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大授衔,罗荣桓主动降职让帅,毛主席:你不做元帅军中会乱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9月,第一次授军衔的仪式即将举行。罗荣桓将军也位列其中,然而面对中央的授衔决定,罗荣桓一再推辞:他说自己与其他的同志相比,只是个做政治工作的,没有什么战功。

然而毛主席却拍板定音:“罗荣桓同志原则性强,表里如一,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罗荣桓加冕元帅军衔。

那么,政工出身的罗荣桓是何以位列元帅之位的呢?

东北“百万雄兵”背后的思想焰火

1963年,罗荣桓元帅逝世,毛主席悲痛地写下悼词:“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元帅的一生,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集中展现,也是一位“政工”元帅为新中国立下的光辉伟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路南下打到海南岛,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四大野战军中,四野无疑是那个最特殊的一个。而四野能够建立、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罗荣桓。

四野能够从东北横扫到海南岛,除了林彪的军事指挥外,更重要的就是罗荣桓对军队持之以恒的党的建设。

四野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派遣八路军和新四军进入东北,并与当地的东北抗日武装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又成为了东北野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1945年,彼时刚刚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士兵人数不过27万人,但仅仅在2年的时间里,东北民主联军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等敌人交手之后,士兵人数越打越多,到了1947年底,整个东北民主联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了42万人,也是在此时更名为东北野战军。

到了1948年,东北野战军仅仅在短短几个月里,人数就急剧扩张,达到了百万之巨。

要知道,在东北民主联军刚刚成立时,他们的人数甚至比不过盘旋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

那么,东北野战军是如何在3年时间里就发急速发展为百万之众的呢?

这当然离不开罗荣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不擅长打仗吗?并非如此。与其他元帅相比可能会略有逊色,但罗荣桓对于军队政治建设却是大多数人所无法比拟的。

罗荣桓是参加秋收起义,早年到井冈山参加革命斗争的老同志。从1927年8月开始,罗荣桓就担任军队政治部主任,主抓军队的思想工作。

彼时的人民军队,有着许多从旧军阀部队里过来的。他们把当兵视作发财谋生的手段,甚至认为“枪在手、随便抢”,极大损害了人民军队的形象,给革命军队的发展造成了伤害。

罗荣桓抓军队政治建设后,就把民主和平等观念带入军队当中,他所提倡的“禁止打骂士兵、坚持民主生活”等都成了后来《古田会议决议》的重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正是从古田会议开始,人民军队才真正拥有了人民属性,成为了一支有信仰的军队。

除此之外,罗荣桓还非常擅长做群众工作,他的部队走到哪里,就把人民群众发动到哪里。

抗日战争结束后,罗荣桓受中央命令进入东北开展政治工作。此时刚刚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人数比不上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于是罗荣桓就从土地革命出发,把解放区1400多万的群众发动起来,激发他们为保卫土地革命果实的积极性。

要知道,在刚刚进入东北的时候,由于东北常年来处于日本和伪满洲国的统治,群众思想普遍没有转化,遍地的土匪流氓更是让进入东北的人民军队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罗荣桓通过约束部队纪律、减轻群众负担,再通过不断地教育引导,最终让东北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土地的运动中,农民的参军热情大幅提升。

但是,直接招来的农民并不适合直接战斗。于是罗荣桓又想出了“二线兵团”的策略,他让新加入的农民进入二线兵团,二线兵团作为一线兵团的预备部队。再从一线兵团里抽调老兵,对二线兵团里面的所有农民进行训练,包括思想教育和射击、爆破、战术等,合格后的士兵再进入一线兵团。

正是靠着罗荣桓的支援,东北野战军才能在与国民党在东北的对抗中,发展出一支百万军队。

这些工作尽管不是打仗,但是却也是极其重要的,也耗损了罗荣桓许多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本身就患有肾病,1946年到莫斯科治疗,刚刚切掉了肾上的肿瘤和一侧的肾脏,就在医生提醒他好好休息的时候,罗荣桓却一看到身体有所好转就立马回国,参与到扩充东北军的工作中去。

哪怕是面对着刚刚肾病手术结束,罗荣桓也是夜以继日,全年无休。最终在1948年,22个二线兵团的22万人全部加入一线兵团,成为东北野战军的重要力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北才成为首个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为辽沈战役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在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国民党军队战斗时,大量的国民党士兵也一并投降了。尽管对国民党取得了不少战斗胜利,人员也快速扩大,但是许多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士兵,他们的习气、思想都与普通的人民军队不同,而且有的人在一些部队里还受到歧视。

基于这种情况,罗荣桓发动军队对这些士兵进行思想改造,最终在东北发展出了“百万大军”,成为辽沈战役最终取得胜利的胜负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