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看客栏目出品

35岁那年,小章成为了一名母亲。生育是她的人生目标之一,就像她作为图书编辑,渴望做出畅销书一样,她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就该这样。为此,她做了一年多试管,捱过了艰难的孕期,剖腹产生下一对龙凤胎。

随之而来的感受非常微妙。疼痛比当妈的喜悦先一步到来,打缩宫素时她“痛得嗷嗷叫”;乳腺炎发作,乳房胀的像石块一样硬;还有喂奶,孩子把乳晕咬出一个豁口,她需要深吸一口气,才敢把胸迎上去。当妈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可生育究竟要遭受多少折磨,就连母亲也不曾告诉她。

产后一整年,小章无法睡一个整觉。好几次通完宵,第二天还要带着昏沉的大脑上班。可养小孩就像开盲盒,老大睡觉很容易,轮到老二,念5遍绘本都哄不着。有时怒火上来了,一个念头从她脑海里飞速闪过——这能说吗?她后悔成为一个母亲。

她自己先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这不符合社会期望,却是真实的母亲情感。”小章想把这些经历都说出来,因为“作为妈妈,你的苦难值得一提。”

没人告诉我喂奶这么痛

2019年11月5日,剖腹产术中,隔着挡板我看到一阵轻烟冒起。没多久就听医生说:“出来了,是个弟弟。”麻药作用下,我直犯恶心,还有点透不过气,在一阵努力地吸气吐气后,老二妹妹也出来了。

剖腹产手术结束回到病房,护士开始给我打吊针。其中有一种是促进子宫收缩的缩宫素,非常痛。我痛得在那儿嗷嗷叫,拉住我妈的手,有次直接掐出一道青印子。

怎么来形容这种痛感呢?大概就是你能想到的各种痛,加上痛经的好几倍吧。并且延续了一个多礼拜。好,所有人都跟你说这是正常的,都是这样过来的。

最大挫败来自喂奶。孩子出牙那阵子,乳晕被咬得豁了个口,一想到喂奶就头皮发麻。看到娃张开小嘴,我需要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才能把胸迎上去。如果实在太痛,我就拔出来缓一会会儿,但孩子马上会凑上来,只能自己咬咬牙、捏捏手这么喂下去。

吸奶吸不出来的时候,就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奶量往往只有100多毫升,刚够一个婴儿,老大和老二轮着吃。不能纯母乳喂养让我很内疚,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喂两个小孩,为什么我不行?我妈也会抱怨说,怎么只有这么点点奶?

整个哺乳期不能吃辣、不能喝酒、不能喝咖啡,所有人默认你是照顾小孩的第一责任人,有什么问题都会问你。有次我去吃了海底捞,第二天乳腺炎就发作了,乳房胀起来像石块那么硬,碰都不能碰。整个哺乳期我发作过5次,有一次还发起高烧,只能花好几百请通乳师上门。

我其实还算好了,我妈说我小时候直接把她咬出血了。全世界都在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但从没有人跟我提过哺乳的痛苦。我后来看了好些关于母乳喂养的书籍文献。母乳喂养虽是主流提倡的喂养方式,但对此也有很多探讨。去年《母乳主义》在国内出版,作者展现了母乳喂养从个人选择演变成道德义务的过程。我们家两个孩子可以作为参照:老大4个月厌奶期后,就给他改母乳加奶粉瓶喂了,他身体反而比我坚持亲喂的老二好很多,很少生病。

到15个月,我实在受不了了,给老二断了母乳。太开心了,终于不用喂奶了,我自由了。

当妈以后,我脸皮变厚了。哺乳期吃得多、饿得快,我一路飙升了近10斤体重。腹直肌分离,小肚子明显,现在乘地铁还经常被人让座,这没什么,道声“谢谢”就坐下了。

怀双胎子宫撑得大,对盆底肌的影响也相应增加。我现在不能跑跳、咳嗽、或是大笑,我害怕漏尿。有一次在单位我偏头痛发作,吐了,整个裤裆都湿了。这很耻辱,但脸皮够厚就没关系,我装作没事坐回位子上,等它自然干。我去医院问过,上海做盆底肌康复一个疗程4000多元,全部要自费,就一直拖着,医生也不能保证你做了一定有效果。

我不想回家面对这两个小孩

生小孩是我的一个人生计划。我10岁左右父母离婚,从小我就希望早点结婚,早点生小孩,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至于有了孩子之后会怎么样?没想过。

真正当妈以后,就感觉时间好像被黑洞吸了进去,有种巨大的被剥夺感。

产后整整一年没有办法睡好觉。平均干躺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而往往就快睡着了,宝宝醒来一吼,要起来喂奶或者换尿裤。搞定以后又睡不着了,如此循环往复,好多次通宵。有时候哄娃,真的是抱到哭着问:“你怎么还不睡?”那段时间我每天昏昏沉沉,脾气暴躁。

早几年前读博临近毕业,忙着写论文、找工作,那种焦虑到晚上睡不着要开安眠药的地步,生完孩子又重新体会了一遍。可怕的是,之前我睡不好还会出现心慌、心律失常的症状;现在心脏都没什么感觉了,我怕是身体已经失去警报能力,会不会哪天猝死?

产假结束后上班,每天一早如果孩子不闹,我还可以快速洗漱、吃个早饭;如果吵着吃奶或者要妈妈,就只能先好好安抚小祖宗——我都已经可以带着腕管综合征边抱娃边上厕所了。喂奶顺利的话,可以赶上8点那班公交去挤地铁;不顺利时,就很感谢法定的一小时哺乳假了。

到了单位,赶紧开始工作吧。家里老人会不时打来电话:娃今天吃饭不乖啦、做的辅食不吃、拉屎有问题啦,我得一一回应。

中午迅速吃完饭,把自己关进小会议室——这时可能已经极度困倦,但由于要吸奶,无法午睡又不敢喝咖啡,只能靠吸奶器的嗡嗡声吊吊精神。我知道自己已属幸运,很多背奶妈妈只能躲在杂物间或厕所里操作。一次我带着吸奶器外出开会,发现会场根本没有合适的空间,只能放弃下午的会议和晚宴结交人脉的机会,打车到公司附近商场里的母婴室。

之前豆瓣上一个挺火的作者,发文讲生育对她的创作工作带来的伤害。那时我没有孩子,还去嘲讽过她,现在想来真是打脸——就像她当时说的那样,生完孩子后我忘性大,专注力不够,阅读理解甚至都变差了——可能类似新冠的脑雾后遗症,总之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稿子一本压着一本来不及审。以前如果当天进度没完成,可以慢悠悠地回家接着审。现在一下班就得往家里冲,一回到家,喂奶、喂饭、陪玩、洗澡、哄睡,不时还得动用下说学逗唱的功夫。以前周末我会去参加新书发布会,见见作者和同行;现在周末得在家带娃、出门遛娃。

两个孩子一天到晚互相打架、抢玩具;如果一个叫起来,另一个也跟着一起。“妈妈——妈妈——” 这一声声堪比催命符。即使想在家里努力工作,也找不到一个安静地方。老二还非常黏我,我在房里打电话谈合作,她会不断跑进来说:“妈妈妈妈,你干嘛呢?”我让她别烦了,就要发火,被老公看到又说我一通。

在家里那十来分钟的厕所时光,是我唯一的喘息时间,发发呆、刷刷手机。尽管有时候娃会像幽灵一样浮现在厕所门外敲门;或在洗澡时突然听到他们的哭叫,来不及擦干身体就要跑出去安抚。

我跟老公抱怨,自己的时间被急剧压缩。他回我一句:“也没看你以前那么努力呀。”对这种话我是非常生气的。他可能不太能感同身受,育儿给女性在事业上带来的打击。

我在怀孕期间流失掉一些客户。上周出差,我犹豫很久下的决心。所有领导、同事、朋友的第一反应都是:那你小孩怎么办?一些同行半开玩笑说我这是“抛夫弃子”。我回他们说家里我都安排好了——老公愿意接手,家里请了阿姨,老人也可以帮忙。这三个因素缺任何一个,我肯定走不了。

经历过两年的拖沓以及不自由,去年我开始摸索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坚持先从一些难做的事着手;不再刷豆瓣、知乎,设立时间节点看完稿子;下午犯困时就处理一下邮件、填表格发快递;到两三点钟有点力气了,赶紧开始看稿子。现在感到时间的利用率比之前明显提高了,当妈以后反而在工作上更加努力,这是好的一面。

但直到现在,我有时都不想回家去面对这两个小孩。比起陪伴孩子,或许我的成就感更在于写文章发表出来,或者做的书得到认可。现在每到礼拜一我都好开心,对我来讲上班就是放假,回家就是上班。

但我也止不住内疚,“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我被两种情绪拉扯着:又想做个好妈妈,又有野心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能怎么办?只能学着去找一种平衡。

夫妻之间不就是队友吗

30岁那年,告别了不靠谱的前男友和一众相亲对象,我遇见了现在的老公。我们是十多年网友奔现,又是同一个专业出身,志趣相投,恋爱不久便领证结了婚。

老公基本满足了我对队友的大部分要求:他虽然不擅长做饭、做家务,但很愿意做;也能尊重我、肯定我。2018年结婚第四个年头,周围人都在问我们什么时候要孩子。而老公在生育方面从没给过我压力,一直跟我讲:如果不想生就不要勉强。

我那时快35岁了,想在成为高龄孕妇前怀上。去生殖科检查后,发现我输卵管不畅,医生建议我们做试管。

我回家抱着老公大哭一场,无法自然受孕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他安慰我:“没事的,做就做呗。”接下来的一整年我都在往医院跑。那时候他刚换了新工作很忙,但我取卵、移植时他都会请假陪同,还上心地算好日子按照排卵日同房。

他不是一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和我爸正好相反,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离婚,我跟着我爸生活。我第一次来月经,裤子上弄脏了,我爸打完麻将就会说,“给你洗衣服,我手气没了好几天。”但我老公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剖腹产的时候,他会帮我洗内裤、买卫生巾,他觉得我爸思想很封建,经常就说,这有什么了。

最重要的是,他肯支持我。他一直让我“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小孩。”周末我想去健身,他都会说:“你去吧,我来带小孩。”有时候会抱抱我安慰道:“你辛苦了。”身边所有人,包括我妈都说:“你老公已经很好了。”

但我总觉得在生育这件事上,男女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不平等。

就拿试管这件事来说,我需要经历一系列打针、B超、取卵和移植的过程,忍受随之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他只需要在取精时出现,然后陪同我就好。

老二每晚睡前都要磨我一个多小时,而这时老公却可以淡定地在客厅看书。同为知识创作者,我感受到一种同辈压力:他在卷我。他是个有责任感的父亲,但有时接手帮忙反而会惹毛孩子,我只能再多花十分钟安抚。平时碰到孩子哭啊叫啊,我总忍不住要放下手头的事去看一眼;他似乎对这些不敏感,经常无动于衷。

有孩子以来,基本上都是我在买东西,他不会主动过问。阿姨动不动就跑来找我:宝宝的这个东西用完了、那个东西快没了,身上长个肿块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很奇怪,似乎从来没有人要求爸爸去做这些决策、掌握相关知识。

我有时生气起来就冲他抱怨:“我觉得很不公平,你又没做过什么。”老公会因此被激怒,冲到我面前大吼大叫。吼完之后,他又在我面前委屈地哭起来。我后来明白,他不能忍受亲密的人对他的贡献做出否定。

之后再碰到吵架,我都先承认他对这个家的贡献。他最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说一定要让我知道他的感受。他是个很需要释放感情的人,我也在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原谅妈妈好吗

我以为自己会是个温柔耐心的妈妈,但事实证明,我做不到。

上了一天班很累了,到家把陪娃的流程走一遍,给老大讲完绘本,最后耐着性子去陪难缠的老二,可能是一本绘本讲5遍,也可能是讲5本。

都做到这份上了,她还在那儿叽叽咕咕跟我讲话;要么满床翻滚,一会儿扑在小兔子玩偶身上,一会儿把它扔到床下;一会儿顶到我的肋骨,一下子又踢到我的脚。越想她快点睡觉,她就越不睡,好像知道我心思一样。非要我发两遍火,好了,到被子里去了。

去年居家隔离期间,天天和女儿待在一起,她不肯午睡,我就没法工作,愤怒起来简直想掐死她。有一天我发火发得很厉害,用力拽她,把她推到墙角;怕进一步伤到她,我就使劲敲床垫、扔枕头出气,发了疯一样。

女儿站在一旁很惊慌,声嘶力竭地喊我:“妈妈、妈妈!”我说了气话:“妈妈想把你从13楼扔下去!”她哭着说:“不要不要,不要这样!”我朝她喊:“不要喊我妈妈,我不是你妈妈!”有那么一瞬间我就是不想做妈妈,太累了。

那天我实在没法控制住情绪了,跑到育儿群里去问该怎么办?他们说你不要太自责,你是很累的。他们的回复让我感到一些安慰,我也不是特例,原来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

第二天,我向女儿道歉:“对不起,妈妈昨天做得不对。你原谅妈妈吗?”

她坐在我大腿上,没回答。她看着我,又看看旁边,像是在思考着要不要原谅我。一会儿她对我笑笑,伸过手来捧起我的脸。

她说:“原谅的。”

我说:“你要乖一点哦。”

她答应我:“嗯。”

看着她似懂非懂的表情,我很难判断她到底是把这段记忆埋到了内心深处,还是说心大到已全然忘记,不在乎了。我很怕自己做了一些伤害她的事,成为她以后的心理阴影。

养小孩真的像开盲盒。三岁多了,老二还是经常得给她讲一个多小时绘本才能入睡;而老大到晚上9点多就自觉“我不看了,我要睡觉了。”同样是双胞胎怎么那么不一样呢?

但老二是个很会表达的小姑娘,她给我的感情,是我从来没在别人身上体验过的百分百信任。有时候我跟她一起睡觉,她就会抱着我,爬到我身上表达亲密。有时候捧着我的脸,“妈妈!”然后过来亲亲我的脸、眼睛,还会亲我肚脐,因为我跟她讲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老大就不一样,我跟他说,妈妈很爱你,他会别过头,转身走开,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没当回事。

昨晚念完绘本关灯躺下,黑暗中,听觉和感受力被放大。熊孩子翻滚着,从床头到床尾,又使劲跳了好几下。我忍住怒气。突然,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凑到我脸上,“啵”的一下,我被亲了。

床上继续一阵翻滚后,她慢慢挪到我的身边,打了最后一个哈欠。我摸着她圆圆的脑袋亲了亲,轻轻拍着她的肩膀。终于,她平静下来了,没过多久,响起浅浅的打呼声。

养小孩可能就是个接受的过程。

有一天我跟老公讲,我们家老大不知道以后会找什么样的媳妇,老公忽然来了句:“你怎么知道他找的是女的?”当时我真的觉得晴天霹雳,我是个很保守的直女。当他说起这个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上海本来就是个很多元化的城市,万一我小孩以后要喜欢同性,那我也要试着去接受。

我要不断跟自己说: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孩子不是宠物,不是机器,他们是有独立思想的人。如果你有控制欲,只会给你带来挫败。

我现在都已经想到,万一以后他们上不了高中,也许可以做新东方厨师,或者在宠物店当美容师也挺好,考不考大学无所谓了。

之前给两个宝宝买衣服时为了区分,我通常会给哥哥买蓝色,妹妹买红色;我儿子现在就喜欢蓝色,女儿就觉得红色的东西都该是她的。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现在跟他们讲:“男孩子也可以喜欢粉红色,女孩也可以喜欢车子。”女儿对我说她将来要做科学家。”我就鼓励她:“挺好的。”我想以后到了分家产的那天,我也不会委屈女儿,就把房子卖了,钱给他们两人对半分。

你的苦难值得一提

中国家庭脱离不了老人,我和老公平时都要上班,需要老人照顾第三代。我们家现在就是这样,周一我爸来,周二周三公公,我婆婆去世得早,周四周五我妈把俩娃和阿姨带去她家。他们之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人生病,或者要去看病,就必须要打电话去调整时间。

我和老公月薪各1万多,有房贷,又生活在上海,每个月还要花7000块请一个阿姨在家(因为一个老人真的带不动两个活蹦乱跳的娃),压力很大。

其实我妈是最理解我的。当初决定做试管,我说:“妈,我有件事情要跟你讲。”她还以为我不准备要小孩了,说她也有同事不生小孩,过得也还可以。后来我决定要孩子,她也劝我,一定要想好,反正是很辛苦的,不要也没关系。一定要的话,她也可以帮我找好医生。我妈不是思想特别开放的人,她能说出这种话,我特别感动。

有小孩以后,我会更理解我妈。备孕前我有个机会跳槽到更大的平台,这意味着能得到更多的项目资助,做的书更容易获奖、印量更高;甚至职位也有可能再往上升一升?考虑到我要开始做试管,生完小孩还要请产假,最终放弃了。心里多少有些遗憾。

想到小时候我妈曾经说:“都是为了你,我没有去上大专。“以前非常不能理解,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是你自己不努力。直到有了自己的小孩,才明白,有时候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

我妈退休后很喜欢旅游,跑了好多地方,新疆、西藏……那个时候她就对我说:“等到你有了小孩,我肯定出不去的。”现在因为知道她有孩子要带,小姐妹们都不会随随便便来约她了。我在公司上班,她在家里上班。有几次她感冒了,人晕晕沉沉地还在给我们做饭,头发也已经全白了。

我试过跟我妈表达爱意。但父母这辈人,不知道怎么回应你,她不会说我爱你什么的,只会用一些冷话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前几天我对她发感慨:“你以前不容易啊,我小时候也是挺作的。”

她笑了笑:“哎,你现在晓得了吧。”讲了一些我以前让她更生气的事情,我们开始互相吐槽。她说我小时候,她累得已经睡着了,醒来发现我还在旁边玩,还有不好好吃饭、挑食,跟我女儿现在一模一样。

女儿现在很喜欢拉着外婆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有时外公外婆讲她不听话,她就对着我说:“妈妈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我也很郁闷,这要怎么回答。

但我和我妈很难在“痛苦”这件事上达成共识。很多事情她经历过,觉得很正常,痛就痛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老公也有个观点,这是你要的小孩,你就不应该发脾气,但我总是跟他讲,我是人又不是神,而且为什么我做了决定就不能后悔。

很多痛苦可以被倾诉。不断去说,大家才能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当妈当然能丰富很多体验,有很多成长,但痛苦也是真实存在的。很多时候需要有人来告诉你:妈妈,你经受的这一切应该被说出来,你的苦难值得一提。

本文系网易看客栏目出品。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pic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