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鲁A济南车,鲁B青岛的;鲁C淄博,鲁D枣庄,东营是鲁鹅……”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网友们的日子不好过,堪称眼前一黑又一黑。

先是一首山东车牌歌火遍全网,随机硬控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也看傻了山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评论区逛一圈后,决定给网友一点颜色:“我今天就守在这,看谁敢笑一句了?”

有人打开抖音“发现天塌了”后怒而放出狠话:“谁笑拿豆橛子抽谁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人:这首歌不!准!传!出!省!

然而依旧拉不住外地网友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伤口撒盐——

知道最近山东豆橛子又要上市了,山东朋友心慌也是可以理解。

“车牌歌我们不唱了,豆橛子记得留着吃哦!”

所谓“杀人诛心”,大抵如此。

毕竟车牌歌火可能只是一时的,豆橛子却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山东人夏日消暑限定“恐怖片”之《豆橛子》持续为您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聊城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个山东人而言——

虚假的至暗时刻:被问工作有没有编制、你们那是不都是大高个儿、省会是不是青岛来着?

真实的至暗时刻:早饭豆橛子,午饭豆橛子,晚饭豆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豆橛子”?这种让山东人闻风丧胆的东西,其实很常见。

所谓“豆橛子”,就是长豆角,通常指豇豆或四季豆,因山东方言里豆角的发音接近于“豆jue子”而得名。

因其种植范围广、生命力强,一度成为了许多地方饭桌上的家常菜,在山东当然也不例外。

山东人民,特别是老一辈的山东人民,往往会将其作为夏季最常见的种植和采购对象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相对年轻一代的山东人,这就成了噩梦的开端。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平平无奇的蔬菜,直到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山东人对于豆橛子的恨,不是没来由的。

它的优点突出,好养活、收成多;它的缺点也明显:一茬接一茬,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山东,每到夏季,豆橛子就开始顺着架子野蛮生长,时刻准备给每个人迎头痛击。

有时,它偷偷藏匿在冰箱里,打开门一瞬间,猝不及防的一片绿,可能把人心脏病都吓出来。

“和那一年我打开基金的心情如出一辙,无意点开,厄运退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评论区

有时,它牢牢霸占每个食堂的C位,让每个路过的人再没任何欲望,觉得整个世界都索然无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端上来的,怎么端回去/图源:作者供图

为了实现少吃豆橛子的夙愿,无数山东年轻人尝试不动声色间解决问题——

大半夜不睡觉,跑到豆橛子架上浇热水,浇了好几茬,终于叶子发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千万别高兴太早,每当一个山东人信了“这是最后一盘”时,它总会莫名再冒出一些。

虽然它背后的来源可能是三婶拿的、二舅给的、超市特价买的……

但给山东小孩造成的影响,却总是殊途同归:看到它的一瞬间崩溃,然后欲哭无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被豆角子恐吓过的山东孩子,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这玩意儿是不是会在每天0:00准时刷新,怎么咋吃都吃不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天不怕地不怕”的山东人,在豆橛子面前也会败下阵来。

毕竟想要击垮每一个号称“誓死不吃豆橛子”的山东人,往往只要一句“再不吃就老了”或“这不吃那不吃你吃啥”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豆橛子

为了完成豆橛子消耗指标,山东人想尽了办法。

之前薛之谦宣传山东枣庄音乐节(目前由于延期而不参加演出),山东人热情喊话:

快来,带两斤豆橛子再走。

同时努力创新它的做法——

豆橛子焖面,干煸豆橛子,豆橛子炖肉,麻汁拌豆橛子,豆橛子大包子,豆橛子水饺只是基础的做法。

据说现在山东人上街买吃的,都要警惕三分。

说不定哪家的鸡蛋饼、窝窝头、拉面、火烧,里面就掺了豆橛子。

现在还有了一些创新做法,比如豆橛子贝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了了了了了,已获授权

哪怕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餐厅,也万万不能掉以轻心:豆橛子北极贝刺身和豆橛子纳豆的搭配,一口吃哭你。

怎么说呢?

挺好的,以后你们就跟发明知了猴碱水面包的那位一个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总是对豆橛子疾言厉色的山东人,一些外地朋友建议,其实夏天吃不完也没有关系。

“取适量腌制或者晒干,压力就可分散到秋天和冬天。”

可惜,对于深陷豆橛子迷雾的山东人而言,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

眼下吃了整整两个月豆橛子的他们,已经不能直视任何相关的形状和关键词。

据说现在山东人看到山东卫视的台标,都觉得是一捆豆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就说像不像吧

“主打一个无中生有,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想必看到这里,你也能理解几分山东人对豆橛子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豆橛子让山东人恐惧的原因,还不只因为它过度出镜。

就在不久前,一份2021年全国各省份食物中毒人数排名名单火遍全网,其中云南省高居榜首,第二名则是山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一个专员

云南菌子导致中毒事件频发大家是能理解的,山东是咋回事?

热门回答除了饮酒、海鲜等因素外,不少人指出心中的答案“不会是豆橛子没炒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虽然各式豆角都可统称为“豆橛子”,却不是所有豆橛子都能放心大胆随便吃的……提示:豆橛子请在完全烹饪煮熟后食用。图源:@山东省村村乐

消息一出,就引来网友科普那句贯穿许多山东人一生的话语:时光不能回头,豆橛子必要炒熟。

此情此景,让外地人更感不解:不然……咱们换种蔬菜吃能不能行?

山东人的答案大概是,你别说,可能还真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当我看见满桌豆橛子时,确实吓得筷子都停了;但当听到它被连根拔起,却又有种你想不到的伤心。”

尽管谈及“豆橛子”山东人总不免嫌弃,但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它常常闷声做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山东省全年豆角产量约为180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小小的豆橛子,背后可能有着带动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十亿元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橛子海,是属于山东人的浪漫

不仅如此,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秉承着“黑红也是红”的精神,某种程度上,豆橛子已经成为山东人的精神图腾。

它“皮实”,坚定,还有许多直给的热情。

坊间流传山东人表现热情的方式:等会,我给你薅一把豆橛子。

每到“苦夏”时节,山东饭桌上少不了那道名吃:凉面条拌豆橛子,主打一个极速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恨之深,爱之切”:这玩意儿,吃的时候觉得腻,吃不到还怪想的。

毕竟等到夏天终于要过去,豆橛子、丝瓜、茄子等应季蔬菜,也要下线了……

但请别为山东人担心,再坚持两个月……大北(白)菜就要上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人和蔬菜的羁绊,似乎总说不清,道不完。

众所周知,山东是全国蔬菜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蔬菜大省。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一句“仓禀实而知礼节”,就点出山东物产的丰富程度——

依山傍海,尽收山川、平原、鱼盐之利,这才有足够的底气说出“仓禀实”。

2021年,山东省蔬菜产量达到8801.1万吨,稳居全国第一。

山东蔬菜们在个头、形状、颜色、口味等方面,也都走在全国前列。

300多斤的大南瓜、绿色的零食番茄、飞碟形状的西葫芦……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白鹿视频

但无论品种如何丰富,花样如何繁多,在山东人饭桌上,那几种蔬菜却总是常见。

春天害怕蒜薹子,夏天怕豆橛子/洋柿子(西红柿),接下来有丝瓜子、茄子,还有吃不尽的大北(白)菜、水萝北(卜)。

虽然吃得多、吃着烦,山东人总关心着这些粮食和蔬菜。不为别的,只因它们总给人以踏实感。

即使在过去培育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地情况,让人可以依靠。

甚至老一辈山东人,对豆橛子等蔬菜,仍然抱有一种特殊的执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奶奶下大雨坚持去摘豆橛子 / 微博@青岛微生活

不论何时,好客山东人发挥着他们热爱分享的特质,让这些蔬菜流通在每一个山东家庭。

当然外地的朋友们需要的话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 抖音评论区

它们是每个山东人缘起于儿时的记忆,又是他们傍身的独特标识。

受不了的豆橛子,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在不知不觉间,更早已成为许多山东人丈量思念的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感,或许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就像广东人总在为食不尽的冬瓜和苦瓜发愁,东北人面对土豆茄子也想喊“连盆扔出二里地”……

可一旦真的告别了,又无比想念那一口。

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亲切非常的食物,填饱了我们的胃,构建出我们的记忆与身份。

当然升华过后,还是祝山东朋友:今晚不用喝豆橛子丝瓜汤,特别是炝锅的。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