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司马懿同志被誉为躺赢界的开创者,他的一生突破似乎都源自躺在床上。这并非贬低,而是客观事实。

他在床上等待时机,直到天下大势明朗,才毅然跃上曹丕的船,巧妙谋划,稳坐人臣之位;晚年又靠装死在床上,成功蒙蔽了曹爽,一声“快扶我起来”后洛水旁一个响屁,谋取了至高权柄;最后,再次装死在床上,揭穿了王凌谋反,将其铲除。

司马懿的精湛表演在生病和装孙子方面堪称史无前例,确实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又有何妨呢?他虽然耗尽了蜀汉的精气神,但姜维却咬牙继承了丞相的遗志;尽管曹魏被他窃取了最高权力,仍在苦心经营;他所耗尽的老干部,却在不服的种子里埋下了火种;曹氏宗亲被他集中关押,或将产生一个曹髦舍生忘死;而关中、陇西、荆豫、两淮,尽管受他精心经营,却依然有人反对司马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留下的历史评价确实堪称极低,以至于他的子孙都感到羞愧。据传,在晋明帝登基之初,王导向他介绍了家族的发家史,但明帝听完后痛哭倒在床上,质疑晋朝的国祚如何能长久。

在明帝时期,王导侍立在一旁,明帝询问前朝如何得到天下,导陈述了帝国创业之初,以及文帝时期的功绩。明帝听后面对床榻,悲叹若事实如此,晋朝的兴衰岂非难以预料!

这种对祖宗的埋怨,足以说明司马懿所作所为对后代造成了何等恶劣影响。

不多说废话,我们前面已经提及了司马家的"现世报",即淮南三叛中的第一次叛乱。今天我们继续探讨第二次叛乱,来了解为何司马家注定只是草梢上的露水,长久不了的原因。

淮南第二叛的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51年9月,司马懿在结束了老大哥王凌的生命后,最终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之际,司马懿将自己的权力交给了长子司马师,相信他那个在政变前夜仍能鼾声如雷的儿子能够继承司马家的使命。他并没有看错,司马师的确是一个杰出的人物。然而,司马师却面临着报应,他无法像前辈们那样长寿,也没有他们那样多的子嗣。

司马师继承父亲司马懿的权力和地位时,处境相当尴尬。不像曹丕,曹丕继位时,他的父亲曹操已是魏王,有资格内部传承权力。而司马家呢?尽管权倾朝野,却是打工人,无权传承。司马懿是董事长,可以传给儿子,但他不一定能接着当总经理。

司马师接班司马懿存在两大问题,程序不合规和资历不足。司马懿未经审批就私自转移权力,违法违规;而司马师虽继承高位,却缺乏足够资历。他虽在高平陵政变中夺取禁军和司马门,但还不足以证明其对曹魏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曹芳已年满21岁,完全能独立执政。司马家的内部交接显得格外突兀。

然而,司马家已经走向极端。司马师以"伊尹既卒,伊陟嗣事"的理由强行继承权力。嘉平四年春正月,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司马师的强势继承行为已彻底破坏了司马家和曹魏朝廷之间的最后关系。权臣们可以无视程序直接交接权力,那还有法律吗?这种行径已经违背了法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师刚刚登上位,孙权同志却在其上任不久去世,将权力托付给丞相的侄子,江东大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恪是江东著名的强硬派人物,对于挑战曹魏从不手软。他一上任就着手重修了孙权因攻打合肥而废弃的东兴堤,并在两侧山脉筑起了城堡。

在东兴堤修复完成后,他让全端和留略各领一千兵马驻守,并引军撤退。

对于懂外交的人来说,这已经是直接的军事挑衅。将军事建筑修到对方门口,意图不言而喻。

这样一来,司马师作为新上位者显得相当被动。对方把军事设施修到自己家门口,若无所作为,将会大大损伤士气。但要果断出击,又需应对许多内外事务,情况颇为棘手。

诸葛恪修完城堡后便离开,可以回去炫耀了。他向东吴的同僚们展示,我一上任就到曹魏家门口搞事情,够威风吧?这样的领导让人感到愉悦吗?

选择权交给了左右为难的司马师。实际上,他没有其他选择,必须采取行动。因为诸葛恪也是新上任的,他如此强硬,司马师不得不回应。此外,挑衅的是东吴而不是蜀汉,司马师别无选择。若是对付蜀汉,或许可以借口丞相余威仍存,或者曹魏的战绩不佳,但面对东吴,司马师无法退缩。东吴自张辽镇守逍遥津以来,一直是曹魏军队获得战绩的主要对象。若此次退缩,将被视为软弱无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司马师领导下的曹魏政府得到了一份来自嫡系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镇东将军诸葛诞的建议,几乎同时上书请求对东吴发动进攻,每人还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这些将领确实是一群懂得如何取悦上级的可爱小伙子。

最终,司马师做出了决定,选择了诸葛诞的计划——让王昶进攻江陵,毌丘俭攻打武昌,以牵制住吴国在长江上游的军队,然后派选精锐兵力攻打东兴两城,主打速战速决。

252年十一月,曹魏三路大军正式对东吴发动进攻。王昶攻打南郡,毌丘俭进攻武昌,胡遵和诸葛诞率领七万大军攻打东兴。挑起事端的诸葛恪率领四万大军夜间赶来增援。

然而,诸葛恪注定要吃些苦头了。由于曹魏军队多年来在与东吴对抗中占据优势,他们根本没有把东吴军队当回事。战斗还未开始,就放松了警惕,纷纷解下铠甲,放下武器。他们只是戴着头盔,手持刀盾,大声嘲笑,毫不严肃。

最终,曹魏军队伤亡惨重,东吴时隔24年再次获得了对曹魏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胜利后,诸葛恪确立了他作为辅政大臣的地位,而司马师则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尽管司马师刚刚上位,却遭受了一次失败,这让他在如何服众方面面临挑战。曹魏朝臣趁机要求罢免那些失败的将领,然而这些将领都是司马懿留给司马师的核心力量。为了掩盖这一失败,司马师选择独自承担责任,削去了监军的弟弟司马昭的爵位。这种做法勉强掩盖了事态的严重性。

随后,司马师根据此次实战演习的结果,认为诸葛诞和胡遵无法胜任东南防务的重任。因此,他着手调整扬州的军事结构,将诸葛诞调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而毌丘俭则调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诸葛诞战于东关,不利,乃令诞、俭对换。诞为镇南,都督豫州。俭为镇东,都督扬州

东南前线现在由毌丘俭和文钦这对强力组合负责。他们的战斗力比以前增强了,但是权力的游戏从未停歇。旧有的权力结构被打破,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3年春季,诸葛恪在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后,怀着意得志满的心情,计划趁势伐魏。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东吴上下的一致强烈反对。这种情况令人不禁想起多年来的情景,历来都是魏国不来犯我东吴,我们就安然无恙。为何要主动招惹魏国呢?最终,诸葛恪采取了铁腕手段镇压异己,才得以顺利出兵。

然而,尽管出兵合肥,诸葛恪并未取得理想的战果,损失惨重后被迫撤军。司马师因此战功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而诸葛恪则因大失民心而遭到政变诛杀,东南边境的战事危机也因此降级。

然而,随着司马师地位的进一步稳固,一些人开始出招。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试图拥立太常夏侯玄辅政。

其中,李丰这个中书令的身份十分引人关注。他一直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游走,是个摇摆不定的人物。曹芳曾用公主嫁他儿子来拉拢他,而司马师则提拔他做中书令。然而,李丰最终认为亲家曹芳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尽管这次政变被司马师提前发现并平息,但他从中感知到了曹芳夺权的意图。于是,在将所有参与政变的人诛灭三族后,司马师废黜了张皇后。半年后,他毅然废黜了皇帝曹芳。

此时,司马师刚刚握有大权三年,尚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废黜皇帝的举动立即激起了曹家最后势力的反对,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反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第二叛的过程

毌丘俭之所以叛变,根源在于他心向大魏,与曹叡关系十分密切。虽然之前没有采取行动,一是因为司马懿尚未采取实质性的篡位举动,二是司马懿作为资深老干部,夏侯玄等顶级干部都未有动作,毌丘俭也无必要贸然行动。然而,随着司马师明目张胆地行忤逆之事,以及对夏侯玄、李丰等故友的清洗,情势已不可容忍。

起初,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甚笃。

即便毌丘俭的大儿子身在洛阳为人质,但仍然保持着对革命的热情,他写信劝告父亲不能坐视不管。毌丘俭深以为然。

当齐王被废黜之际,有人告诉毌丘俭:“大人身居方狱重任,国家岌岌可危,而您却安然自若,这将受到四海人民的指责。”毌丘俭深感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钦之所以叛变,源于他在东南战区失去了存在感,随着王凌被排挤、诸葛诞被调离,他的地位和意义进一步削弱。加之他过去曾有冒领军功的黑历史,在司马师手下缺乏自信。

文钦原是曹爽的部下,出生于曹家之乡,勇猛果敢,屡有战功。然而,曹爽喜爱增加战功,却很少给予奖励,这令文钦怨恨日深。

毌丘俭在这种情况下对文钦进行适当的拉拢,两人迅速达成共识。

毌丘俭以诚心厚待文钦,二人情投意合,关系融洽。文钦也感到受到了重视,心向毌丘俭,毫无二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5年正月,毌丘俭和文钦目睹流星雨降临地球,其中一颗流星从吴、楚交界处升起,向西北方向飞去。他们认为这是吉利的征兆,便决定正式开始筹备政变。

毌丘俭首先派人联系豫州刺史诸葛诞,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毕竟,诸葛诞与夏侯玄和毌丘俭都有交情,但诸葛诞与文钦之间的矛盾也是公开的秘密。然而,诸葛诞并未站在毌丘俭这边,反而杀死了毌丘俭的使者,并公布了毌丘俭的阴谋。

面对阴谋败露,毌丘俭和文钦别无选择,只能迅速发动起义。他们借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书,在寿春集结起兵,准备讨伐司马师。掌握了军中核心力量后,他们率领五六万士兵北渡淮河,向西北方向推进,最终抵达项城。同时,他们向全国宣布司马师的罪行,并派遣儿子及族人四人前往东吴作为质子,以求外援。

在迫胁淮南将领和寿春各地居民的情况下,毌丘俭和文钦将所有人聚集在寿春城内,举行了一场盟约仪式。老弱者留守城内,而毌丘俭和文钦亲自率领五六万士兵渡过淮河,向西进军项城。毌丘俭在城内坚守,文钦则率领游击队在外抵挡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叛乱对司马师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首先,毌丘俭在当时被誉为曹魏第一战将,极为难缠。其次,毌丘俭的讨贼檄文写得刁钻狠辣,列举了司马师的十一条罪状,但却将司马家其他成员如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孚等划归为良人,暗示政变的目的是废除司马师,让司马昭辅政。

这一策略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毌丘俭宣称只反对司马师而不反对司马家,实际上是在孤立司马师。刚刚做完眼部手术的司马师必须亲自挺身而出,承受这场风暴的袭击,因为其他人不可靠,无法保证他们不会借机改弦更张,将司马师赶下台。在权力的诱惑下,谁能真正信得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