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电视剧《玫瑰的故事》近日迎来收官。从2023年北京市广电局创建“北京大视听”品牌,到2024年北京市出台促进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十二条”,“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正式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大视听”始终致力于以优秀影视作品为观众呈现文艺精品。

聚焦京味元素传播北京文化

作为2024年“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电视剧,同时也是北京市广电局与朝阳区联手启动“提升北京大视听拍摄服务水平·朝阳先行计划”以来播出的首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实现了当之无愧的热度与口碑双丰收。

从庄严肃穆的钟鼓楼,到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的什刹海酒吧街,《玫瑰的故事》不仅展现出了一系列城市文化元素及旅游打卡点,更重要的是通过鲜明生动的场面调度,让片中人物仿佛真实生活在所处场景中,由此凸显北京这座城市与主人公之间的强大情感张力,让观众对于北京的城市文化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不少网友在看过《玫瑰的故事》后纷纷表示,“跟着黄亦玫一起游北京。”“想去北京城打卡黄亦玫同款!”

提供切实保障展现城市特色

继《玫瑰的故事》取得喜人效果后,《凡人歌》《无所畏惧2》《轻年》《春天的故事》《即刻上场》等更多北京题材影视剧也将与观众见面。北京市广电局为上述剧集的在京拍摄提供了坚实保障,并有效带动什刹海、亮马河、CBD等地的场地服务、器材租赁、服化道、吃住行等在京影视产业消费数亿元。

譬如,《凡人歌》用镜头记录了北京多元包容的城市魅力,传递着温馨动人且生意盎然的烟火气。据悉,《凡人歌》剧组在100多个拍摄日内到近120余处地方取景,取景地涵盖工作生活、休闲娱乐、衣食住行、市政民生等诸多场景。从商业地标到地铁站,从网红餐厅到菜市场,从市民公园到滑冰场,观众不仅能从《凡人歌》里看到金融从业者、律师、美容师、餐饮服务员、房产中介、装修工、菜贩等各行各业劳动者们的奋斗身影,同时也能感受到更为丰富立体的北京城市形象。

此外,以一群在京法律实习生展开“顶级offer角逐赛”为背景的都市职场剧《即刻上场》,为观众展现了包括郎园文化产业园、华贸商业区、高碑店文化产业区、CBD写字楼、亮马河风情街、CBD商务区、望京商务区、丽都商业区等更具职场精英气质的地标性地点,形成与《玫瑰的故事》文艺风格更为互补的商业气息。

原班人马回归的《无所畏惧2》则将拍摄地点进一步扩展至北京市下辖的各区,如朝阳区的郎园和明德医院,昌平区的太阳城小区和龙脉养老中心,怀柔区的杨宋街道、嘉华学校和灯塔影棚,顺义区的花博会公园、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国防卫校,通州区的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以及密云区、房山区、大兴区、平谷区等,展开一幅别开生面的当代北京画卷。

以当下北京胡同为背景的都市剧《轻年》,同样为观众铺展出过去与当下交织相融的北京景观:从全聚德到朝阳大悦城,从景山公园到英皇大厦,从热闹的新街口市景到风景宜人的什刹海、国子监、鼓楼和白塔寺,再到郎园、蓝色港湾、金融街购物中心等游客热门打卡地……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情在《轻年》中和谐相融,让观众感受到深厚文化底蕴与新时代新活力兼具的北京风貌。

打破视网界限开辟“绿色通道”

2024年以来,北京市广电局实行一系列举措,以促进更多北京题材影视佳作涌现:一是优化基金扶持,全面加强支持力度。全方位优化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打破电视与网络界限,扶持整体较往年翻番,增设在京拍摄奖励并给予全流程扶持。二是支持在京拍摄,全面扩大服务广度。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为剧组在京拍摄提供信息咨询、协调服务、拍摄保障。同时,在电视剧审查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精简材料、压缩时限,竭力保障播出。三是专注人才建设,全面提升关怀温度。启动首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评奖,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的风向标。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广电局还将充分利用北京优势资源,与中央、各区单位共同打通从前期选题策划、调研采风到中期拍摄取景,再到后期制作及宣传推介各环节的全链条创作联动机制,从政策、资金、资源、服务全方面出发,重点支持保障在京拍摄的北京题材影视剧。既做好“北京出品”,也做好“出品北京”,通过“北京大视听”品牌的双向发力,助力在京影视产业消费新增长,以更多重点文艺精品项目为观众带来京产作品视听盛宴。文/本报记者杨文杰

统筹/满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