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并非仅是一头驴的简单故事,它实际上是一部情节复杂,背景设定在1942年中国西北的影片,电影围绕“三民小学”展开,该校虽以此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所学校教师队伍仅有四人,分别是负责语文的校长孙恒海、数学教师张一曼、自然科学教师周铁男以及历史教师裴魁山,再加上校长之女佳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学校的条件异常艰苦,每天必须依赖一头驴子,它每日跋涉20里山路来为学校运送必需的饮用水,因此被赋予了“得水”这一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得水”不仅仅是运水的劳动力,它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名义上的“英语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多领取一份教师补贴,孙校长在向官方上报教师名单时,捏造了一个名为“吕得水”的英语教师。

每当有上级检查,这位虚构的“吕得水”就会以“出差”为由避开,这样的伎俩他们已经成功操作了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个精心编织的谎言最终遇到了挑战,一日,一位特派员突然造访学校,并明确要求见到这位神秘的“吕得水”老师,这一突发情况让孙校长和他的团队陷入了空前的慌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对上级检查

面对突如其来的检查,孙校长和其他老师们可谓是手忙脚乱。他们四处寻找能够临时顶替“吕得水”的人选,最后把主意打到了一个目不识丁的蒙古族铜匠身上。

但是,让一个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的铜匠来冒充英语老师,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于是,学校里唯一的女教师张一曼挺身而出,表示要“培训”铜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一曼的“培训”方法可谓是别出心裁。

张一曼先是给铜匠剪头发、洗澡,还趁机看了个精光,接着,她借口教铜匠英语,把大腿搭在了人家身上,这一系列操作下来,铜匠哪还记得什么英语,整个人都迷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张一曼的“特训”,铜匠总算是勉强能说出几句英语了,在特派员面前,他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这么蹩脚的英语一定会露馅,没想到特派员却连连称赞,说这位“吕老师”的英语说得太好了,不愧是留学归来的高材生。

就这样,他们竟然奇迹般地通过了特派员的考核,还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补助资金,这笔钱可把大家乐坏了,学校里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们的矛盾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补助资金的到来,学校里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历史老师裴魁山,这位裴老师一直暗恋张一曼,甚至鼓起勇气向她表白过,他对张一曼说:“你真可爱,我喜欢你,我想娶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张一曼却直接拒绝了他:“你觉得我是那种能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吗?我就是放荡,我就是喜欢,我高兴,我愿意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番话无疑是对裴魁山的当头一棒,他原本以为自己了解张一曼,认为她只是太单纯才会被人误解,没想到张一曼却坦然承认自己就是喜欢自由放荡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又发生了张一曼和铜匠的“一夜情”,虽然这件事是为了让铜匠配合他们的计划,但在裴魁山眼里,这无疑是对他感情的又一次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糟糕的是,铜匠的妻子找上门来,闹得整个学校鸡飞狗跳,为了平息事端,张一曼不得不当着铜匠的面说:“你在我心里就是个牲口。”

这番话虽然伤透了铜匠的心,但张一曼其实是在保护他,不想让他对自己产生不该有的幻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斯先生到访

就在学校里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之际,一个更大的麻烦来了 ,慈善家罗斯先生要来亲自拜访“吕得水”老师。

这下可把所有人都吓坏了,因为特派员在资助金上动了手脚,学校每月只收到3万,而不是应得的10万,如果罗斯先生发现真相,他们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铜匠再次成为了关键人物,但这一次,铜匠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工具人”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开除张一曼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铜匠对张一曼之前说他是“牲口”的话耿耿于怀,这次他是来报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派员为了息事宁人,提出让所有人骂张一曼,骂到铜匠满意为止,于是,一场羞辱张一曼的闹剧就此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的骂声不痛不痒,铜匠并不满意,而裴魁山则像是找到了发泄的出口,骂得格外难听:

“你这个臭彪子,过街老鼠,不要脸的东西,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有人肯睡你是给你脸,你就是个公共厕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铜匠还要求剪掉张一曼的头发,这是因为那晚分别时,张一曼曾送给他一缕头发作为纪念。现在,铜匠要亲手毁掉这份回忆。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都感到一阵揪心,张一曼曾经是学校里最自由、最率真的灵魂,现在却沦为了大家发泄情绪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头发被剪掉的那一刻,仿佛也象征着她的自由和尊严被彻底剥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假婚姻

为了进一步糊弄罗斯先生,特派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安排一个“未婚妻”给“吕得水”老师,这个人选自然就落到了校长的女儿佳佳头上。

可怜的佳佳,年纪轻轻就要被推上虚假婚姻的舞台,她本来对周铁男有好感,但现在却要和一个陌生的铜匠假装未婚夫妻,这无疑是对她感情的一种伤害和嘲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礼当天,一切看似井然有序,罗斯先生作为证婚人,满脸笑容地问道:“你是否愿意嫁给吕得水?”

佳佳强忍着内心的不安,回答道:“我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这时,铜匠的妻子突然冲进了婚礼现场,场面一度失控,婚礼最终不欢而散,罗斯先生也带着满腹疑问离开了。

这场闹剧过后,佳佳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虚伪和欺骗,她写了一封举报信,揭露了学校的所有丑闻,然后悄悄离开,去延安投奔她的哥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的结尾

电影的结尾,是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

原来,在所有的混乱平息之后,张一曼默默地拿走了那把手枪,当其他老师在讨论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时,张一曼独自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扫过她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贴满美女画报的土坯墙、摆满化妆品的梳妆台、铺着碎花床单的单人床,还有整齐摆放的校服...这些都是张一曼生前留下的痕迹。

然后,“砰”的一声,一切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一曼的自杀,无疑是对这个充满欺骗和背叛的世界的最后控诉,她曾经是学校里最自由、最真实的灵魂,但最终却被这个虚伪的环境逼得走投无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他人呢?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周铁男从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阿谀奉承的小人。

裴魁山因为得不到爱情,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了张一曼身上,就连一向和蔼可亲的孙校长,为了所谓的“大局”,也默许了对张一曼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驴得水》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一部喜剧,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悲剧色彩。

它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漠。在利益面前,人性的丑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平日里看似亲密的同事,在关键时刻却毫不犹豫地将对方推入火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它也反映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他们怀揣着崇高的理想来到偏远山区,却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不断突破自己的底线。

电影中的张一曼,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她代表着那个时代中渴望自由、追求独立的新女性,然而在一个充满偏见和束缚的社会里,她的自由意志最终被无情地碾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驴得水》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正是因为它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用一种幽默而又辛辣的方式呈现出来,它让我们在笑声中反思,在欢乐中感到心酸。

正如电影宣传语所说:“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这部电影确实是一个笑话,但却是一个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如何保持本心?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我们又该如何坚守底线?这些问题,或许值得每个人深思。

最后,让我们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你当牲口吗?你就是个牲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不仅是对电影中人物的讽刺,更是对所有失去良知和人性的人的警醒。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反问自己: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别人眼中的“牲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驴得水》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良知和自由。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轻易被环境同化。

也许,这就是《驴得水》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