非刘禅莫属。

在蜀汉那些年,他就像个乖巧的傀儡皇帝,对于诸葛亮的所有提议,全部言听计从,他本人更是毫无主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居然下令查抄诸葛亮的财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托孤白帝城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

四年之前,吴国受魏国挑拨,单方面撕毁了与蜀国的盟约。东吴人偷袭关羽,取下其首级献给曹操。

刘备听到此事后无比悲愤,不顾群臣的劝阻执意要攻打东吴,为云长报仇,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国于是在短暂崛起之后,又迅速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刘备给诸葛亮和刘禅留下了个“烂摊子”。

在白帝城的病床上,刘备把他俩都叫过来,刘备告诉刘禅,以后诸葛丞相就是他的“相父”,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将来一定要听诸葛丞相的话。

刘备又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行,那就辅佐他,如果不行,那就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了,扑通跪下来,感动得像个泪人一样。

最有权的丞相,最听话的皇帝

刘禅在与诸葛亮共事的11年里,对丞相完全“以父事之”,从不怠慢。诸葛亮辅政的这11年,实际上等于是“代政”的11年。他自己长期带兵北伐,刘禅虽然明白这样有违君臣之道,但他并不在意这些,还是放手让诸葛亮去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刘禅长大了,按照汉朝惯例,丞相应将治国治军的大权交还给皇帝,让其“转正”,不再只是“见习皇帝”。

然而,诸葛亮仍独揽大权,特别是在他带兵北伐之后,对22岁的刘禅还是放心不下,故而特派心腹去监督他。

而在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中,孔明让人感觉句句都在训斥刘禅,他就如同一位严厉的父亲,在教导自己不争气的小孩。

其实,当时刘禅对诸葛亮不顾国力、执意要北伐的决定是有不同看法的,但他提出后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视,也只好作罢

事后,刘禅仍不抱任何情绪地积极支持、鼓励诸葛亮去北伐。后来,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失了街亭,他“自贬三级”以示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与信心,总是百般安慰,“胜负乃兵家常事,丞相不必过于自责”。不久后诸葛亮打了胜仗,才被刘禅及时恢复了原职。

有人说,刘禅就是一位毫无个性的傻瓜皇帝,这么说与他最后的“自缚投降”有很大关系。

也有人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所以他时时刻刻都要处理好君臣关系,这体现了一位政治家宽容大度的可贵胸怀。

蜀臣庆祝诸葛亮之死,刘禅怒杀之

除了听话或是说宽容,刘禅还是历史上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位皇帝,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能激怒到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名叫李邈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整个蜀国顿时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刘禅宣布全国举行三天的哀悼仪式。

而此时,大臣李邈却认为,现在诸葛亮死了,蜀汉终于不用北伐了,边疆终于能消停了,况且诸葛亮一直手握重兵,若不死将来必定谋反,所以这应当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李邈这人不仅狂妄自大,情商还极低。

早年间,刘备夺下益州,命曾为益州士族的李邈担任官职,而他不仅没有感激刘备,还斥责后者攻占益州的行为,结果惹怒了刘备,最终还是在诸葛亮的求情下才保住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李邈看不惯诸葛亮,则是与后来的“挥泪斩马谡”有关。当时,他引用以前秦国、楚国的先例,劝告孔明,如果斩了马谡也许蜀国很快就要衰落。虽然从现在往回看,他的话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候,诸葛亮认为军中无戏言,最终于街亭斩了马谡。

没过多久,诸葛亮也把这位“道不同”的李邈送回了成都,李邈因无法施展才能,一直闷闷不乐,故而对诸葛亮怀恨在心,才在举国哀悼时说出了“值得庆祝”这样的话。

刘禅听到李邈这样的言论,顿时大怒,向来脾气温顺的他竟直接下令将其斩首,这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不过也由此可见蜀汉后主对诸葛亮的感情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抄诸葛亮财产

事实上,不止李邈,还有一些其他小人,也在诸葛亮病逝后散布谗言,来故意抹黑前蜀相。

这倒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做丞相时,他的权力可以说比皇帝还大。除了军事上都由他一人说了算,所有的朝政事务,都得由诸葛亮把着,所谓“事无巨细,细咸于亮”,只要是打二十板子以上的事,他都要亲自过问,因为他觉得皇上这能力实在是不行。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刘禅那样顺从和听话,所以,诸葛亮难免会在朝中得罪一些人,也有人不满于他独揽大权的做法,于是,这些人就想着在诸葛亮死后搞臭他的名声,或是用某种手段来惩罚其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