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王笛始终秉持着“为民众写史”的史观。他认为,日常叙事就是与国家大叙事相对应的“小叙事”,是站在民众和民众利益的立场上,去关注个体的经历和命运。这一观念在他的历史重构和叙事之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继《那间街角的茶铺》《历史的微声》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4年4月出版了王笛两部城市研究代表作的最新修订本——《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和《消失的古城(增订本)》并于最近举办了新书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谈现场,刘苏里、王笛与罗新。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是王笛关于中国城市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王笛在书中把历史研究的具体问题放到更抽象的层次上,对宏观与微观、利用文学和图像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方法论、新文化史的取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研究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王笛在书中谈道,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政治意义的研究,有若干成果问世。特别集中在对南京和北京的讨论上。这些新研究的特点,都不是简单地讨论空间的变化,而是把空间的演变与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并试图挖掘城市形象构造乃至历史记忆等更深层次的内涵。

“我关于城市研究的重点是‘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如果说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讨论的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空间,我的研究则主要考察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即城市中人们日常使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空间,研究在这样一个空间中,人们特别是下层民众是怎样从事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这种日常生活是怎样与地方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要讨论的是‘物质’的公共空间,是怎样演变成为社会和政治空间的。”王笛分享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中,王笛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野出发,阐明了对中国城市生活新的思考和理解。

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王笛经典著作《茶馆》《街头文化》《袍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王笛始终关注着那些社会下层的人:他们可以是“无名者”、“任何人”,或者是“依附阶级”(subordinate classes),或用统治阶级的话讲是“危险的阶级”( dangerous classes )。“这些人在街头寻求生计和娱乐,他们所创造和欣赏的文化用 E.P.汤普森的定义是‘庶民文化’( plebeian culture )。虽然他们的名字在历史上早已被忘却,但他们的确曾经是街头的主要占据者,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街头文化。”王笛在书中谈道。

在《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中也可以看到那些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证和经典的个案研究的。在书的结论部分,作者比较了柯布西耶、芒福德和雅各布斯对城市发展的三种不同理念,对认识中国城市具有启发。

人民文学出版社介绍,《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最新修订本与先前的版本相较,最大的改动是增加了第一编《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这一编是专为此次修订而写的,内容主要选取自王笛近年的采访、演讲,其中梳理了王笛近年对于中国城市和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些最新思考。这一编包括了四章新内容:第一章,怎样进入中国城市内部;第二章,进入茶馆后,我们能看到什么;第三章,现代中国的城市管理;第四章,城市历史写作,怎样面向大众。在王笛看来,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即为日常的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春天花会历史照片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插图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记述了晚清及民国初年成都的历史,呈现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王笛以生动流畅的笔调,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展示了这个城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折过程。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坐茶馆、逛庙会、庆祝节日等各种活动,茶客、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剃头匠、乞丐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现代化和社会变迁对普通市民生活各方各面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笛认为,“街头文化代表在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包括城市和街道的外貌、街头巷尾民间艺人的表演、集体的庆祝仪式、下层民众在街头谋生的方法等等,还有与街头有直接关联的店铺、茶馆和其他公共场所。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城市居民,特别是社会下层,依靠街头谋生、娱乐和举行庆祝活动。”

王笛认为,小商小贩不仅让城市生机勃勃、为市民提供了生活的方便,而且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无数的街头小贩与固定的商店将街道连接起来,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的商业空间,对形成城市活跃的街头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街头小贩、工匠、手艺人,以及各种临时雇工,为市民的日常需求而工作。如果没有他们,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会有许多不便,而且这个城市将会失掉许多生机,会显得沉闷而没有了蓬勃的气象。因此,王笛希望将这本书献给历史上和今天的普通人,让他们的历史和贡献被记录、被看到、被承认。

此次增订版本新增了前言“日常生活的记忆”,调整了书籍整体结构,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实,书中插图同样进行了精选和新增。增订版全书插图共43幅,新增的16幅主要是人物情景图,呈现了彼时成都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生动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抬行中的神龛。甘博拍摄于1917年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