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学生老实回答:“这是无锡街头一个瞎子艺人瞎拉的。”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拯救了一首世界名曲。

“那个瞎子在哪儿?快带我去!”

黎松寿从来没见老师这么着急的模样,当即将瞎子的位置告诉了储师竹。

储师竹当即前往,没想到这一面,竟然直接挖掘出了一首世界名曲

找到瞎子的时候,瞎子还在街头上拉曲,虽然眼盲,但是他拉曲的手法异常娴熟,拉出的曲子竟然惊人的出彩。

储师竹走过去,给了他一些钱,一番询问后才打听清楚瞎子的来历。

瞎子名叫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他的父亲是到家得道士华清和,母亲是一位寡妇,所以阿炳的出生就带着浓烈的悲剧色彩。

那个年代看重女人的贞洁,他们认为阿炳的母亲是肮脏的,背叛了死去的战俘,并且道士是严禁结婚的,华清和也违背了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炳的母亲不堪忍受折辱,自杀身亡,华清和只能先将儿子送到乡下,等孩子懂事后,又以徒弟的名义,把阿炳养在身边。

那时候大部分道士都是借助音律传教,但是华清和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严令禁止阿炳碰乐器。

可是耳濡目染的环境,还是让阿炳对乐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他开始背着父亲偷偷练习二胡,久而久之,虽然没有人教,阿炳竟还真的能够弹出几首小曲。

华清和知道后,虽然百般不愿,但他尊重阿炳的理想,开始不遗余力的教授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了阿炳。

阿炳的天赋终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20岁的年纪,阿炳就精通诸多乐器,远近闻名。

可随着师傅的离去,阿炳的人生开始陷入迷茫,究竟是留在雷尊殿当道士,还是追求别的出路呢?

无处诉说的痛苦充斥在阿炳的心中,他开始无限度的放纵自己,女色、鸦片样样俱全,长此以往,阿炳的身体很快就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阿炳也开始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他决定脱离道观,自己一个人到外面讨生活。

一把二胡一张嘴,就是他立足的基本,虽然双目失明,但是阿炳几乎每天都会一个人拿着二胡,坐在街边弹唱,几乎从来没有中断过。

拉什么?唱什么没有定数,全凭心意,就算有人提议让他拉一些当时大热的曲子,阿炳也只是看心情。

那个时候路不好走,阿炳回去的路上免不了摔跤,但是每次他都将自己吃饭的家伙护的好好的,从来没出过问题。

命运的悲苦在他身上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听上去无限悲凉的曲子。

阿炳的身影,成了无锡城的一道风景,几乎每天都会有人专程来听上一曲,黎松寿就是这个时候听到了这首著名的《二泉映月》的。

储师竹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是惊为天人之作,他一下子就听出来,做出这首曲子的人,一定有着极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第一时间找到阿炳,希望他能够登台演出。

此时阿炳的身形瘦削,一身青灰色的长衫上打满了补丁,接到邀请时,他的脸上有过一丝惊讶,但是很快就消失了,他平静的接受了他们的邀请,第一次登台正式演出。

虽然看不见打在自己身上的灯光,阿炳还是能够感受到现场观众们的热情,直到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1950年冬天,当中央音乐学院准备为他举办一场盛大的个人演奏会之时,他却孤身一人死在了那四处漏风的家中。

阿炳的一生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他沧桑的一生,以及在艺术上留下的成就,却永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