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刚需】,你会想到什么?

房子、汽车、食物,还是金钱、尊严、爱情?

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归属与爱的需求,再到多元化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路上,时代一直在努力地“打怪通关”。

50年前,人们最大的需求也许是一顿豪华晚餐;50年后,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大都只是一次健康简餐。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刚需”也随之不断变化。

“刚需”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对生活的一项必要性补充,它支撑着生活的当下和未来的想象,它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幻的。

最重要的是,它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今天,我们生活的“刚需”又到底是什么?

超越物质,回归本质,一切都从人与社会的连接开始。

01

“刚需”进化史

图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满足基本的温饱后,人们第一次对私人生活有了想象与刚需。

60年代,人们的刚需是“36个角”。

年轻人结婚,讲究在家里配足“36个角”,衣橱四个角、床四个角、床头柜四个角、椅子四个角……凑齐这些“角”,是当时人们对家最大的需求。

到70年代,这些需求又从“36个角”升级到了“72条腿”。

如当时的顺口溜所唱:“双人床、大衣柜、茶几、沙发要匹配;五斗橱、写字台,华贵又气派;高低柜、床头柜,家具越多越富贵。”

那个年代,购买家具需要有家具票,还需要排队。所以能打家具的木工是热门职业,也是人们居家生活的“刚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则是进一步的“刚需”。

自行车代表出行,让人从徒步中解脱出来;手表代表工作,让人们摆脱看日辨时的窘迫;缝纫机则是穿衣,让人们在缝缝补补中维持生活的体面......

在穿着补丁粗布衣服的年代,刚需往往意味着精打细算,每一次吃穿用度,都得有节制、按计划进行。

八九十年代,基本的家庭生活满足,人们有了更多的情感需求。

那会儿最大的刚需,是链接世界的渴望。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冰箱、彩电、洗衣机”三大件,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大概是80年代人们最大的刚需。

即使买不到,也要四处奔波去【看电视】。

从日常新电影电视播出,到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再到世界赛场上的中国女排,电视吸引着街坊邻居的集体目光,也是人们心中最耀眼的“刚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街上的汽车逐渐多了起来,寻呼机成为都市白领的标配,每个人都在用更快的速度追赶时代。

电视已经基本普及,人们看到中国的同时,也渴望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家庭电脑,也成为了人们生活最新的刚需。

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论坛……集结着一群最先触网的“新新人类”,在这里,人们可以更快地传递消息、结识彼此、谈天论地;在这里,人们打开着更宽广的世界。

热情洋溢的时代,链接世界的需求渐渐被满足。

进入21世纪,“NEW BOY”长大成人,他们在广阔的世界中长大,“刚需”也渐渐从世界变为自己。

02

时代的“刚需”

观看当下人们的生活,似乎很难找到统一的刚需。

人们有着越发多元的生活理念,也有各自向往的生活。

有人独居,渴望栖身在自己无人打扰的小窝,安静地读书追剧;有人成家,用定制的智能家居,构建着属于自己的日常景观;也有人三代同堂,在热热闹闹中,完成着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大大小小的家庭里,藏着当代人不同的自我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这些不同生活愿景的背后,有什么统一的“刚需”,那大概是一条追赶时代的网线。

外卖抢票,追剧添衣,游戏家居......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们生理的、情感的、自我的种种需求,都和互联网息息相关。

现实与网络早已不再对立,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网络,也渐渐成为当代人生活的隐藏刚需。

这些场景,你可能都不陌生。

卧室里,妈妈总会头冲着门睡觉,原因无他,那里的Wi-Fi 信号好;

客厅里,正看比赛直播的你,关键时刻突然出现“缓冲中”;

卫生间里,也总有人一边破口大骂,一边被人骂,他又在卫生间掉线了;

家里的4K超高清电视,咬牙充了视频网站会员,准备和对象一起看大片,却发现真正击败你的是网速;

孩子看的动画片,也又卡顿了,于是整个屋子都回响着他的不断召唤;

家里的智能家居,也常常在不稳定的网络下,变身“智障家居”,随时随地撂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

“在这个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比电梯和地铁网络更差的地方,大概只有我家。”

只有当WiFi信号只剩下一格时,我们才会知道,网络对于生活稳定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人群来说,都需要通过网络来与世界建立连接,而“网速”,就是极速获取快乐生活的钥匙。

图片前些天,何广智的一段脱口秀火了。

他说自己上厕所的时候,喜欢刷“三分钟看电影”的短视频,但是每次到剧情反转的时候,就卡顿。

别人都说剧情反转太刺激,真的看麻了,他自己也看麻了——

“腿麻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快慢”的问题,关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时候,卫生间的一次失联,就会错过重要的工作电话;晋级赛的一次掉线,就会气得整夜失眠;网购抢货时的慢半拍,就会把加购许久的宝藏好物拱手相让。

一个卡顿的网络,不仅会带来直接的精神内耗,甚至还会间接性带来经济折损。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家里网络总是不好?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路由器的问题,轻则重启、重则更换,但最后效果依然不见起色,就算是启用所谓的“穿墙王”,但依然效果平平。

理论上,因为路由器的发射功率限制,只要隔着一堵墙,WiFi信号必然大幅度衰减,即使架设多个路由器,网速依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还有网线这个“元凶”。

很多时候,我们的网速其实是被落后于时代,甚至质量不合格的网线白白损耗,导致安装了几百兆的网络,最后却只有几兆的网速。

每次夜深人静,全家老小都进入了抢网速的尴尬环节,就连独居的何广智也不例外。

但最近,广智却说自己没有了这种困扰。

“自从家里升级了联通智家全屋光宽带之后,甚至瞬间拥有了脱口秀界的顶级人气”——大家都喜欢来他的72平大房子里蹭网。

当接上了真正的千兆光纤,家中网速自然一通百通。

03

小家的“刚需”


前些天,何广智还化身中国联通智慧家庭工程师,亲自体验了一把升级网络的快乐:

这届成年人的刚需,都被它承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届成年人的刚需,都被它承包了

在短片中,广智显露出自己干工程师的独特天赋。

他和晓明哥一起,为用户家里安装了联通智家全屋光宽带。从他们到用户家门口第一刻起,就主打一个专业——统一联通制服敲门,用户应门后率先展示工牌,入门后也会先穿上自备鞋套,再进行网速测试等标准流程。

安装过程同样专业,每个中国联通智慧家庭工程师,都有标配操作台布和工具箱,保障安装过程顺利,把直径只有0.32毫米的隐形光纤,铺设到家里的每个房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家随处享千兆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装完成后,用户家里6部手机、2台电脑和1台电视,都能流畅观看广智脱口秀视频,纵享丝滑网速,再没有全家抢网速的尴尬。

在现场,真正体验到联通智家全屋光宽带的强大和专业之后,何广智也不由感慨:“有这么好的网络,提供这么好的服务,谁能笑不出来呢?网速好了,感觉人幸福感都强了。”

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里,没有人忍受缓慢卡顿的网络,那意味着痛苦的煎熬和落伍的危险。

中国联通智慧家庭工程师上门之后,一户一策,因地定制,带给每个人真正的网上冲浪快感。在网络成为“刚需”的今天,“联通智家,智每个幸福的家”,不仅是广智口中的一句口号,更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新主张。在升级网络后的丝滑快乐中——

联通智家,智每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