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北京,又变了颜色。

什刹海白茫茫的冰面刚化开,城里人便开始期待起三月玉渊潭的樱花。

粉红的春日,绿意盎然的盛夏,满城银杏黄的深秋,漫天白雪的晚冬,北京的四时之景格外分明。

无论何时来到北京,都能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到中国人一期一会的浪漫。

漫游胡同街道,肆意享受着别样的风情,也可以沉下心来,感受这历史的厚重。

换上新装的春日北京,难掩东方美学的韵味。

初春已至,寒意尚在。

走过北京城,你大概会无数次惊叹这里的严整规划和历史印记。

北起永定门,南至钟鼓楼,一根长达约八公里的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此铺开。

有旅行博主曾实地扫街统计,北京城内还存有950条胡同。

看似纷繁复杂的城区,实则错落有序。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土著来说,胡同里随意摆放的沙发、茶几和板凳是童年的记忆;

对于来到大城市打拼的新市民来说,胡同是我们这一代人能窥见的、这座诺大城市里的鲜活一角。

在东四北大街感悟老北京的文化底蕴;在西四大街的热闹古朴里看烟火人间;最后漫步到鼓楼大街,在中轴线上研究老一辈的建筑巧思。

千百年过去,城市历经风云变幻,资源日渐成熟丰盈,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多元价值,也可以享受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化风貌。

北京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京就成为了历朝把守的重镇。

而后,燕都、幽州、京城、北平,这座历经了三千年悠长岁月的古城,见证了历朝历代的更替,守护着华夏儿女的历史记忆。

除却北京,似乎很难再找到第二座与朝代兴衰如此紧密相连的城市。

它将“城”的概念流动为文脉,与华夏历史一同流传。

紫禁城巍峨的朱墙琉璃瓦,斑驳的雕栏画柱,精确计数的钟表齿轮……

一砖一瓦、一笔一划、一针一表构建了这座千百年不褪色的文化图腾建筑。

艳丽红墙下路过步履匆匆的行人,有裂痕的地砖依然熠熠生辉,发黄的牌匾古朴雄伟,油漆些许斑驳的木门在阳光下吱呀作响。

这是岁月沉淀下,京城独有的东方美感。

除了历史脉络的延续,古城之美,也在于日晷转动刹那被留存的、细节的永恒。

在这座城市的一方角落里,多少人正为留存这“刹那的永恒”而夙夜不懈。

王津是其中的一员。

1977年,王津初中毕业后便接了祖父的班,进了故宫,而后师从故宫钟表室的马玉良师父,成为了一名古代钟表修复工作者。

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如今,故宫博物院里的钟表收藏居于世界首位,现存1500余件钟表,代表着18至20世纪初世界钟表发展的最高成就。

但修复仍然迫在眉睫。

检查、清洗、去锈、组装、调试、维护,每一环都必须一丝不苟,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谨慎。

王津兢兢业业了四十年,修复了约两三百座钟表,再算上前两代人的辛苦,直到今天,粗略估算后,故宫还有300至500座钟表从未被动过。

“可能还得两三代人。”

这些承载了北京大量历史信息的钟表文物,借着修复工艺,世代传承。

修复师们普遍遵循着“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在打磨零件时还用着传统的锉刀,清洗零件还放到煤油里浸泡,手上沾满了煤油味。

王津曾回忆刚刚进文物修复室时师父说的话:“宁可伤手,不能伤文物。”

但他也并非一成不变。

在国外学习时,王津率先用摄影多媒体等技术随拍随修,为修复过程留下一整套翔实档案以供后来者参考;使用国外的超声波清洗机清洗零件,更干净,也实现了对双手的一定保护。

如今,王津收了自己的徒弟,他教育徒弟最主要的功课就是练习基本功,把传统的东西学扎实。

在他看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修复理念,但注重细节的基础不能变。

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钟表的修复技艺,是在故宫博物院里唯一绵延下来,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第一代钟表修复师徐文麟,到王津的师父马玉良,再到如今王津的徒弟亓昊楠,钟表修复的故事已经走过了四代人。

城市历经风云变幻,钟表的嘀嗒声却始终如一。

打开一座钟,就是与历代的工匠对话;修复一座钟,握住似水的时间。

修文物,亦是修道。

保留北京城的历史风貌,需要无数完整的文物,也需要无数像王津一样的匠心工作者。

如今存放在博物馆的钟表,多是世界顶级孤品。修复工作,必须精确到0.1毫米,甚至更精准。

对文物修复者来说,工作早已不止物质层面的“完成”而已,他们更专注于工艺的价值。

王津也一样。他就像是一座精细的机械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日复一日修复那些物件。每天慢慢打磨案桌上的工具,一点点清洗零件。

历经四十年的修复工作过后,王津已经练出了记零件的绝活儿。那些细小的零件应该安装在哪儿,干什么用,他比划一下,马上就能识别出来。

在他看来,钟表修复也没有那么枯燥,毕竟每一个古董钟都是不同的,修复钟表的过程,是无数次新鲜的挑战。

盛世的喧嚣,却对照出手艺人的本真。

王津在三所钟表室办公屋里度过了半生,像他这样的修复师,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还有许多。

他们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定力与专注,隐约间修复了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内心始终渴望一些更加长久的事物。

人的一生,总是以渺小出发,总有一些人,以伟大收官。

在素净的工作台前日复一日埋首苦作的人们,也终将活成他人的诗和远方。

王津等一众文物工作者,保留了北京城历经千年不褪的神韵,也留存了钟表嘀嗒的光彩。

这是多元和谐的东方美学,亦是在今天也应当坚守的匠人本色。

沉浮65年,历史的车轮不仅推动城市的日新月异,也载着民族汽车品牌滚滚向前。

红旗HQ9传承匠心制作,融合独有的东方美学与现代创新,在汽车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大背景下,始终坚守东方美学,传承中华文化。

时间·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时间·行者

以“和”为本,融和四方。

红旗HQ9以和谐、和顺、和美的国车之魅,向世人展现东方美学的现代化变革。

高山飞瀑格栅、旗贯山河旗标和振翅飞翔前大灯,红旗HQ9将多种东方元素自然融为一体,兼具山河壮美与东方柔美。

车头标志的一抹红如艳丽红墙,传承中华传统的色彩美学;

车内中式木架装饰如屋檐角椽,延续中华传统的建筑美学。

内饰和美相谐、时尚精致;外形仪和万方、雍容华美。

在色彩分明的京城四季里,红旗的红,格外醒目温柔;在历史浓厚的华夏文化里,红旗HQ9的东方美呼之欲出。

红旗 HQ9,待万物以和,与时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