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六张为江阳沽酒客临江场拍摄,剩余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表示感谢。

这次给大家讲泸州一处叫临江场的地方,它在合江神臂城镇鲢鱼村,以前应该就是合江焦滩下面的小场口,不过我对这里不熟悉,它的行政划分情况毕竟陌生。

关于这个地方是我去神臂城调研的时候,有人给我推荐的,倒是第一次了解,这是一条很小的老街,就在新修的神臂城大桥下面,除了当地人,估计除了部分合江人,泸州人知道的也不多。

所以,沽酒客也是初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来说,它并没有什么老街风貌被保存下来,虽然泸州很多地方的老街风貌都保存的不是太好,但是相对来讲,这个地方极不起眼,唯有两三栋老建筑,时间也不会超过百来年,而且是比较朴素简单的川南民居风格。

这条街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石板路了,铺设街道的都是后来打造的新水泥混合石板,一眼望到头,我估计一百米不到的长度,作为一处老场,镇都不算上。然而这个地方却依然有我们忽略的民俗文化被保留下来,那就是大端阳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江场虽然小巧,却在过去航运时代,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因为长江的一处码头在这里,所以它并不是一直默默无闻冷冷清清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文化习俗里有很多重要的民俗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其实端午节又被叫做端阳节,一般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不过在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端午节有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又叫“大端阳”。

为什么会有大小端午出现呢?按照其他地方的流传,屈原是五月初五投江的,当地人认为,人死十天后就要重新投胎还阳,五月十五是屈原的再生日,这天才是正节,也是阳节,是值得庆贺的日子,所以就有了“大端阳”之说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临江场,大端阳的来历却并非如此,甚至跟屈原的关系还不大。而这一次江阳沽酒客来到临江场遇到82岁高龄的高姓老先生,热情的给我讲述关于他们这个地方大端阳的来历,颇有意思,值得给大家分享一下。

临江场这地方,在古早的年代,应该是唐宋时期的时候,每年端午前后,这个地方总是容易遇到干旱。

大家也不管原因,也不做准备,反正干旱就干旱,日子不好过,也要过,端午节到了,就要来这里赶场,凑热闹,祭祀和划龙舟,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对神灵足够虔诚,才能得到保佑,天才不再干旱。当时地方的官员也拿老百姓没有办法,节过了还是该受灾受灾。但是也有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提前未雨绸缪,进行蓄水,单纯为了过节而劳民伤财,大家最终也得不到好。但是民情难违,只能听之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有一年,来了一个地方官,正好负责这一块,他并不反对大家过节,但是觉得应该学习李冰那样,解决水源水利问题,不能单纯靠迷信去逃避。但是眼看端午节快到了,大家哪有心思干活蓄水。

于是这个地方官就提出,这一次端午谁也不准来临江场,必须家家户户提前蓄水,为缺水干旱做准备。通知地方保甲家家户户都必须通知到,谁要是不遵守,就为他们是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啊,但是也怕抓住问罪,就只能去蓄水干活,结果错过了这次端午,但是大家发现虽然错过了端午,接下来遇到旱季,因为提前蓄水,反而比平时更能灌溉庄稼,结果这一年大丰收。

大家开始纷纷感谢这位地方官员。

官员说:虽然你们没有过端午节,但是可以在五月十五补过,就叫它大端阳,只有丰衣足食,所有的节日才让老百姓能过得更舒服,于是,从此以后临江场,也就是焦滩这一带都是过大端阳,而不是五月初五的小端阳,也成为这个地方特有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已成为了焦滩大端阳的非遗民俗,根据地方记录,焦滩乡大端阳节始于宋元,发展于明初,“大端阳节”则是于1937年农历五月十五被正式确立。所以传说很有意思,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民国前后。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上午,焦滩乡大端阳节的民俗活动便分头开始。“吼河闹”的演唱主要在临江场街上、河边、竹林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灯、班打狮子、猴子爬杆、跳花船、秧歌的表演队伍分散在临江场上,观看表演的群众络绎不绝。

一天的演出结束后,歌师和民间艺人们还要在一起进行技艺等方面的交流,直到农历五月十六日才余兴未尽地散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吼河闹”、“划龙船”、“秧歌”、“舞狮”、“跳花船”和民间杂技“班打狮子”、“猴子爬杆”、“上刀山”、“扭扁担”等民间体育竞技活动以及相关技艺和美食的展示展销。

今年大端午,这里肯定还会继续举行,不知道江阳沽酒客有没有机会现场观摩,如果能够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