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六安市第四届“红色记忆·我有传家宝”赛宝大会在市文化馆顺利举行。

赛宝大会之前,历经了数月“寻宝”,探寻范围遍及全市四县三区。通过层层筛选,12件红色“传家宝”脱颖而出。赛宝大会上,12位持宝人依次登场,深情讲述“传家宝”背后的感人故事。

六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为高质量推进“两源两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等多家部门共同创新打造了“红色记忆·我有传家宝”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以六安红色历史文化为背景,结合优良家风传承、红色故事传播,通过抖音作品创作征集、“晒宝”“赛宝”大会等方式评选“传家宝”、传承“红基因”。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年一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今年,本人非常有幸作为专家评委之一,全程参加了赛宝大会,听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意义的活动。下面,我着重就自己负责点评的4件“传家宝”谈点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一份证明书,见证“鱼水情”

第2位上台的持宝人,名叫王丽,她饱含深情地向人们展示和介绍了她的大姥爷、革命军人、革命烈士郝朴如留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由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共同署名的《证明书》上写着:兹证明郝朴如同志系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参加本军,现在第六步兵学校任教员职务,其家居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乡),请人民政府根据优待军属条例及其家属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照顾,特此证明。编号是:优字第0034号,落款时间是一九五一年四二月十二日。

(一)郝朴如同志,真好!

据了解,郝朴如,男,1930年3月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郝朴如的亲属保留的两份原始资料看,郝朴如同志在部队期间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获过奖、立过功,是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一份是1951年8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步兵学校校长何正文(兼)等6人共同署名的《模范证》。《模范证》上写着:兹有郝朴如同志在第一学期中因工作积极、成绩优良,当选为二等模范。特发给此证。

另一份是1953年12月22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共同颁发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喜报》上写着:郝忠朝(系郝朴如同志的弟弟)先生:贵府郝朴如同志在工作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郝朴如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落款时间是1953年12月22日。

郝朴如同志1954年从部队转业到铁道部隧道工程公司,1958年任铁二局六段一一二大队队长兼党委书记。7月22日,郝朴如在川黔线息烽盘脚营大麻窝隧道跟班劳动中,因处理瞎炮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8岁。组织上为其召开了追悼会并将其安葬在大麻窝隧道旁,以便南来北往的人们怀念。

(二)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据考证,贺龙与邓小平共同署名的《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中提到的《优待军属条例》,是《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的简称。该《条例》在总结革命战争年代优抚工作的基础上,由政务院1950年11月25日批准、内务部12月11日公布实施。《条例》明确了烈军属的范围、优待内容、发放办法等内容。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份《证明书》,见证鱼水情。这份《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对于革命战士来说是一种褒奖,对于军人家庭来说是一种荣耀。它既映照了革命军人和军人家庭为党为国为民的一片热忱,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回馈给他们的一片关心,见证了我国优抚制度确立时期有效开展优抚工作的光辉历史,意义很大、价值很高,弥足珍贵。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让我们继承和弘扬革命军人、革命先烈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真真切切地、实实在在地把我们的职责履行好、工作干到位,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二、一件军大衣,记录“淠史杭”

第5位上台的持宝人,名叫蒋常虹,她以《一件特殊的蓝色军大衣》为题,满怀深情地向人们展示和介绍了常万茂留下的红色“传家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万茂是蒋常虹的外公,不到18岁时就参加了革命。这件军大衣陪伴蒋万茂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在淠史杭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在水泥厂上班,还是在水库工地值班,蒋万茂一直穿着、带着这件大衣。

听了蒋老师的讲述,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千军万马、挥汗如雨、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古有都江堰,今有淠史杭。建国初期,皖西人民在一穷二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新中国成立后亩均投资最低、灌溉面积最大,唯一横跨两省(安徽省、河南省)、两大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特大型灌区,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我们六安人、安徽人乃至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这件蓝色的军大衣,是常万茂同志使用过的一件重要物品,它跟随着主人的脚步、记录着奋斗的历史、承载着特殊的记忆。看见它,我们就会想起那些为修建淠史杭工程付出艰辛劳动、作出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看见它,我们就会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淠史杭工程建设,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创业故事,而且创造和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成功经验,更铸造了战天斗地的淠史杭精神。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认真汲取成功经验、大力弘扬淠史杭精神,为皖西老区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一个售票盒,“亲历”快发展

第8位上台的持宝人,名叫张继菊,她以《亲历六安公交发展的售票盒》为题,娓娓道来自己从师傅手中接过的红色“传家宝”。

听了张继菊的讲述,我的脑海里隐隐约约地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宽阔的马路、繁华的城市,川流不息的人群、接连不断的车辆......这其中,有一种车辆一直在缓漫的行进、频繁的停靠,方便着大家的出行。它就是关系市民生活的公交车,它就是架起党群、政群联系桥梁的公交车。

公交事业是一项公共的社会事业,利国利民、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张继菊从她师傅手中接过的这个售票盒,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见证了六安公交从无到有、六安城市从小到大、六安经济从慢到快的发展进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继菊不仅从她的师傅手中接过了售票盒,而且在公交车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广大乘客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全省先进,为全市的公交战线、交通系统,为我们六安赢得了很多荣誉!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这个小小的售票盒,可以勾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了解六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小小的售票盒,也充分展示了六安公交人、六安老区人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

相信大家都会和我一样,能够从中受到教育和帮助、汲取智慧和力量!

四、一件红军服,传承“红基因”

最后一位上台的持宝人,是《六安新周报》的记者汪伦,她以《挂满勋章的军服》为题,向人们讲述了107岁的老红军胡正先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红军胡正先“挂满勋章的军服”格外引人注目、备受观众青睐。当汪伦推着这件红色“传家宝”缓缓走上舞台时,台下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个人也认为:这件“挂满勋章的军服”价值很高、意义很大、弥足珍贵。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因为这件军服的主人,就是我们党的宝贝、人民的宝贝。

胡正先,男,1918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从此,无线电台便成了他的工作伴侣、战斗武器。1938年4月,被调到延安中央军委三局,负责保障党中央和军委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工作。一个月后,组织上又调他到负责敌军情报侦察工作的军委二局。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和机敏的反应,胡正先很快成长为一名红色“听风者”,并当上了业务组长。

胡正先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和解放海南岛等著名的战役战斗,每次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前指”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多次得到党和军队领导人的称赞。

1948年11月,天津解放前夕,胡正先值班时突然听到敌军电台里说:“共军司令部驻在杨柳青,房顶上放了一块镜子,明天一早去轰炸。”他立即向上级作了报告,前指司令部当晚就撤离了驻地。第二天,敌机果然把那个小村庄炸成了一片废墟,但指挥部却没有一人伤亡。

1950年3月,胡正先作为二局的总指挥,带领40部电台、300名专业干部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斗。在胡正先的指挥下,我军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全局战况,而且能够掌控敌军的即时动态。海南岛全境解放后,胡正先和他带领的“听风者”们被记了头等功。

此后,胡正先一直在总参谋部工作,1984年离休。

2019年,胡正先受邀参加了建国70周年阅兵式,并乘坐在“老兵致敬方阵”的第一辆彩车上,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检阅。
老红军胡正先今年107岁,神智清楚、思路清晰、精神饱满,是全国仍然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红军之一。这些老红军堪称中国革命的“活化石”,他们见证了民族和国家从灭亡边缘一步步逆天改命的全过程。每一个老红军都是历史的传奇,每一个老红军都是我们的“国宝”。

二是因为这件军服不仅是一件珍贵的红军服,而且挂满了勋章。

胡正先的这件军服上挂满了很多勋章,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他荣获的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4枚。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两次对军内有功人员颁发过功勋荣誉章。第一次是1955年,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内有功人员,分别颁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并根据贡献大小、职级高低分为一、二、三级。

第二次是1988年,对军队离休人员颁发三种功勋荣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颁发红星功勋荣誉章,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颁发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颁发胜利功勋荣誉章,其中红星功勋荣誉章又根据职级高低分为一级、二级两种。

可以说,这些勋章见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记载着我党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无数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奋斗的英雄事迹,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精神,意义重大、价值很高、弥足珍贵。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的9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看见老红军胡正先挂满勋章的军服、听了红色“听风者”的感人故事,相信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皖西大地上组建的10多支主力红军队伍、从六安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去的2支长征队伍(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108位开国将军以及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几十万革命先烈。

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爬雪山、过草地,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不仅承载着上个世纪的战斗记忆,也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红军精神、光照千秋!作为老区的儿女、红军的后代,我们更应该不忘历史、牢记使命,认真学习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伟大的大别山精神,立足岗位作贡献、忠诚干净勇担当,共同谱写六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赛宝大会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到5点才结束。最终,经过专家点评、观众打分,《挂满勋章的军服》和《贺龙签署的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2件“传家宝”获一等奖,《一件特殊的蓝色军大衣》《一条胜利纪念巾》等4件传家宝获二等奖,《曾祖父许继慎留下的报国诗》《一条历经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床单》等6件传家宝获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首报国诗、一份纪念章、一件军大衣、一张证明书……一件件红色“传家宝”,既是革命征程的见征,也是革命精神的体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深情的讲述,既使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也让人深受教育和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为:这场赛宝大会非常有意义!

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作协会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