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英配网友,能盘活华语乐坛吗?

#芒果超媒股价大涨近12%#

#歌手开播芒果超媒股价大涨#

芒果超媒股价再次大涨,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乘风破浪》第三季开播,王心凌大爆,带来了芒果股价历史最高点。今年《歌手2024》刚播一期,热度狂飙,不仅拿下了一系列收视桂冠,全网热搜更是高达“耸人听闻”的1352+个,带来了芒果上市以来股市最高成交量。

芒果,你命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2024》这波泼天的热度离不开两大功臣——那英和网友。节目播出后,一件事被彻底证实:中国网友太会造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多岁正是拼搏的时候”、 “五旬老太守国门” ...... 那英直接定居 热搜,网友一个又一个的梗让人笑不过来了。

接着,网友就带着那英到各大歌手评论区展示幽默,开启一场浩大的摇人。

只要是老百姓心中的实力歌手,ta的评论区就会出现以下内容:

to凤凰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o李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网友还直接舞进入了直播间,邓紫棋(吃拉面版):“我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我在演唱会啊各位观众。”

“五旬守国门,三旬吃拉面”就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梗到这里还在升番:

“让胡彦斌去,输了就说是安茂元。”

“让萧敬腾去,输了就说是向佐。”

“让孟子义去吧,他们赢了也不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乐追星十级学渣

至此,已经笑累了,但笑累之余也引发了一个思考:为什么这次的梗会如此旺盛?

我想,可能因为那英,网友真的太喜欢玩梗那英了。并且这种玩梗没有任何嘲讽意味,细看都是喜爱,甚至宠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下来可能有三个原因:

珍贵的内娱活人

在伪装是常态的娱乐圈,在所有人都进行体面叙事,做体面人时,只有她勇往直前,做着Diva最应该做的事情——演小品。

那英采访:

“可能起到一个造型的作用吧,这很难评,隔行如隔山,我祝她成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英领奖:

“我判断不出来是我还是韩红,因为只有她才敢跟我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英演戏:

“放xxx屁,这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英老师:

“我说这孩子,长个好嗓子,配个狗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独一份的敢说和会说激发了网友极大的创作热情,再加上那英面对网友调侃也包容不敏感,让网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出梗玩梗,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那英,天生的爆梗圣体。内娱有你,是观众的福气~

有实绩,有地位,有底气

演唱实力:打败孙燕姿、王菲获得台湾金曲奖,是金曲奖史上唯一一位内地女歌手,也是当时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和台湾小巨蛋开演唱会的内地女歌手。

创作实力:同样是金曲奖,曾打败林夕和李宗盛成为内地首位获得最佳作词人奖的歌手。

销量成绩:《征服》唱片的销量超过了2000万,是至今很多歌手达不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那姐这情商混到现在,全凭实力。所以当她说了这么多看似“低情商”的话也不会遭到大家的反感,因为我们觉得她配!

不断进化的上古天后

那英是真正称得上“长红”的人。已经57岁的她,并没有像很多她同龄的老牌歌手那样,吃老底或者只存在于长辈的回忆里,反而还以歌手身份活跃在荧幕前。

她仿佛身上有股韧劲儿,总在不断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女团就真的去了浪姐,直言:虽然成团没什么用,但我就是想成团。学不会苏运莹不寻常的旋律,也不倚老卖老点评,只说算她(苏运莹)有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还不断尝试新歌曲,唱腔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一首《掉了》酣畅淋漓,迷倒了很多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很多歌手因为直播而拒绝的《歌手2024》,那英虽然也害怕,但也还是来了,并且守护住了华语乐坛濒临崩滑的薄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那姐别紧张,那姐:要不你来试试!

那英,真诚和观众交流的人,真真内娱活人。这份不因时代给自己设限的勇气让网友佩服且“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目光暂时从那姐拉回到节目本身,这两天在网民丰富创造力下产生的梗文化似乎变了味道。

韩红一条“请战”微博以及其他歌手的跟随把这档音综抬上了一个奇怪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映蓉:中国歌手随时read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敏佳:我作为国家队我!愿!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一鸣:我是中国歌手,有召必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有乐评人“独自清醒”:外国歌手唱得真的好吗,唱得好的凭什么要依外国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交流综艺变身战争,但这其实不是网友的本意。

中国网民向来擅长以解构的方式讲笑话,用幽默拆穿看似体面宏大但漏洞百穿的故事。所以最初戏谑的“那英五旬守国门”和“求救式摇人”其实本意是对《歌手2024》请人不合理的控诉,和整个华语乐坛后继无人和青黄不接的调侃。

这些调侃本质上仍然围绕着“音乐”展开,可这些无数“请战”的声音的累加,让人的注意力偏移了音乐本身,变成了某种情绪的宣泄。

宏大叙事再次掩埋了平民幽默空间和音乐探讨空间。

但幸好,节目组并没有只顾流量而任由舆论发酵,用一段绝妙文案把舆论拉回了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始终是交流的最大公约数。”

“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是音乐的目的地。”

在音综里,观众其实还是最在乎谁在享受音乐,谁能带着我们一起享受音乐。希望在接下来的节目里,音乐仍然是最强属性,希望越来越多歌手可以像那英一样,做一个“活人歌手”盘活《歌手2024》!

编辑:Nagasaki

撰文:Miao

排版:小奕

设计:月明、JiaNing

图源:网络、微博、抖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