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种观点,将大宦官魏忠贤吹捧为明朝的“救星”,其中有一条说他知人善任,提拔、重用了以孙承宗为首的良将,从而守住了辽东防线。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因为他们为了洗白魏忠贤,居然罔顾历史事实!那么,孙承宗第一次镇守辽东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与魏忠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临危受命

孙承宗是河北高阳人,他虽然十七岁时就在科试中夺魁,但之后一直未能考中。直到四十二岁时,他才考中进士,并且高中榜眼。1621年,孙承宗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负责为明熹宗讲课。在未中举之前,孙承宗长期担任官员子弟的老师,因此教学经验丰富,他讲得非常生动,因此深受明熹宗的喜爱。

然而就在此时,后金军队攻陷辽阳、沈阳,辽东形势岌岌可危。谁都不愿意接手辽东的烂摊子,可是孙承宗却主动前去了解情况。当时,袁崇焕主张守宁远,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岛,王在晋主张守中前所。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建议,并主动向朝廷请求前往辽东督师。这时候是1622年八月,此时的魏忠贤尚未权倾朝野,所以孙承宗根本不是魏忠贤任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治辽有功

当时,明熹宗对孙承宗的信任,丝毫不逊色于魏忠贤。在出发前,明熹宗特意来到宫门送别,“赐尚方剑、坐蟒,阁臣送之崇文门外”。孙承宗到任后,积极整顿防务,“令总兵江应诏定军制,佥事崇焕建营舍,废将李秉诚练火器,赞画善继、则古治军储,沈棨、杜应芳缮甲仗,司务孙元化筑炮台,中书舍人宋献、羽林经历程仑主市马,广宁道佥事万有孚主采木”。

经过一番整顿,辽东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据史书记载,“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然而到了1625年,孙承宗却被罢官回乡,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得罪宦官

这件事与魏忠贤有关!孙承宗在辽东期间,魏忠贤操纵了朝政。由于孙承宗有功,且受皇帝信任,所以魏忠贤想拉拢孙承宗,派人“赍内库神炮、甲仗、弓矢之属数万至关门”。但是孙承宗没有与魏忠贤为伍,在面对魏忠贤的使者时,“承宗不与交一言”,魏忠贤对此怀恨在心。同时,魏忠贤开始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引起了孙承宗的不满,他与东林党人的关系比较近。

孙承宗打算利用入京为明熹宗祝寿的机会,“面奏机宜,欲因是论其罪”。魏忠贤的党羽魏广微得知此事后,对魏忠贤说:“承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兵部侍郎李邦华为内主,公立齑粉矣!”于是,魏忠贤极力阻止孙承宗面圣。之后,魏忠贤的党羽不断诋毁孙承宗。同年九月,明军在一场小的战斗中,损失了四百人。这下被魏忠贤抓住了把柄,“台省劾世龙并及承宗,章疏数十上”。于是,孙承宗离开了辽东,回到了老家高阳。

参考资料:1.《明实录》;2.《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