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那英摇人的同时,我想起了凉透的《中国好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替那英摇人的同时,我想起了凉透的《中国好声音》。

作为一个音乐重度爱好者,前几天抽空看了《歌手2024》,然后我就被点燃了。已经很久没有一个音乐节目能让我如此兴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提莫的演唱让我想到了惠特妮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简直无懈可击。第一期的两位外国女歌手对其他歌手来讲简直是碾压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家是扛着核武器来的,结果咱们这边,从兜里掏出几个二踢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以为是那英夺冠之旅,结果变成了“英子历险记”。

大家都在讨论,到底谁可以支援叶赫那拉氏一起抵抗洋人。我想了半天,能打的真的乏善可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发不应该是赶紧去摇人儿,而是应该反思我们现如今的音乐教育环境以及我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说起来,最近五六年,我们这边已经很久没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平台节目能够给我们推出一些有实力的歌手唱将了。

本来,之前,《中国好歌曲》可以每年带给我们一些好听的原创歌曲。《中国好声音》可以每年给乐坛选拔一些优秀的歌手。然后,这些歌手到了下半年可以去《蒙面唱将猜猜猜》去提升锻炼。然后,优秀的歌手再去《歌手》检验自己的最终成色。

在我看来,前几年的音乐综艺节目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人才输送闭环,它们给我们中国乐坛输送了很多优秀的实力歌手。更重要的是,这些音乐节目给我们普通大众普及了很多的音乐常识,拓宽了我们对于音乐的认知,让我们知道一首歌曲的不用演绎方式,提升了我们的音乐审美。可以说,国内的一些音乐综艺是我们认识音乐、享受音乐的一个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或者说,可悲的是,后来,《中国好歌曲》被停播了。《蒙面唱将猜猜猜》也因为《蒙面唱将猜什么猜》的尴尬最终停播了。

而作为华语乐坛输血站的《中国好声音》,这些年也被浙江卫视给彻底糟蹋了。

以前的《中国好声音》真的是我的音乐启蒙。尤其是前几季。印象最深的,比如说第一季的时候,杨坤评价张玮演唱的《high歌》,说他唱转音的时候,是打着方块就给唱出来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唱歌就好像画笔一样,是可以给听众画画的。作为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我特别喜欢听的是每一个导师对每一个学员有关唱歌技巧,声音特色,选曲风格的点评。可以说,以前的《中国好声音》给了我们很多音乐审美上的启蒙。而我认为,专业的音乐性才是《中国好声音》的主体。其它的娱乐性是附着在音乐性上面的装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好像《歌手2024》,我们虽然会因为节目里的很多娱乐性的话题所吸引,但其主体还是围绕着歌手对音乐的演绎所展开的。《中国好歌曲》围绕的是歌曲的原创性。《蒙面唱将猜猜猜》围绕的是歌手的独特性。《我们的歌》围绕的是音乐的传承性。《乐队的夏天》围绕的是乐队的独特性专业性……可以说,没有音乐,音乐节目就是不成立的。

可是,我们再看《中国好声音》,本来他的主体特点应该是老师对优秀学生的点拨提拔,为乐坛输送新鲜血液。但到了后面几季,本来是以声音为主的选拔,结果后期各种骚规定,开始比拼导师的策略搞各种大乱斗。音乐的专业性独特性传承性让位给了导师内斗厮杀。而很多参赛歌手一看就是资本给塞进去的,可导师还得在那里硬着头皮愣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中国好声音》因为其专业性以及草根能被优秀导师赏识而实现梦想的传奇性,一度走出过国门,成为华语音乐界一个标志性的节目,确实每年夏天深受国内外华人的关注。他也为华语乐坛输出了很多有特点的实力唱将:周深,吉克隽逸,张碧晨,吴莫愁,袁娅维,黄霄云,希林娜依·高……可以说,《中国好声音》本来有着非常好的模式,如果它能专注于音乐本身,专注于音乐的专业性严肃性传承性,它可以越做越强。继续成为很多热爱音乐的人的梦想。为华语乐坛输送很多新鲜血液。为我们国人提供音乐上的审美教育。

但是,《中国好声音》后面几季的节目组,很明显抛弃了节目的专业性和传承性以及严肃性,反而侧重于打造节目的娱乐性。梦想成为了他们的诱饵,导师成了他们的噱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们对梦想两个字是不尊重的,后期的参赛选手基本很少出现草根,很多选手一看就是有后台有背景的有资本的。而节目组后期对待自己的招牌——导师,也是压榨式的,是把导师当工具人来用,根本不是把导师当音乐老师来对待的。导师到了后期越来越变成一个干枯的幌子。

比如,前几季的《中国好声音》我一直都是冲着导师那英去的,因为那英组的学员一直都很有特色,她带出了很多优秀的歌手,比如,梁博,周深张碧晨,陈冰,张磊,苏立生,希林娜依·高,郭沁……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手。最主要的是,那英老师给学员选歌也非常独到,能看得出来,她作为导师真的是非常认真负责惜才懂音乐的,即便到了后期,资本开始侵蚀《中国好声音》的时候,那英依然能帮斯丹曼簇选择了《水妖》这样令人惊艳的歌曲。所以说,在我看来,那英老师可以说就是《中国好声音》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这么有实力的那英,到了2021年的时候,那英作为导师之一,结果很明显被节目组边缘化。在选人环节就看得出,那英全程非常无奈,迷茫。选完人之后就退出了节目录制。之后接棒的廖昌永老师第二年选完人以后也退出了。然后就是我最爱的coco李玟老师接棒。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最终,耿直的李玟就因为令人迷惑的规则问题和节目组爆发了冲突。而我们也知道节目组后来就狠狠地羞辱了李玟老师。对于这件事我不想再做过多的评价。我只能说,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中国好声音》就是我曾经的最爱。但是,后来,每一年,我的热情和真心被节目组的敷衍、作假、娱乐性……给反复蹂躏。我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歌曲,看不到有辨识度的歌手,听不到导师们有关音乐的专业的意见,……我只能在那些与音乐无关令人尴尬的对话和奇葩规则里脚趾扣地选择换台。

尽管去年有刘宪华的加入,可以看得出,刘宪华在努力当个导师,还试图从专业的角度给学员提建议提想法。但节目组还是在放大导师之间的娱乐性,忽略其中有关音乐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还有特别弱智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那些塞进去的关系户。还自以为精明的弄了个什么明选赛道,很明显是为了迎合现如今一些成团选秀而搞的骚操作。可这基本上和音乐的专业技巧关系不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后期的《中国好声音》并没有心思关注中国的乐坛未来,也放弃了对于音乐的坚守,也不在乎是否能给国人提供好的音乐享受,他们只在乎利益,专注于收割韭菜。最终,《中国好声音》节目组被自己的玩法给反噬,以一种非常狼狈的姿态,可以说是被大众给唾弃了。

而如今,对比《歌手》回归后的断层收视率和碾压式的阅读量,我很难不唏嘘《中国好声音》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歌手2024》第一期所呈现出来国内歌手的窘态,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音乐人才的匮乏,以及我们国内音乐人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音乐演绎能力的拉胯。

而通过《中国好声音》这些年的败家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侵蚀下的国内音乐人才培养和选拔环境的恶劣。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综艺节目承担起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重担,因为这是我们艺术教育该做的事。只不过,我们现如今的艺术教育也同样的浮躁拉胯。而好的综艺节目反倒是可以起到提升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并让我们看到一丝丝选拔人才的希望。

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特别希望我们的综艺节目可以做到专业严肃,因为一方面,我刚才讲过了,专业性是一个音乐节目长期存活的根本,另一方面,好的综艺节目确实可以起到科普常识教育大众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社会作用。

所以我就会更加钦佩《歌手》的坚守和自我挑战。也更加鄙视《中国好声音》的自甘堕落。

而《中国好声音》的堕落只是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近四五年,平台上都没有一个可以让我热血沸腾或者静下心来好好去听的音乐节目。

各大平台都在热衷于资本运作,收割韭菜,着急的把一些没有唱功的富家子弟包装成歌手成团,强推给观众,说这是时代潮流。然后,再让他们靠着假唱,修音,赚着这个世界上最高的酬劳。然后,他们躲在粉丝营造的虚假繁荣中醉生梦死。

节目里再没有了好听的音乐,只有各种故事,听不清的咬字,诱惑的喘息,露肉,擦边,还有粉丝的尖叫。以及热搜上,每天都有的各种各样的自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悲的是,我们的普通大众,最近这些年只能吃这些资本投喂的音乐垃圾。

而这一次《歌手2024》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我们就看到,有很多流量歌手也想来支援那英。还有很多粉丝在支持。可是,一些人,你们不会真觉得那些被你们吹上天的哥哥姐姐的演唱水平可以拿出来和洋人一战吧?!

如今,湖南卫视这一次搞的音乐直播秀,直接把我们华语乐坛的虚假繁荣的遮羞布给扯了个稀巴烂。我想一些人终于明白,音乐的国门只要稍稍打开一点点,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我们和国际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也突然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好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惊叹于国外一个00后的小姑娘唱功如此娴熟自如的时候,这边却只能感叹,我们只有五旬老太守护国门。

我们国人不是说没有好的歌手,不是说因为我们人种的差异,所以我们的歌唱能力就不如外国人。我们新代的匮乏,这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音乐市场环境的悲哀。

所以,眼下,我们着急的不应该是赶紧去摇人儿,而是应该去反思我们的音乐教育环境,反思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反思我们浮躁的音乐市场。呼吁更多好的音乐节目来滋养我们的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推荐电影:《修女也疯狂》《欢乐好声音》《爱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