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看客栏目出品。

“北京是生存,但是我想找一个生活的地方。”大飒飒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北漂人的心声。

2013年,她从国外留学回来,和丈夫一起定居在北京。即便有了房子安了家,生活也没有就此安稳下来。大飒飒始终觉得,北京的意义只在于挣钱,想要融入可太难了。

厌倦了浮华的名利场,漂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们如今更渴望寻找自己的精神老家。大飒飒选择了威海,这座气候舒适的海滨城市,不会让她再度饱受鼻炎和哮喘的折磨,而且重新开始创业也不算太难。

不过,等到她搬来威海,才发现这里早已变成北京人的“后海”。周围的邻居里,很多都是举家从北京搬来:有人是得不到北京户口,要考虑孩子的升学问题;有人是放弃了上千万的学区房,只想让自己压力小一些……

威海的小区里,挤满了移居的北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威海的小区里,挤满了移居的北京人

买房、教育、养老……这些令北京中产焦头烂额的事,在威海这座三线小城,似乎都不是问题。海风吹拂下,他们终于能喘上一口气来。

离开北京,去威海

看客:一开始为什么选择在北京定居,后来又为什么移居?

大飒飒:我先生是北京人,我是天津人,我们是在国外认识的同学,所以回国以后我们就决定定居在北京。

但是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我回北京以后经常生病,像哮喘,过敏性的鼻炎等等。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不行,不能再这样生活了,我们一定要选一个后备的这么一个地方,选来选去,最后就定在了威海,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回来,开车也还好。

而且那年另外一个契机是北京的房价非常高,我们在北京的房子那一年涨到顶峰了,所以我们就想说试一试,也不一定走,但把房子挂出去,卖了我们可能就更从容一些。然后我们就这样把房子挂出去了,很快就卖出去了。

我觉得这就是注定我们要离开北京的。

看客:您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对于北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大飒飒:我在北京生活了六七年,始终感觉融入不进去,觉得这个地儿不是我该待的地方。其实收入和朋友都OK,但是始终觉得不舒服,心沉不下来。

我们在北京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挣钱,我一直跟身边很多朋友说,对于我来说北京是生存,但是我想找一个生活的地方,差别挺大的。

我老公则会觉得北京已经不是他小时候的北京了。小时候可以听到鸽鸣,就是鸽子在天上飞的声音,可以听到胡同里头自行车的铃声,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亲近的。但是我们在北京住了这么久,其实跟邻居并不相熟。而且现在来说北京堵车办事都不方便,对于他来说他也觉得不舒服。

看客:当时有考虑青岛吗,感觉青岛跟威海地理位置比较像?

大飒飒:当时是因为房价的问题没有考虑,我觉得到了沿海城市必须得买海景房。青岛帆船中心附近的房子很贵,15-16年的时候就4万多一平了,那个时候我的工资是2万块钱一个月,我就觉得不行,我一个月买不了一平房子,这个城市不能住。

威海好一点的2万多3万多一平就ok了,我们威海的房子是190多平,是4室2厅2卫这样子。但是因为我没有孩子,我们把4室基本上改成了1室,留了一个衣帽间,一个卧室,其他的都属于公共的区域了,很舒适也能完全满足我们俩对家的期待。我可能每天在家里晃晃悠悠就三四千步了,但是在北京你可能就只能在一个小家里憋着。

看客:您跟爱人是做什么职业的,移居后您二位的事业规划有改变吗?

大飒飒:定居北京以后,我先是到一个教育机构去上班。我老公以前他是做风投这一块的,后来跟我一起创业去做机构。

很多去威海的人都是这样,你会发现一个共性,大家的工作是不需要必须待在某一个地点的,或者说我重新开始不是那么费劲,基本上都是这个状况。

这两年双减其实还是对教育行业有一定的冲击,所以离开来北京后我就觉得可以考虑做个别的,餐饮可能相对来说好入手,所以就开了一个火锅店。

看客:移居到陌生的城市,父母怎么办?

大飒飒:我父母退休就在威海那边养老了。去威海之前,我父亲其实也发生过脑梗,我就觉得我必须要过去,因为不知道下一次再出现问题是什么时机,而且我还是独生子女,需要陪在他们身边。

我公公婆婆都是老北京人,从来没有说要离开北京,但疫情的时候跟我们在威海待了一段时间,他们突然发现威海很好,结果也在那边买房子了。去年房子刚交下来,二老就想以后,除了必要的事回北京,剩下都在威海生活。所以相当于说我们两家都去威海了。

海边的新生活

看客:在威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实现了您移居前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了吗?

大飒飒:去威海之前其实对生活就有一个想象了,而且基本上都实现了。

在威海,我们家楼下到海边就可以看到大天鹅了,今年是有18只。我们可以走得(离天鹅)很近,或者开车到海边就可以看到很多海鸥,环境和北京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很放松。

好多朋友也说,说你们其实在北京的生活还不错,房子也不小,收入也不低,你为什么非得走呢?他们好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说房子和收入这些东西其实是外面的东西,但是你内心到底自己想要什么,还是你自己知道。

看客:威海的生活和北京相比有什么不同?

大飒飒:我们在北京的房子是11年的房子,它地理位置非常好,所以它无论是生活便利性、交通便利性都很好。唯一的不好,就是因为它太便利了,周围什么都有,所以会造成这种拥堵。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你回去基本上都是堵车的,这点是我特别讨厌的。

但是回到威海就不一样了,威海我们的房子就在海边,下了楼过了马路就到海边了。每天我早晨起来,坐在客厅里喝杯茶看着海,就觉得特别舒适。有时候晚上吃完饭了,我们就开车到哪个海岸去遛弯。威海只要你想看星星,开到海边车灯一关,你就会看见满天的星星。

这种我觉得类似于小资一点的生活,在威海的成本远远比在北京要低得多。

威海的生活节奏真的是慢,我们在北京下了班,可能晚上7、8点钟才吃晚餐,晚上10点多正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但是在威海8点多,基本上大家就回家了,夜生活很少,所以家庭氛围非常的重。

看客:在家乡能依靠亲戚人脉,但在陌生城市就完全失效了,会对生活有影响吗?

大飒飒:其实这点对于我来说还好,因为我当时刚从国外毕业回来的时候有过想去做生意,或者让父母帮忙找工作什么的,但是我父亲他不能接受,他就觉得我家闺女就必须得靠自己不能靠他。

我在父亲借力这方面很难,可能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会觉得不能接受这一点。所以之后无论是在老家天津还是来时威海,其实大多数还是靠自己。

带孩子移居的中产们

看客:移居威海融入当地有阻力吗,您二位移居后如何重建社交圈呢?

大飒飒:你会发现可能前些年是五六十岁的人更容易去移居,但是这两三年就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特别多。

我们当地有一个小区,那个小区的北京人特别多,甚至他们有一个北京人的群,这个群真的好多人都是北京人,大家会经常聚,也会跟当地的邻居去交朋友。

去年3月份有疫情的时候我老公还在北京,就剩我一个人在威海。我自己肠胃炎犯了,又拉又吐,然后又发烧,当时觉得自己特惨。下楼的时候邻居就看到我了,问我怎么就一个人,我说我先生没在,说了一下我的情况。从那天开始,我的邻居到饭点就给我打电话,他们会通过电梯把吃的传递给我,包子、饺子、馒头还有自己炖的好吃的,我们和邻居平时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交集,但是他们人真的很好。

看客:周围像您这样移居的同龄人都是什么情况?

大飒飒:我们算是比较早移居去威海的,这两年陆陆续续去的人也特别多,大家也会有一个交际圈会去聊。

比如说有的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去威海可能是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所以要考虑到孩子升学考学的问题。他们觉得威海作为山东的一个城市教育也不错。

有的人是因为在北京孩子比较卷,压力比较大,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的。还有在北京人家已经财富自由了,就想找一个地方享受生活也有。

看客:山东不是那种所谓的高考大省吗,他们会让孩子在山东卷吗?

大飒飒:去到威海给孩子找教育资源的家长其实比较理智,威海也有类似蒙式教育,也有国际学校选择性还是比较多的,不一定非得进入这种传统的公立学校。

他们家长考虑的是两条线,一条线是我在山东接受基础教育以后,我还要回到北京高考。另一条线可能是我在威海接受教育,未来我也要出国,也有这种考量。

看客:作为前教育工作者,可以说说两个地方在教育方面的差异吗?

大飒飒:其实教育的花费上山东会低一些。

比如说,在北京孩子想学一个小托福或者想学雅思什么的,可能一节课的课时费就是1000多块钱了。但是在山东就不会这么贵,可能一节课就是二三百,差别还是挺大的。

反而在出国的资源这一块,包括大家的认知方面,威海还是没有大城市要强。

我们在北京三四年级的孩子考KET、PET(剑桥英语考试等级,一共有五级),甚至到六年级有的孩子过了FCE,FCE相当于你想去国外读大学的预科的一个水平了。反观威海这个城市,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太晚了。

所以北京人移居过去,他是不会放弃孩子的学习的,他还是会给他找这种环境:国际学校也好,或者说到了寒暑假他会回北京、回大的城市让他参加夏令营,还是会给孩子补充这些东西的。而且这些家长他不是只在威海生活,到了节假日他也会带着孩子出国,也会带着孩子去其他城市去见识。

看客:那在山东普通公立学校的孩子和北京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大飒飒:家长会比较轻松,因为不用再盯着孩子学习了。

在北京,老师会给家长布置任务,其实家长的任务比较重。但是在威海老师非常严格,给家长布置任务会少一些,老师的任务会更多一些。

不生孩子的理由

看客:刚刚聊了这么多教育,您自己的孩子在威海的教育是怎么规划的?

大飒飒:教育这一块我不太考量,是因为我和我先生丁克,所以我们没有教育上的烦恼。

看客:为什么选择丁克?

大飒飒:我们最开始没有选择一定要丁克,但是后来回国做了教育这一行,我看过了太多的家长为孩子的付出,也看到太多的无奈和心酸,我就觉得可能我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份责任,或者是我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把一个孩子有耐心的培养得很优秀,与其这样的话就不如不去做这件事情。

我特别怕的一点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无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都希望孩子过得更好,希望他有更高的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一点来说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还有一个我其实一直不太敢要孩子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怕我卷不动。我们认识一个孩子,他学大提琴,他的姐姐学钢琴,他们的妈妈也真的很优秀,妈妈陪练,自己就提前学会这些技能了,我觉得他们一家都太厉害了。

(为了孩子)要付出特别多,那就意味着家庭中一定有一个人要牺牲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时间,去给孩子们陪伴。那作为妈妈或者作为家长愿不愿意这样去做?在没有孩子之前是有的选的,一旦有了孩子你就没有选择。

看客:怎么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

大飒飒:其实也不是没有信心,是因为可能比较自私,就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工作,结果培养的孩子也要去远走、要高飞。

我当时去国外读书的时候,我父母的态度就是别回来,如果我觉得国外幸福,就在外面待着。但是我在出国留学期间,我母亲做了6次大手术,家人都不敢告诉我,后来我知道以后觉得还是要回来。

这件事让我觉得,父母和子女之间,说句自私点的话就是“不合算”。我们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时间、精力,但是需要孩子陪伴的时候,孩子很难在身边。当然,(如果)作为母亲来说,可能我也不舍得让孩子放弃所有陪伴在我身边。

有时候我跟我爸开玩笑,我说他培养一个女儿,其实就真的是用钱堆出来,付出和索取它不成比例。我就在想说可能我父亲没有培养我,他把培养我的钱省下来,我母亲陪在他身边请一个好的护工也OK。

看客:有考虑过丁克之后的养老问题吗?

大飒飒:像我这样的人其实现在越来越多,大家对于丁克的概念和以前也不太一样了,包括现在比如说在家养老,包括养老这种行业的兴起,都是利好。

看客:您爱人对于丁克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大飒飒:我们在国外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她怀孕生孩子,我们去探望她。她家的房子是二层那种别墅,当时她从楼上走下来,扶着楼梯走得特别的慢,特别别扭,我们就问她怎么了。她就说孩子比较大,她自己本人矮矮小小的,生孩子的时候侧切,整个就是撑破了,特别的痛苦。从她家出来,我老公就跟我说咱不要孩子了。

我觉得我和我先生感情很好,是因为他会设身处地为我去想,我们有聊过这个问题,我说对于男生来说,你到60可能还能生孩子,但是对于女生来说,到了一定年龄你就不能再要孩子了,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我先生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去结扎没有问题。

这件事情是我们考虑得很成熟的事情,他也愿意为这件事情去做改变,或者说去做承诺,我觉得就够了。

看客:作为丈夫,我们也想听听您的想法。

曹先生:女人的痛苦,它不光是生产或者说是在备孕的那几个月,它其实是伴随到一生的。

男人其实是一个社会的强者,我们最大的义务就是去保护自己的女人。如果说生育这件事我没有办法去给她很好地协调的话,我宁可去放弃一个孩子,不把这个包袱甩给她,我觉得我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pic163

作者:大飒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