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神秘的古蜀国,展示出了独特而辉煌的文化体系,绘就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恢宏画卷。走进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立人、陶猪、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都在这里“活”了起来,争相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在今年“五一”期间,来广汉的游客达到57.39万人次,综合收入6.14亿元。除了看“堆堆”,许多游客被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览所吸引,进一步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魅力;景区内三星堆文献推广、盖章打卡等创新的互动体验,以及实用又有趣、设计感十足的三星堆文创也深得大家的喜爱。

“仅5月1日至5月6日6天,三星堆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打卡四川的热门之选。”四川省政协常委、德阳市政协主席何明俊兴奋地介绍。作为北纬30度的“东方传奇”,三星堆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瑰丽窗口。然而,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如何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多姿多彩的古代中国文化?不少委员把目光投向了利用前沿科技创新展示传播方式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于三星堆2号“祭祀坑”的青铜纵目面具。新华社图

今年四川省政协全会期间,省政协委员马可提出了高标准打造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议。他建议,通过依托云网资源规划、虚拟世界构建以及沉浸交互的开发实现能力,打造智慧展陈体系;通过与企业开展智能导播、云制作、云上演绎等联合技术攻关,采用三维建模、AR、VR、AI等场景科技对遗址历史景观进行修复展示。

对于马可的建议,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十分赞同。他介绍,目前博物馆正将重心聚焦于文物活化工作——打造“触梦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展,以独具匠心的表达手法和解读视角,运用数字科技、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将黄金面罩、扭头跪坐人像、玉琮、陶猪等10件三星堆文物,共同融入展览整体的艺术创作中,使观众得到视、听、感等多重角度的沉浸式体验。

“文化旅游更现实的意义在于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去年9月,德阳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以三星堆为引领 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开展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协委员孙玉祥等从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做强文创产业市场、引导社会资本经营、瞄准国际旅游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引起参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此外,针对景区门口的“黄牛”“野导”现象,广汉市政协委员朱国华、文香洪还呼吁“成立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景区派出所及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该建议引起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23年底,景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及时整治了“黄牛”囤票、倒票以及“野导”拉客等乱象,有效推动了三星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韩冬

通讯员:杨绪磊 王用全

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