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圈的舞台上,明星们为了实现转型,可谓招数尽出,其中“扮丑”这招颇为引人注目。可这看似独特的转型策略,究竟是迈向成功的捷径,还是华而不实的噱头?
“扮丑”转型,效果欠佳
不久前收官的一部电视剧中,白鹿以全新形象亮相:一头短发,戴着牙套,皮肤黝黑,走路还外八字,和她以往清丽的模样大相径庭。本以为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可事与愿违,这次扮丑不仅没得到观众认可,还因演技没有突破,被批“无效扮丑”。在剧中,白鹿念台词时嘴部突出、用力过猛的老毛病,因牙套的加持愈发明显,情绪激动时咬牙切齿、口水翻飞,让观众频频出戏。

事实上,流量艺人靠“扮丑”转型,在娱乐圈早已屡见不鲜。杨幂在电影《宝贝儿》中,饰演先天残疾的清洁工,不惜涂黑皮肤、画上雀斑。上映前影片在各大影展风光无限,可上映后,杨幂刻意扮丑扮土,表演生硬的问题暴露无遗。倒垃圾那场戏,她翘起的小拇指,将内心的嫌弃展露无遗,让人看着十分别扭。此外,周也、李沁、赵丽颖等流量花旦,也都曾尝试靠扮丑转型,结果大多不尽人意。男明星这边,黄晓明、刘昊然、王俊凯等,同样热衷于扮丑转型,却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单纯把扮丑当作打破刻板印象的工具,没能让外形、演技与角色完美契合。

“有效扮丑”,另有门道
当然,并非所有的“扮丑”都以失败告终。实力派演员往往能借助“扮丑”追求更高的表演境界,实现内外的反差感或趋同感,为角色塑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蒋雯丽在电影《立春》中饰演的王彩玲,堪称经典。王彩玲外貌丑陋,却拥有天籁般的歌喉,怀揣着登上知名歌剧院舞台的梦想。丑与美在她身上激烈碰撞,这种反差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更反映了残酷的现实。王彩玲直面自己的“丑”,无论是她的外貌、兴趣,还是追求,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美与丑、炽热的梦想与冰冷的现实相互交织,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秦昊在《隐秘的角落》和《漫长的季节》中的扮丑同样可圈可点。在《隐秘的角落》里,他首次尝试秃顶造型,将张东升自卑、阴暗、扭曲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后续的杀人行为埋下伏笔。在《漫长的季节》中,他饰演的龚彪从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变成脸部坑洼、长着酒糟鼻的病人。这一外貌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时代变迁下个体的无奈与扭曲。正如秦昊所说:“演员的外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服务于角色。”
演技才是立足之本
不难看出,“扮丑”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与演绎。“扮丑”或许能帮助演员更贴近角色,但绝非塑造角色的唯一途径。对于艺人而言,外形变化或许能吸引一时的关注,却无法左右观众的最终评判。唯有真诚、可信的表演,才能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
无论是流量艺人,还是实力派演员,若想在演艺圈站稳脚跟,都要回归表演的初心,肩负起创作好作品、塑造好角色的使命。只有这样,他们塑造的角色才能跨越屏幕,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