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遇到互相喜欢的人,不相信这份喜欢能维持很久,于是即便相爱,也会把重心都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和一个人结婚时,对婚姻没有多少期待,能数清结婚的坏处,好处却总觉得没有几个。

这样的人,往往“恐婚”。

她们害怕亲密关系被婚姻绑定,因为她们不知道关系能维持多久;她们不会过分期待婚姻,因为她们清楚婚姻的不稳定性。

按理来说,这种不想结婚的人,少了与伴侣共度一生的决心,处处给自己留有退路,应该不适合结婚。

但从感情的实际发展来看:

往往是这种不想结婚的人,更适合结婚,也最容易拥有幸福,具体原因很简单。

01

低期待,打造高满足

仔细想想,想结婚的人,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严格来说,是幻想。

她们没有步入婚姻才想结婚,那么她们对婚姻的所有期待,都是自己美化后的一种幻想。

比如两个人同舟共济,互相扶持;亦如两个人你侬我侬,格外甜蜜。

遗憾的是,将婚姻推向深渊的,可能也是这种期待和幻想。

用《十二夜》中的珍妮来举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妮和阿伦相识不久就陷入热恋当中,她愿意为阿伦付出所有,即便这些付出会扰乱自己的生活。

于是,她能推掉自己和朋友或者同事的聚会去找阿伦,能在工作无比繁忙之时仍心系阿伦,打去一个关心的电话。

但是她的行为,真正是被爱操控的吗?

不是,如果真的是爱,她不可能刚和男友分手,就与下一个人恋爱,更不可能和阿伦分手后,又开始寻找下一个想爱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珍妮是喜欢阿伦,不如说珍妮是喜欢“热恋”的感觉。

可惜,这种对“爱”本身的痴迷,会加速爱的变质。

珍妮和阿伦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一次争吵过后,珍妮质问对方:“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我对你的好?”

她觉得自己对另一半足够好时,另一半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但珍妮没有想过,这样的强求就是一场“以爱为名”的感情捆绑,正是因为期待太高,才总觉得对方不够好。

很多婚姻难以维持的原因也在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待对方能护自己周全,才会因为对方一次缺场而难过;期待爱情能让彼此迅速磨合,才会因为种种矛盾心痛不已。

过分的期待,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失望。

那些不想结婚的人,正是清楚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很难磨合,也清楚另一半不可能完美,才抗拒婚姻。

一旦她们愿意结婚,看透后依然选择,才是之后能够幸福的条件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她们已经做好了面对冲突和矛盾的准备,所以不会在之后因为失望加速婚姻的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