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历史因素,在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美国政府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分歧隔阂,关系一直没有正常化,甚至处于对立状态。两极格局下,中国和苏联曾是意识形态接近的友好国家,但随着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我国的国际形势变得微妙起来,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决定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制衡苏联,营造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这是一个及时而正确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有效沟通运作,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特许,来中南海主席的书房中相见。这是其他外国领导人很难享有的待遇,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感到异常高兴。1971年之后,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数量、频率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伟人年事已高并且身体状况不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松来华时,主席已处于卧病休养状态,要长时间见客有困难。毛主席的脚肿了起来,之前的鞋子已经不合适,站立十分费劲。但他坚持亲自接见尼克松,医护人员做了紧张的准备,甚至包括强心针,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医生就会“上阵”。由此可见,毛主席是冒着风险去接见美国客人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新中国的安全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松走进毛主席的书房,被伟人的气场镇住了:虽然毛主席活动不便,说话语速也很缓慢,但他的目光极其坚定,这是一种伟人的气质。在基辛格的回忆录中,也曾动情地写道:见到毛主席时,他的身上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压倒一切的魄力。当时主席已经是79岁高龄,身体又那么差,这种魄力从哪里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是几十年的革命经历以及渊博的知识和思想,所散发出来的魔力。主席书房里面的书籍,非常震撼,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面墙壁,令尼克松和基辛格感到惊讶。他们早就知道毛主席博学,但没有想到达到这种程度。基辛格在哈佛大学任教时,曾指定自己的学生“研究毛主席的理论”。看着客人惊讶的神情,一旁的周总理都说:毛主席读过的书,要比自己多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毛主席的实际身体状况,双方不能谈太久,也不适合切入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所以我方规定,这次谈话只聊哲学和文学,这也是主席非常擅长的方面。但实际对话时,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有意无意地总会从哲学往政治上引,包括台湾和越南等问题。毛主席总是笑着摆摆手,表示让周总理在晚些时候同他们详谈,今天不聊这些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思维缜密,考虑得很全面。就在这时,一名美方随行的工作人员身上,突然出现了“吱吱嘎嘎”的声音,非常奇怪。现场众人都看向这个工作人员,不知道他是哪里出了问题。只见此人面露尴尬的神色,双手忙乱了半天,还是有怪声发出。最后他不得不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物件,竟是台微型录音机!机器出了故障,发出异响。按照外交惯例,这样的谈话是不能录音的,尤其是擅自进行录音。所以美方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极其失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松听到怪声也很尴尬,但毛主席看了看这名美方工作人员,却没说什么。伟人面色和悦,继续刚才的话题,很好地化解了尴尬。而众人的注意力,也不再集中在那台录音机上面。其实毛主席是很反对擅自录音的,60年代就曾有过我国的领导干部,因为相关问题受到处分,主席当时非常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待美国来客时,毛主席的态度却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需要从会谈的大局及国家层面考虑;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这次对话不涉及敏感事项,都是围绕哲学和文学话题,对方就是录下来也无妨。由此可见,毛主席的从容大气。72年尼克松访华十分成功,中美关系显著改善,我国的外部环境也好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