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宇宙

来源|看电视

第二季度过半,音综和初夏一起热起来了。

上周五晚播出的《歌手2024》第二期节目收视率破1,双揭榜、双淘汰的赛制被开启,歌手们的临场表现、竞演排名又引热议,亚当·兰伯特确认加盟的消息也在网上炸开了锅。

首期节目播出以来,“那英历险记”“韩红报名方式不对”“华语乐坛保卫战”等话题热梗在网络出现并迅速传播,一个个话题接踵而至,歌手IP的此番回归不断迎来热度,甚至连带业内歌手、观众都一同加入到这场狂欢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2013年,新颖的名人PK模式带动《我是歌手第一季》出圈,如今《歌手2024》因话题大爆,在“全民吃瓜”的热烈气氛里,似乎也能感受到音综发展的这十余载,台网融合、短视频分流,越来越卷的节目创作中,也藏着音综N代的“突围”决心。

考古、预测、造梗……从《歌手2024》的开播效应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即使是在趋于饱和的音综环境里,观众也一直没有「停止期待」。

众口难调,不如“整点刺激的”

时隔四年再现身,词条#歌手回归#出现后便冲上热搜前几名,从前期宣发到开播,《歌手2024》一直笼罩在“全网热”的氛围里。

回顾播出前,一场注意力争夺战悄然开始。

官宣回归后开启评审团招募通道、六款芒系音综打call、五一期间《歌手·青春歌会》连播五天 ……而节目发起揭榜活动、公布12场直播形式,更是同时卷动了歌手、观众的参与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向成熟歌手同台竞争,竞技感是歌手IP稳定的底层情绪。

每期公布排名,淘汰、踢馆等赛制持续搅动着成熟歌者们,节目采取大众评审的投票形式,将一定的选择权利交予各年龄层的观众,而绝大多数的观众是以“观察者”的角度追综,除了听好歌、看比拼之外,歌手的自尊、勇气、个性也会有一部分暴露在节目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市场正在有意识地强化竞技类音综的观众决策权,例如《百分百歌手》《舞台2023》《来看我们的演唱会》《声生不息》《乐队的夏天》等新老音综中,观众投票的决策比例都有增大倾向。

《歌手2024》呈现出同样的趋势,策划“大众听审团+国际云端听审团”投票双通道,并推出了“全民揭榜+全民预测+全民导播”三大全民玩法,五一假期间,节目还发博携手QQ音乐全民选曲,号召观众共同票选出TOP10热门金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演唱会、晚会“真唱假唱”的话题几度引发大众的热烈讨论,《歌手2024》在一定程度上接住了这波话题红利,12场直播的形式算得上本季节目打出的一张创新好牌,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

一方面,直播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即时性的好奇心和刺激感,这正与竞演类音综的情绪相契合。观众会紧张地关注歌手的表现和结果,这种紧张感也能够吸引他们持续关注节目。

另一方面,台网直播也让传统电视又有了一种全民参与的仪式感和可能性。

回望过去的十多年,曾经超女快男等节目全开麦直播,观众用手机短信一票一票投出冠军;后来音综创作出现“精致化”转向,节目开始打磨音综的剧情化叙事。随着《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开播,“录播+修音”的新模式逐渐向市场深层渗透。如今音综直播再受关注,何尝不算是一种情绪轮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综市场的观众其实是相对稳定的,回归直播真唱,节目从当前已成熟的录播形式中跳脱出来,大小屏直播强化着竞技舞台的刺激观感。

声势浩大的“直播”呼声中,音综的真实性即时性受到重视,或许也能给未来的节目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后续可能会有不少节目也考虑直播形式,但是一档节目的影响力也与IP价值、媒体价值等因素息息相关,《歌手2024》的现象级传播可参考,但难以复刻。

卷动情绪,押宝“话题歌手”

《乘风2024》开播后,芒果押宝的相关话题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同样是带有怀旧情怀、以音乐为主题的《歌手2024》,也离不开嘉宾影响力的加持。

本季节目邀请的首发歌手为 那英 、 杨丞琳 、 汪苏泷 、 海来阿木 、 二手玫瑰 、 凡希亚·奥伊亚 (Faouzia)、 香缇·莫 (Chanté Moore),上周播出的节目中, 黄宣 、 杭盖乐队 作为揭榜歌手登场 ,国内歌手的曲风都存在差异,两位外国歌手凭首期表现和排名便喂饱了一群吃瓜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播前后,与那英相关的节目话题频频受到观众关注,再复盘近年来,“那英精神状态”等话题已经多次出圈。

早在浪姐第二季和第三季时,那英的一些名场面便已活跃在网络二创中;去年,那英在《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角色形象突然翻红,连带着这部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重回观众视野; 就连屡冲热搜的2023上海万圣节之夜中,也有一位名为“这英”的博主cos那英形象,说着“这简直是危言耸听”“我祝她成功吧”等热梗而走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歌手2024》的选人策略有考量到歌手的社媒话题度的话,邀请那英或许是一次成功的“押宝”。

嘉宾的专业唱功是音综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带有娱乐属性的节目,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请到国民度较高、有网络热度、有鲜明个性的歌手,也能更好地打通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是在第二季度回归的《新说唱2024》,也因一位“话题选手”的走红收获到了部分节目关注度。

四川凉山的说唱歌手诺米被海选淘汰后,创作了MV歌曲《谢天谢帝》diss导师谢帝,这首曲子凭魔性的旋律意外走红网络,不少听众甚至前往MV拍摄地打卡,诺米的抖音账号也一路涨粉至330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综中“人”所带来的影响力往往难以预料,《歌手2024》的嘉宾话题还和竞演排名相关。

首期节目的冠亚均被国际歌手包揽,观众自然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的排名最高的国内歌手,第二期节目的前三名中,外籍歌手和国内歌手占比依然是2:1。

后续还会有多位揭榜歌手加入,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带来全新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这又为节目增添了新鲜感和不确定性。

全民参与,召唤“更多的声音”

“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

首期节目播出后,网友“全网摇人”的动静越来越大,各类话题发酵之际,歌手官微一段博文,有意将大众注意力拉回音乐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2024》的出圈,有种“全网人均拥有发言权”的炸锅感。

各社媒平台内,不仅观众、歌手艺人踊跃发言,连食品、酒饮等企业也一同凑热闹。邓紫棋、凤凰传奇、周深等多位歌手的社媒评论区里,网友“劝战”的声音此起彼伏;#韩红请战歌手#的词条直接在热搜榜一停留了22小时,随后不少歌手开始自愿发博请战,节目总导演洪啸的朋友圈也被曝光:“目前积极踊跃的报名情况着实超出想象....”

当前,凭自荐进入揭榜投票专区的歌手也风格不一,有诸如曾一鸣的创作型歌手,玩小众摇滚的杭盖乐队,民族音乐特征的安达组合,还有吴莫愁、苏妙玲、王靖雯、伯远等通过其他音综或选秀走进大众视野的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日,玩梗风波开始向跨界领域蔓延,盒马、舒肤佳、美团招聘、蓝带啤酒等官方账号发文“推荐本人参加《歌手》的理由如下……”,不同企业的虚拟形象开始进行无厘头自荐,连带输出一波产业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难猜测出,活跃在话题互动的人群里,应该存在一批压根就没看过节目的群众。

如同《乘风破浪3》播出时,王心凌初舞台一首《爱你》让中年观众高呼“爷青回”,舞台模仿、观综反应的二创视频里,不乏因王心凌话题才开始关注节目的观众。

《歌手2024》“高开疯走”式的破圈传播,也算得上是引发了一场全民狂欢。

你一言我一句的传梗过程中,芒果超媒股价也在飙升。歌手官微所说“在这里,音乐始终是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全开麦、直播等形式给观众注入了高度热情,好像一块禁锢创作的“遮羞布”被大家一同扯下——内娱苦修音久矣,直播真唱的风,终于吹到了音综。

创新突围,音综N代的“2024式”

一直以来,音综都在综艺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012年到2015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节目冒头,收获不少观众的关注。盲选、竞技、合作等形式催化着不同风格的舞台诞生,音综也为嘉宾带来了曝光红利,素人向职业歌手进阶、冷门歌手走红……音综舞台上的不同“可能性”,调动着大家的热情和好奇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各类音综持续活跃于台网平台,《我想和你唱2024》《天赐的声音5》《乘风2024》《新说唱2024》等老牌音综迭代,《百分百歌手》《音你而来》等新节目开播,在主题、形式等方面打造差异化特征。

当下音综不断向垂类渗透,聚焦民乐、livehouse、电音、OST等小切口的节目现身,也有不少节目打出“音乐+”的定义,将音综与朋综、慢综、旅行类综艺等概念相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创作动向无疑会给音综N代带来压力。青年文化、小众圈层的冲击,让大众的兴趣需求更细分化,市场竞争也随之而加剧。老牌音综们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保证“不变味”,以扎实的内容留住新老观众。

上周五晚,首轮双揭榜歌手现身, 杭盖乐队 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感,演唱的《轮回》带有草原摇滚韵味;黄宣则是通过一曲复古色调的《独上C楼》,也将音综中相对少有的融合爵士风带上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2024》的选人与选曲策略,有考量到歌手及其音乐所展现出的不同竞争性、观赏性。

#亚当真来歌手了#微博阅读量已超3亿,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后续还会有哪些揭榜歌手出现,但从众多投票名单中,观众已经可以粗浅推测,未来还会有哪些风格的音乐进入舞台。

很多音综N代的垂类特征其实是较弱的,它们都带有一定的“合家欢”属性,受众更广、带有更明显的大众倾向。

节目内核的差异,也对新音综和N代节目的创新作出区分——新节目需要更鲜明吸睛的主题特征,老节目则是尽量做到“均衡”,不轻易重塑内容方向,不抛弃陪伴多年的忠实观众。

观众想看的“刺激的”,也想看“真实的”。话题喧哗背后,歌手IP重启带有一丝“回归本真”的意味。

重新思考音综,尽管这些年来节目创新多向开花,大家的核心需求却是稳定的:要一档真诚的节目,创作者和歌手都要先尊重音乐本身,才能有意可传、有事可叙、有情可感。

主编:罗姣姣

文:殷宇星

排版:殷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