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被称为“打工人最强嘴替”的王妈,翻车了。

作为最近讨论度最高的网红博主之一,你不一定关注了她,但一定刷到她的短剧:

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当保姆、重生之我给窝囊娘娘当宫女.....每个系列都爆梗无数,单平台收获近30亿播放量。

在短视频里替打工人人伸张正义、出口恶气的王妈,总能吸引网友共情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人们看霸总文代入男女主;后来,人们看霸总文代入保姆王妈。/图源:抖音

然而段子是替打工人发声,现实中消息传来,却是“背刺感满满”。

作为一个千万粉丝的当红MCN机构,“王妈”背后公司核心岗位月薪不到6000元,试用期不缴纳社保、办公自带电脑……同时实行大小周,没有双休。

一句话,创翻一群打工人。随后王妈公司回应“改为试用期社保,周末双休”,却仍未平息争议。

这届打工人,苦没有双休久矣。

《2024职场人理想休假调查》数据显示,周末双休落实率不足70%。

其中66.7%受访者可周末双休,27%的人周休一天,其余6.3%的人日常周休天数更少。

说好的双休,实行起来咋就这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就目前,严格意义来说大小周也好,单休也罢,不算犯法。

双休走进人们生活的时间,不算太久。

坊间普遍认为,现代的双休日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上世纪初,美国常有工人为休假大打出手:有人要周六敬拜,有人则是周日礼拜,可当时一周只休一天,总闹得不可开交。

一家棉花厂直接周六日都放假,不仅可以协调不同信仰习俗,还多出一天休息时间。制度一经实施,好评如潮。

1926年,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也发现了问题:一周工作六天太长了,工人疲惫不堪,也没时间消费,反倒不利于生产。

于是他率先推行周末双休和一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慢慢地,双休制度推广至全美国,也走向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1925年7月27日)

从1926年算起,双休在美国已经有近一百年历史。

而在中国,双休制度的正式推行,则要到1995年。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亟需抓紧生产。刚开始,我们还是延续了民国时期的单休制度。

春晚相声曾回忆单休日的人们状态:以前就怕星期天,要上丈母娘家干一太难的活儿,比工作日都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群冯巩相声,提到了单休的生活 | 图源:1996年春晚

所谓“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单休的日子里,别说休息、看电视、看电影、唱K,就连采买、换煤气、看望老人、陪孩子等日常安排都做不完。

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实行双休的政策建议开始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后半段对于五天工作制的建议 | 图源:中国知网

1986年5月,“缩短工时课题组”成立,旨在一边研究各个国家的工时制度,判断劳动生产率,一边在国内进行案例调研和抽样调查,设计问卷。

其中有个问题:“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增加工资,但增加一天休息”,你选择哪一个?

即便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也有80%的人选择了“增加一天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播出于1992年的《编辑部的故事》,台词便已说出了无数打工人的心声

为了不让步伐一下子迈得太大,1994年还试行过“隔周五天工作制”。

即第一周周六、周日双休,第二周周日单休;总体上每天8小时,平均每周44小时的工时制度。

这时的中国人,才开始有了“度周末”的意识,很多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趁着大礼拜的空隙完成的。

是的,你没看错,大小周不是什么新发明,它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4年2月8日劳动部、人事部发布)

直至1995年5月1日,“五天工作制”在中国终于开始正式施行。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实行5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星期工作40小时,周六周日双休。

1995年5月7日,第一个双休日后《青岛日报》报道:

“昨天是第一个双休日,全市有几十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忘了‘今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赶到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休日的演变,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尊重劳动者休息权利、更加人性化的表现。/图源:北京日报

随着双休的推行,人们的生活有了长足的改变。

假日经济有了萌芽的空间,旅游业、娱乐业、影视业也跟着沾光。

1995年前后,院线外国电影大片火爆,国内足球和篮球职业联赛人气非常,不少电视台还增设了周末娱乐节目。

双休的快乐,试过都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5月9日,《北京日报》1版/图源:北京日报

但快乐归快乐,我国实行周末双休制度的历史并不长,至今其实也不足30年。

2013年,人民日报曾发起一项调查:“你一年能休几天假”?

全年104天假期中,全部能休的人数不到1/4,甚至还有近1/5的人周末基本无休。

时至今日,对于很多人而言,双休仍存是美好的愿景——

《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制度,是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同时,不能实行上述工作制度的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也就是说“总量”40个小时/周的话,“做六休一”也不是完全不行。

如一个人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7个小时,周六工作5个小时,加起来还是40个小时/周,44小时/周的空间就更大了。

至于那句总量不超过的情况下,单休还是双休可以自己选择,可以说选择权从来也不在打工人手上。

现实往往如那句经典台词讲的:“工作是做不完的,这辈子做不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我想一周休四天》

随着社会生产节奏加快,现代人的工作压力,从变长的工作时间上就可见一斑。

据统计,2021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2022年47.9小时。

到2023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已达到49.0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算一下,5天工作制内,49个小时,需要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6天工作制,也需要每天工作超8小时。且弹性工作制、调休等情况下,实际加班时间、加班费很难界定。/图源:澎湃新闻

无论时代如何,社会经济状况如何,人们总是希望能有自己的闲暇时间。

双休本来之不易。

而不论是靠吃打工人红利走红,实际大小周飞起的“王妈”;

还是将单休、大小周当做常态的其他企业,都无疑让这份愿景变得更遥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双休问题频繁引发争议之余,一句呼之欲出的话是:打工人苦PUA久矣。

一些招聘语境中,对于“神仙公司”的定义有多简单粗暴?

有时只要基本双休,就可以原地变成“打工人的梦中情岗”;

“转正缴纳五险一金”“试用期工资正常发放”等,更会被用人单位作为关键词写在招聘标题上,当作优待福利。

加班是常态,没有双休是普遍现象,甚至不少人加班时间超过了法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bilibili@打工仔小张耶

不久前,一则关于求职的帖子登上热搜。

求职者的需求很简单“不加班,周末双休,朝九晚六,工资按时发放”。

对于这些要求,对方HR给出的回复是:“找个牢坐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浪财经

不知从何时开始,求职者要求双休,就会被看作没事业心、混日子。

成功的人生,不需要双休,更不需要休息。

有人说睡多了是一种伤害,睡4个小时就完美;有人从凌晨四点到晚上七点的行程表刷爆全网。

“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双休和朝九晚五,那他主动放弃的,是在工作中沉醉的快感,也只能做些普通工作,获得普通的薪资与发展。”

种种少睡多干成功论,让累了一天才躺上床的打工人都胆战心惊:

我这个年纪,我怎么睡得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话题

当卷加班与否,和薪资、未来挂钩,打工人不敢准时下班,不敢提双休。

可现实是,放弃休息并不会让你变得高效,增加工作时长反而影响效率。

在我国推行五天工作制的抽样调查时,就曾发现,中国大部分单位的有效工时只占制度工时的40%到60%。

不仅工作效率受影响,在工作环境的压力渗透影响下,越来越多人感觉自己患上“休息羞耻症”。

“一休息就会内疚,总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明明可以去学习、去工作、去干点什么,为什么仅仅是休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僵尸100:在成为僵尸前要做的100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交平台上,你一定刷到过类似的帖子:

月薪xx但单休,和月薪xx的双休工作,应该选哪个?

双休,月薪就低;单休,月薪就高。

但对此问题,许多人做出的选择和多年前那则调查一样:双休。

双休和单休,是不同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休,我起码可以多一天计划去哪玩,可以多睡个懒觉;

单休,下班回家,一觉睡醒,点个外卖,休息一下午,又要上班了。”

尤其当大小周、单休撞上调休,更是打工人的终极噩梦,动辄连续半个月连轴转工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太多时间用在工作上,就没有足够精力投入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我想一周休四天》

何况双休,并不意味着牺牲工作效率。

甚至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推行“上四休三”,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长。

英国在2022年6月至12月,以61家企业、约2900名员工为对象,进行了工资保持不变,每周3休工作制(每周4天工作制)的实验。

结果表明,员工不仅改善了身心健康、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还“想出了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削减了摸鱼时间。”

最后,参与实验的企业里有90%以上打算今后继续实行上四休三的制度。

正如人大代表蒋胜男所说:加班不可怕,就怕加班成现象。

“月薪xx但单休,和月薪xx双休怎么选”背后,可能是默认双休和薪水/发展不能两全的潜规则;

休息羞耻症泛滥后,那句“不是在加班,就是在生病“可能会成为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有个很火的问题:大家都是八小时工作制,双休,会变得怎样?

一则高赞回答是:生活会变得正常。

下班时天还没黑,可以去菜场买菜,楼道里满是饭菜香气;饭后可以散步遛弯,有时间打球健身,做自己想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闻闻花香,要去晒晒太阳;

去和世界产生连接,找到自己的生活。

“王妈翻车”事件后,交社保,双休的公司又多了一个。

但热闹散去,更多人还在等双休来。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