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愚

剧集市场进入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中。于中中执导,胡蓉编剧,罗云熙、宋轶主演的古装悬疑爱情剧《颜心记》打响第一枪。

奈何,这一枪压根儿没打响。《颜心记》虽然包含轻喜剧、悬疑探案和言情等多种元素,效果并不是1+1+1>3;剧集每一种元素都是差一点,最终成品就是差很多。

三板斧的轻喜剧设定

《颜心记》采取韩剧《内在美》的变身设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剧本的原创。

剧集讲述的是,罹患脸盲症的傲娇郡王兼总捕头江心白(罗云熙饰)秘密来到河蛮暗查“癸草案”时,意外结识被变身症所困扰的江湖游医颜南星(宋轶饰)。二人不打不相识,携手扫除癸草之祸。

男主角的脸盲与女主角的变身,构成剧集轻喜剧的主要来源。颜南星罹患奇怪的变身症,每到月圆之夜,她就会变身为各种不同的模样,可能是彪形大汉,也可能是容貌完全不同的妙龄少女。脸盲的江心白在颜南星变身后就无法辨认。

这就有了剧中搞笑的一幕:当颜南星变身为络腮胡满满、身体健壮的糙大汉时,江心白仍以为TA是个姑娘。

“变身+脸盲”的人物设定,在《颜心记》开篇部分确能制造出喜剧反差。然而,任何一种笑点或情节设置,如果反复使用且没有创新——比如变身为异性时的冲击,观众很快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当观众能够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时,剧情的惊喜和不确定性就大大降低了。

一部剧集要达到轻喜剧效果,需要在保持核心设定趣味性的同时,不断引入新元素、深化角色关系、丰富剧情层次,才能保持观众的兴趣和剧集的新鲜感。偏偏《颜心记》持续的“脸盲认错”和“变身误会”并无新的转折或创新。当编剧只会一再挥舞“三板斧”,观众渐渐就笑不出来了。

缺乏推理的悬疑探案

《颜心记》的核心悬疑围绕一种叫“癸草”的植物展开。大蕲初年,癸草兴起。此草入药则治百病,但药中带毒故严加管控,然仍有不法之徒私售牟利。总捕衙司的大总捕江心白来到河蛮,调查癸草走私案。

当一部剧集以悬疑探案作为主线,它就必须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

首先,推理过程应当基于严密的逻辑推理,每一步推论都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逻辑漏洞,这样观众才能心悦诚服地跟随侦探的思路逐步接近真相。

其次,案件中应巧妙铺设多种线索——不仅有直接的明线,还有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读的暗线。侦探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手段收集线索,解决一些表层谜团,逐渐揭开更深层的秘密。此过程很可能遭遇误导和假象,这些曲折能够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观赏性。

再则,剧中应有与侦探智力相当或接近的对手,他们通过布局、误导来对抗侦探。智力的较量让推理过程更加紧张刺激,也展现侦探的智慧和毅力……

然而,悬疑探案剧的这几个基本要求,《颜心记》几乎是每一点都没有做到。

比如,男女主角是误打误撞发现癸草地——靠的是偶然,而非推理;然后,颜南星直接一把大火烧掉癸草地——完全是不讲基本的常识和逻辑,癸草有毒的话,直接烧毁不是会导致空气污染并使人中毒吗?颜南星烧掉癸草,然后她与江心白走人了,被迫种植癸草的村民真的不会遭到打击报复吗?

再之后,南霁风中毒,需要用人血入药,江心白二话不说用自己的血救他……江心白对南霁风误会的消除与合作的达成,完全应该通过智力博弈来实现,《颜心记》靠的却是滑稽离谱的“用人血入药”。

有悬疑,无推理,缺博弈,探案全靠编剧想一出是一出,只会让悬疑剧观众流失。

工业糖精堆砌的言情

轻喜剧部分已是强弩之末,悬疑探案则漏洞百出,《颜心记》最后只剩下言情戏份了。古偶一向有着不错的观众底盘,但纵然是古偶爱好者,大概率也对《颜心记》的言情无感。

一方面,罗云熙与宋轶之间压根儿没有CP感;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问题——编剧无力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共同经历的挑战,以及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来逐步建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使情感的发展显得自然且有逻辑。

《颜心记》充斥着用力过猛的工业糖精。浪漫是程序化的,什么少年时期相互拯救啦、共赏烟花啦、英雄救美啦、假结婚啦……都是已经被过度使用的公式化浪漫桥段,缺乏新意和创意。

角色之间的情感发展缺乏足够的铺垫和合理的动机。当颜南星发现江心白为了调查案件,不得已欺骗她时,她立即情绪崩溃,质问江心白不相信她云云。颜南星不是心心念念她的小哥哥吗,怎么就突然对江心白有如此重的情感寄托?江心白为的是调查案件,颜南星怎么就突然上升到“我的命是我自己的,谁都没有权利拿走”?感情转变突兀,为了制造矛盾而矛盾,缺乏说服力。当然了,前面误会有多重,后面的刻意撒糖就有多腻。只是,撒糖若无情感发展的自然流畅和角色性格的深度挖掘,是无法真正打动观众的。

《颜心记》融合了轻喜剧、悬疑探案、言情三大元素,乍看之下似乎拥有吸引广泛观众群体的多重卖点。但是,三个元素生硬地拼凑在一起,缺乏有机的融合和平衡,风格不统一,观看体验割裂;同时,不论轻喜剧、推理还是言情,剧集每一个方面的处理似乎都仅停留在“差一点”的层面,最终只会造成剧集处处都是短板,成为乏善可陈的平庸之作。

要想打造一部成功的多元素古装偶像剧,需要深入挖掘每个元素的独特魅力,确保每个部分都有高质量的内容支撑,并且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互补而非互斥的效果。后续同类型剧集创作应该恪守类似原则,以免重复《颜心记》扑街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