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我44岁,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身体偶感不适的我,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且伴随双肺、肺门、纵膈淋巴转移。经过多线治疗后,如今的病灶一直稳定,状态要比大多数同龄的健康人好得多。但我今天想重点和大家说的是,运动给我抗癌路上带来的影响。

01

请把我当健康的人看!

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冬天是6点),是我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

简单洗漱一下,喝2碗冲鸡蛋汤,穿好运动装备就出门了。通常一周内选择2天上山跑步,其余5天体育场打球,遇到雨雪天气就在室内体育馆打球。这个习惯伴随了我很多年,除生病放化疗期间,几乎没有间断过。

经常有病友问:“我走点路都喘,你怎么还可以跑步打球?还是早期肺癌吧?”甚至还有很多人说我是误诊了,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其实,我之所以现在仍能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与我从小坚持锻炼是分不开的。我喜欢的运动项目比较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都能来几下子,水平也不算太差;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跑步与打篮球。

刚确诊时,我也系统地学过郭林气功、八段锦。这些锻炼项目当然很好,只是我在锻炼过程中很难达到那种放松入静的境界,所以每次练完后总是找不到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于是我开始尝试在空气清新的山上慢跑。由于自身有多年运动基础,没用多久就能轻松跑完5公里;饮食睡眠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信心大增,之前的恐惧感、压力也缓解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我开始适当加大运动量,重新拿起了心爱的篮球。

按说我这个年龄,就算是正常人也不太适合打篮球,况且我还是一个肺癌晚期患者;但我偏偏对篮球情有独钟。刚开始只是自己一个人练练投篮,找找手感;球友们也不敢和我玩,都认为我已是大厦将倾、一碰就倒,毕竟癌症在大部分人眼里仍是不治之症。而这更加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颠覆他们的认知,要让他们把我当一个健康的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