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湖南卫视而言,谁是歌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歌手2024》要做今年的话题王。

当内容没有了话题,就像汽车失去了引擎,湖南卫视的爆款逻辑基本就可以总结为“在优质内容之外也不忘打造冲突话题”。这也就是为何近些年的竞演节目无数,但总是由湖南卫视引发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歌手2024》,湖南卫视的真实主题是:我们无法除三害。

歌要唱、架要吵,一个都不能少

内娱歌手有三害:假、土、弱——假唱多、审美土、实力弱。

这三点多年来饱受歌迷诟病。所以,湖南卫视直接通过直播的方式,将这三点完全放大给观众看。虽然媒体和观众都猜测很多歌手由于档期问题或直播原因都婉拒了这一顶级综艺IP,但孔二老师难免“多心”:恐怕湖南卫视一开始(至少第一期时)就是想让以往足够假、足够土、足够弱的歌手来首发。

因为只有这样做,观众心中加压多年的不满和意见才得以发泄,与国外歌手一低一高的戏剧化对比才得以构成。如此一来,湖南卫视便可以引发和掌握全社会的表达欲,“表达”就像闸口,当闸一开,波涛汹涌的“关注”才会奔腾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你想谋得关注度,必须先撬表达欲

首发“假、土、弱”,看似自讨苦吃,实际上稳赚不赔。因为倘若有问题,则是竞演歌手背骂名、湖南卫视担美名。例如第一期竞演结束后,关于其中歌手土和弱的特点就引发全网群嘲,而人们对湖南卫视则是赞不绝口——感谢帮我我们私下内娱歌手的遮羞布。

而这也仅是湖南卫视刺激社会表达欲的第一步,以此为基础,后续的强力歌手才有必要来直播竞演,让舆论能够持续攀高。

为什么?因为毕竟是“竞演+直播”,强力歌手多多少少还是顾及颜面、担忧意外,但当“假、土、弱”被全网指摘,那么此时挺身而出的强力歌手就纯粹属于英雄救场,就算表现失误、惨淡落败,也会因这份勇气与担当落下虽败犹荣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叫真正的名利双收。

那么问题来了,《歌手2024》为什么有信心能成功引发全民表达呢?

因为他们在传播上搭建的不是练歌房,而是“回音房”。

利要在、害要在,一个都不能改

请问,网络大吗?你十有八九会说:废话,当然大,大到无边无际。

实际上网络很小,小到你只能听到跟你意见接近乃至相同的声音,你的每一次表达,都会在传播中得到强化再回到你的耳朵,这就是所谓的“回音房效应”,你听到其他人所有的态度,都仿似是你的回声。

这得益于算法的精准和大数据的匹配,当然也得益于人类本能会与兴趣相投的人组成无形的共同体,而网络则让彼此的相遇成为可能。换言之,人之所以想挤进大网络,是为了加入小圈子。

但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回音房里是很少吵架的,例如你们都喜欢周杰伦,则不会在粉丝内部发生激烈碰撞。而一个回音房往往会跟另一个回音房吵架,例如“周杰伦房”就会和“林俊杰房”相持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歌手2024》此时就是搭建了三套回音房,一是由“假、土、弱”构成的华语歌手房;二是由“真、潮、强”构成的国外歌手房;三则是一间暗房,用来容纳后续登台的强力救场歌手。

而“坐”在每个房子的观众都会互相吵架,如此一来,《歌手2024》就能始终保持全社会的舆论热度,直至比赛结束。接下来最值得玩味的不是华语歌手房和国外歌手房的吵架,而是假土弱房与强力歌手房的吵架。

是的,很多被你吐槽又土又弱的歌手,背后也有极其强大的声援团与群众基础。事实上,舆论的高度与长度,都是由土与潮、弱与强这类的极端立场来引发的。

因为彼此的差异化越大,人就会越本能的认为对方和自己不像,于是防备心和攻击性就会越大,会屏蔽对方所说的任何道理。

我们都可以想象,当假土弱歌手淘汰以后,强力歌手前来力挽狂澜,也会同样被其他人嘲讽一句“就这?”然后曾经支持假土弱歌手的观众,很大一部分就会跳入国外歌手房,然后期待强力歌手被同样的招式所碾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一般人很难对专业技术和作品的好坏做出评判,但他们可以对一个人的立场产生共鸣。

这一幕一定会发生,因此无论到了哪个赛段、步入哪个环节,《歌手2024》都会信心满满的充当舆论收割机——苦一苦观众的耳朵,骂名歌手担,流量自己收。

当然,这样不怪湖南卫视善于运营话题,的确是华语歌手不争气。但被群情激奋怒斥十数载的“乐坛三害”——假、土、弱为何始终无法被解决呢?

我们需要知道,如果一个旷日持久的顽疾迟迟得不到解决,往往并不是因为人们懒,也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而是因为此顽疾也是彼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城市小区周边的乱停车,这一顽疾对应的是“车位不足或车位太贵”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乐坛假、土、弱之所以无法根治,有资本原因、有利益原因、有关系户原因,其实也有平台原因。因为当歌手很强,平台就会处于弱势,比如周杰伦跟电视台的关系就会比较“平等”。

然而一旦如此,平台就无法充分的调动歌手来编排和创作节目内容,所以,天王固然可贵,但平台打心底里其实并不希望歌手过于强大,就像唱片公司对歌手的制衡一般。回忆一下陈楚生早年的遭遇,你就懂了。

因此,我们看到如今的歌手,张杰也好周深也罢,他们都是标准化的平易近人,你可以说他们的人设很亲民,但说的更精准一点这其实是基于服从性测试所呈现出来的“乖”。

所以,除了假、土、弱,华语歌手还有第四害——庸,没个性

很多害除不了,是因为这些害是很多方面的利益来源。

不妨试想一下,过去音综无数、比赛无数、歌王无数。

但乐坛变好了吗?

哪有越吃药身体越差的道理,你说对吧大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

账号介绍

孔二老师:咨询公司创始人,资深科技营销人【专注科技、营销等领域】。前奥美创意总监,熟谙重大事件策划,虎 嗅 、钛媒体、网易等 多家内容平 台热门作者,推出营销专业理论“营销七象”。爆文《贾跃亭怒沉百宝箱》 《刘 强东的开 学第一课》等多篇科技点评获得500万+阅读, 被全网推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