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4月16日,乌鲁木齐天气阴冷。午后,王洛宾独身一人,正在开着暖气的室内打盹,被一阵轻轻的叩门声唤醒。

打开房门,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陌生的女士,披肩长发,身穿黑红格子毛呢外套,闪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来的人正是台湾女作家三毛。

那时王洛宾还不大了解三毛,他只听说三毛是个名气很大的台湾女作家,至于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写过哪些书,他一无所知。但远道而来的三毛,却为这场奔赴策划已久。

作为公认的“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一生整理、创作的歌曲高达1000多首,传唱很广。

三毛从小便是听着王洛宾的歌长大的,比如《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三毛都会哼唱。而且,流浪的时候,她还把这些歌带到西班牙去唱,带到撒哈拉去唱,一唱唱了十几年。

只是那时候,三毛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这些歌的作者产生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的一天,三毛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了一则关于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采访报道,一下子回忆起了那些被自己唱了很多的年。

又顺着文章往下读,读到“每天黄昏,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天黑后,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弹一首曲子给她听”时,三毛的灵魂倏然震颤了。

原来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她和荷西这样的爱情。在中国大陆的西北,在那个同样黄沙漫漫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个痴情的人,以这种痴情的方式陪伴着另一半。

因为相似的爱情信仰,三毛对王洛宾产生了好感。她说:“这个老人太可爱了,也太凄凉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性情热烈的三毛并非心血来潮,她很快就真的提笔给王洛宾写了信,并计划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

爱人荷西去世后的10年间,这还是三毛第一次为一个男人如此冲动。她的朋友、《明道文艺》的主编宪仁先生有心成全,便委托她去给王洛宾送稿费,这样两人就有了个正式见面的理由。

那一天在三毛的记忆里印象深刻。她记得自己来到王洛宾家中后,两人只是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开始像老朋友一样聊起天来,丝毫没有初见的拘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两人的长谈中,三毛了解到王洛宾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事业和家庭都曾遭受重大打击。活了大半辈子,最后只有孤身一人。妻子离世后,他从此辗转各地收集民歌,在音乐中安慰自己。

这样的经历,让三毛不胜唏嘘。但是王洛宾回首这一切的时候,却自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沉稳,仿佛这一生之苦都不算什么。三毛不想用任何苍白的言语去安慰这位老人,只是平静地为他唱起了自己所写的《橄榄树》。

王洛宾一生见惯人情冷暖,却是第一次见到像三毛这样纯真如水的女子。于是他也为三毛唱了一首他创作的《高高的白杨》。两个充满故事的人,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用音乐交流着彼此的心意。

一天的交流下来,两人越发投机,相见恨晚。遗憾的是,这次相见十分短暂。因为三毛是跟着旅行团过来的,她在新疆只待了两天就不得不离开。

回到台湾后,三毛心中一直对王洛宾念念不忘,便将自己在新疆与他相识的经历诉诸笔端,写成了文章。而文章一经发表,王洛宾的名气也在台湾迅速传播开来。

远在新疆的王洛宾感念三毛对自己的情谊,也改写了自己那首著名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其中一段,寄给了三毛。这也是初见三毛时,三毛给他的印象——

“掀起你的盖头来,美丽的头发披肩上。像是天边的云姑娘,抖散了绵密的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细腻动人的歌词描述,让三毛看后十分感动,她觉得王洛宾是自己真正的知己。不久后,三毛就给王洛宾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内容大胆而炙热:

“亲爱的洛宾: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

“我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收到信的王洛宾,吓了一跳。一辈子历经沧桑的他,第一次遇到像三毛这样热情、直接的女人。只是这一年,三毛46岁,王洛宾却已经77岁,两个人的中间,隔着的是一条30年之久的岁月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