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中国提琴制作师摘得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金奖

中国提琴制作迎来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颁奖典礼 摄|黄伟

5月18日晚,北京平谷万达锦华酒店内,琴声悠扬、气氛热烈。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领衔多位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而这些艺术家手中所握的提琴与琴弓,正是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中的优秀作品。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波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及地区,以及国内24个省市的261名提琴制作师参与,共提交了456件作品。最终,中国提琴制作师们凭借精湛的工艺摘得多项金奖,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提琴制作领域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参赛作品

国际赛事带动本土制琴人才成长

音乐会现场,艺术家的精湛演绎让获奖提琴的音色得到完美展现,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音乐与提琴制作工艺的双重魅力,而琴声的背后,是中国提琴制作师们数十年的坚持与努力。

在全球音乐界,提琴作为一种优雅而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一直备受推崇。然而,长期以来,高质量的提琴往往与欧洲传统工艺紧密相连。全球提琴制作领域的传统强国,如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捷克等,都通过定期举办国际性提琴制作大赛,促进本国的提琴制作者与国际提琴制作界的交流,为优秀年轻制作家搭建平台,推动提琴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的提琴制作要发展,必须要走上国际舞台。”提琴制作大师、评委会主席郑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郑荃回忆起40年前,提琴制作师们出国参赛需要把琴邮寄到国外,当时国内的制琴水平不高,琴价还赶不上邮费贵,很多选手便选择赛后弃琴。1988年回国之后,郑荃就与多位同行达成一致想法,要在中国举办这样的国际赛事。

2010年,首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在北京举行,我国在国际提琴制作领域有了一席之地。每三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不仅见证了中国提琴制作行业的迅猛崛起,更被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艺水平最高的提琴制作盛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评审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演奏家评委在对作品进行音色评价 摄|黄伟

从首届280件参赛乐器,到如今参赛乐器超过450件,参赛作品数量越来越多,作品的质量也是一届超过一届。屡获殊荣的中国选手为我国提琴制作艺术树立了新标杆,为全球提琴制作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在2019年马耳他的一次制琴比赛上,中国参赛者一口气拿了20余枚奖牌,扬眉吐气。”郑荃感叹道,“中国提琴制作的春天终于来了。”

中国提琴制造业重质蓄能再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艺术家们用获奖作品进行演奏 摄|黄伟

事实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不仅是一次提琴和琴弓制作人才大展示,还是一次国际提琴制作的交流契机,更是中国提琴制造业重质蓄能再出发的时刻,为我国乐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平谷作为本次比赛的地点,早在2010年就创新提出建设“中国乐谷”的发展战略,打造全产业链条的音乐文化产业,而“中国乐谷”所在的东高村镇更有着“中国提琴之乡”的美誉,是国内知名的提琴生产基地。

十年前,全球每出产的三把小提琴中,就有一把出自东高村。如今,东高村的提琴制作正从低端初级转向中高端;年产量虽然由高峰时的30万把减至12万把,产值却从5000万元提升到8000万元。

“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提琴制作工艺水平,乐谷制作的提琴多次在美国、俄罗斯等世界级提琴制作比赛上获得大奖。”北京市平谷区副区长马冬梅表示,“我们相信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定当会提升乐谷乃至中国提琴制作师的知识与工艺技术水平,推广和扩大中国专业提琴制作的国际声望与影响力,为中外提琴制作界搭建技术交流的分享平台。”

随着全球音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高质量乐器的需求增加,中国提琴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也表示,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不仅是一场琴艺的竞技,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进一步推进提琴制作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促进国际提琴制作界的交流互鉴,推动国内外提琴制作艺术的创新进步,让更多爱乐人群领略到提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王世成说。

以琴为桥 中国与世界提琴制作界互鉴共融

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汇聚全球的精英制作家,共同推动提琴制作技艺与艺术发展,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已成为中国与世界提琴制作界之间相互交流切磋的重要桥梁。同时,大赛也为社会公众打开一扇了解提琴制作艺术的窗口,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独特艺术魅力。

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指导单位,中国乐器协会为主办单位,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为支持单位,平谷区东高村镇人民政府、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共同承办,国际提琴与琴弓制作大师协会、意大利提琴制作家协会、中国提琴产业之都——黄桥镇、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江苏凤灵乐器集团公司、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协办的一项高规格、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性赛事。

本届赛事不仅承袭并延续了前四届赛事的优秀传统,继续推动提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更在赛事规模、赛制创新、项目设置、国际交流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具体来看,为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与权威性,本届比赛的评委会由16位评委组成,包括国内外知名的提琴制作家和演奏家。其中,评委会主席由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国提琴制作师分会名誉会长郑荃担任。制作家评委组分为提琴组和琴弓组,提琴制作工艺评委由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提琴制作家张安以及来自意大利的Alberto Giordano、Simeone Morassi,法国的Nicolas Perrin,美国的Gregg Alf担任,均是国际享有盛名的提琴制作师;琴弓制作工艺评委由中国琴弓制作家李建锋和法国著名琴弓制作家Rafin的传人Sylvain Bigot、著名琴弓制作家Yannick Le Canu担任。在演奏家评委方面,除了连续5届担任评委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外,还有来自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著名上海四重奏组的李宏刚、李伟纲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的周铭恩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的谢楠、杨锰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交响乐团中提琴声部首席付威。

5月18日晚,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和琴弓制作比赛颁奖音乐会在北京平谷万达锦华酒店举行。比赛结果也于当晚揭晓,中国提琴制作师于慧东、李斌、赵俊海分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金奖;薛良包揽小提琴琴弓、中提琴琴弓、大提琴琴弓三项金奖;乔立峰摘得琴头现场制作比赛的第一名。大赛还评选出了“平谷之声——最佳大提琴声音奖”“意大利克雷蒙纳传统风格奖”“最佳装配小提琴奖”“最佳装配中提琴奖”“最佳装配大提琴奖”“最具个性风格奖”“国际制琴文史奖”等特别奖项。

文|摄 记者 王薛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