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又在相声里骂同行了。

从2023年德云社海外巡演开始再到2024年英国巡演,郭德纲在相声里多次骂同行,“同行化装成人类在观众席里拿小本记台词”这句话从北美一路骂到西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郭德纲相声的观众都清楚,类似这种在相声里骂同行的事情郭德纲已经干了二十年,最早说这个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录音笔都没有普及,所以是“同行拿小本记”。

从表面上看,这可能是郭德纲黔驴技穷没有新段子了,从情绪上看,这可能是他的“祥林嫂综合征”以及“受迫害妄想症”联合发作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讲,这反映了郭德纲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崛起

郭德纲在2005-2006年一炮而红的原因可不光是因为他的相声说得好,他2004年的相声也不错,为什么没红呢?

郭德纲迅速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推波助澜给他捧成了“相声界的草根英雄”,这个标签可谓直接影响了郭德纲的后半生。

2003年到2006年这几年正是互联网草根文化崛起的时代,彼时的郭德纲经常被媒体拿来和芙蓉姐姐、李宇春等人列在一起,这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说了十几年相声直到2005年底才火起来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发轫

在“草根英雄”这个标签被媒体挖掘出来之前,郭德纲曾多次在相声里痛斥同行,比如《相声之五十年之现状》里就有不少类似内容,但那时候的郭德纲主要是抒发个人愤懑情绪,他还没意识到“草根”这两个字蕴含的巨大营销价值。

草根,对应的是殿堂,换到相声行业可以有多种解释,民营对国营,体制外对体制内,小透明对大明星,小演员对艺术家,非主流对主流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演员成名主要走的是社会精英路线,以相声演员为例,参加精英级别的比赛、获得精英评委的认可、得到精英媒体的宣传、进入精英演员组成的团队、踏上精英荟萃的春晚......这也是郭德纲曾经希望自己能走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德纲成名时已经是互联网2.0时代,像芙蓉姐姐这样的普通人可以通过网络走红,像李宇春这样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综艺节目爆红,这时候演员成名走网络路线显然要更容易,而不断向下兼容的互联网用户则成了支撑明星的巨大平台。

很显然,郭德纲被媒体冠以的“草根英雄”标签是非常契合互联网用户口味的,而郭德纲也终于发现了这个营销法宝。

于是,从郭德纲走红之后,他开始了各种造势,标榜自己是相声小学生的同时讽刺相声艺术家,标榜自己是非著名相声演员的同时讽刺明星前辈,标榜自己是非主流的同时讽刺所谓“主流相声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相声艺术上,郭德纲将雅俗共赏和寓教于乐割裂,标榜自己俗的时候讽刺雅,标榜自己娱乐至死的时候讽刺教育意义。

别看郭德纲的这些言论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往根上刨,其实都是当初那个“草根英雄”标签的衍生品,其他衍生品还包括“受迫害”“受打压”等等。

如果你熟悉2005年-2024年的郭德纲,你会发现他这二十年的营销思路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草根英雄”发展出来的,这是他的成功经验,也是他对路径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入魔

武侠小说里大侠练功时一旦太过于用力就容易走火入魔,郭德纲借着“草根英雄”成名并利用各种草根标签衍生品持续走红后,他尝到了甜头同时产生了路径依赖,开始走火入魔起来。

郭德纲忽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德云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相声行业顶级团队,郭德纲也成为行业顶流明星,郭德纲在海外买庄园买豪宅,早已经不是草根,他的“草根英雄”标签已经不成立了。

此外,通过庞大的饭圈郭德纲不仅赚取了大量利润还掌握了很大的话语权,与此同时,曲协、体制内相声团体和演员们反而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网上发声都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话不慎就被饭圈抓住穷追猛打,如此一来,真正的相声行业“主流”已经在事实上变成了郭德纲和德云社。

如果体制内演员没有限制放开说话,他们完全可以再编一段《相声二十年之现状》,发泄心中的愤懑,抨击相声行业存在的乱象,宛如当年的郭德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攻守之势彻底变换之后,郭德纲此时的选择有些走火入魔了,他抓着当年赖以成名的路径不放,依然在各种采访中“大倒苦水”诉说自己被打压被压迫,每天还要提防各种明枪暗箭,然后在演出中依然像之前那样大骂同行。

很显然,郭德纲走火入魔般的路径依赖症太严重了,导致很多网友都看不下去了,明明你占据着巨大话语权,明明你的饭圈想骂谁骂谁,为什么你还要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来装大尾巴狼。

如果只看到表象的话,郭德纲二十年如一日的骂同行确实不讲道理,但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话,这是他的路径依赖,他压根不想逃出舒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疯了

足球场上有一种说法“不要去改变赢球的阵容”,类似道理在程序员那里也通用,只要是能正常运行的程序就不要乱动。

郭德纲秉承了这样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他骂同行骂了这么多年的原因,但他却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想把这个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领域,比如京剧。

郭德纲2023年搞出了一个“京剧老人托孤”闹剧,只是很快就翻车了,2024年他再接再厉,在首次直播带货当中又推出了“梆子老人”,说曾经有一位唱河北梆子的老人告诉他,梆子是京剧的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京剧老人还是梆子老人,在郭德纲的营销战略上都是一个代言人,代表他在京剧界起到一个“草根”作用。

以梆子老人为例,利用这个代言人郭德纲可以抨击所谓京剧界的“主流演员”,他们连梆子都不会唱,这是违反京剧传统的,由此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声音:同时会唱梆子和京剧,才是为京剧老祖宗看坟。

是不是很眼熟?是不是和郭德纲在相声界鼓吹太平歌词是一个套路?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像,你再看看相声界的姜昆和京剧界的王珮瑜他们在互联网都经历了什么。

说白了,不论是京剧老人还是梆子老人,这还是郭德纲的路径依赖在起作用,他把路径用在了京剧上,证明他对路径的依赖已经不光是入魔更是到了疯魔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在最后,路径依赖的好处是省事,能够提高效率,坏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容易丧失创新的动力,同时由于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让很多事情变味儿。

炒作同行对立是郭德纲的成功经验,屡试不爽,但同一个招数用久了用僵了,不仅会让自己停滞不前,还会积累风险,最终形成反噬作用,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