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拿下山西的最好时间是什么时候?”
“每天中午12点~下午2点半,山西人将集体午睡,陷入短暂昏迷状态,网上也不会有山西ip出现。”
图源小红书@浪颠儿浪,已授权
不夸张,过去人们对山西人午睡文化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又一个地域梗”的调侃。
但最近一段时间,山西午睡的影响力,正在全国逐渐传开。
先是五月天演唱会太原站的开票时间,从惯例的13:55后延两小时,改成了15:55开票。
当地歌迷在评论区给主办方的人性化点赞:“本来还发愁要牺牲午睡抢票了。”
有人补充,上上个月张杰在太原的演唱会,也是下午三点开抢。
只不过随着售票情况火爆,二次开票的时间安排还是勾起了当地歌迷的“起床气”:
“还得专门定闹钟抢票,睡着睡着闹钟一响心脏骤快!”
精神损伤只能靠顺利抢到票才能治愈这样
午睡,作为山西人最优秀最隐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谓全员传承。
随着越来越多生活细节被公之于众,网友们的情绪也逐渐从“嘴硬”转为“眼红”。
现在打开关于山西午睡文化的帖子,最明知故问的提问是:
“快来个本地人说说,这是真的吗?”
而最杀人诛心的回答莫过于水灵灵的一句:
“刚睡醒,发生了什么?(14:57·山西)”
“12点的钟声只对两类人有魔力:晚上那次硬控灰姑娘,中午那次击晕山西人。”
第一次进入山西境内的外地人,通常会先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跟朋友去太原玩,中午出来买东西整个城都静悄悄的,当时我们还聊天说这地方人口流失这么严重吗都没人了。”
“吃完午饭一抬头,饭店里刚还有说有笑的服务员全趴在桌上,还以为食物中毒了。”
山西怪谈:超过12点,所有生物陷入短暂昏迷/图源小红书@蛋泥,已授权
到底是什么,让山西这个常住人口超过三千万人的省份,在每天中午成为一座“空城”?
问就是,在睡午觉,勿扰。
午睡,是从小就被刻在每个山西人DNA里的原始冲动。
从小学开始,山西学校就施行“夏令时”和“冬令时”,夏季下午3点上课,要求学生们按时按点睡午觉。
住校的同学,学校会安排查晌监督;回家睡的同学,下午上课时则需要带回有家长签字确认的午休条。
图源小红书@吃点鸟食,已授权
想提升午睡的方便程度和舒适度,甚至有校外午休班可以选择。
总而言之,午睡需要雷打不动地进行,其重要性甚至和三好学生评选挂钩。
“午休时间学习的,会惊呆整个宿舍;不是因为他偷偷复习,而是因为他不午休。”
图源小红书@西豹,已授权
不止学生,到了中午,山西的打工人也照睡不误。
有条件要睡,办公桌下就塞着折叠床,中午办公室熄灯,全员“随地大小睡”。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睡,后备箱带铺盖卷,中午下楼去停车位睡到昏天黑地。
图源小红书@海洋水汪汪,已授权
只要时间对了,环境、工具、地点什么的都可以迁就。
公园里的大草坪无异于席梦思,工地上的脚手架是完美的午睡床;小贩靠在三轮车上仰头熟睡,一大车西瓜就那么放着不用管。
网友夸疯了的超绝松弛感,天生午睡圣体的山西人信手拈来。
图源小红书@哒哒哒哒花花帽子,已授权
然而松弛归松弛,有网友发现山西人的这一bug后,开始一本正经分析《论午睡时间拿下山西的可行性》。
首先是安保系统基本瘫痪——
一到中午,山西人全员下线,进入午休模式。此时,山西正式进入“防备”最松懈的时候。
要知道,山西的午睡文化不分物种,从家里的猫狗到动物园的狮子老虎,都在中午齐刷刷睡倒。
每天中午,山西境内基本没有碳基生物活动。
安保系统离线中/图源小红书@封心锁爱不再买,已授权
“有一次中午去太原动物园,听到野猪在打呼噜。”
“河马睡得跟假的一样,看了十几分钟,耳朵动了一下,才知道不是假的。”
图源小红书@Joker,已授权
另外,城市功能基本也是暂时停摆状态:午睡时间行动,被人发现的概率基本为0。
众所周知,吃饭是头等大事,但在山西,只有在饭点才有饭吃。
“去山西旅游,想吃正宗晋菜,中午两点叫外卖,老板直接打电话叫我退款,换一家又点一次,显示五点四十以后配送。”
“没办法最后只能出门找,发现路边有个小店还有饭,老板一家坚持等着我吃完,我刚一出门他们马上就锁门了,都没刷我的碗。”
所以,本地人基本也不会这个时间出门。
山西这地界指定有点说法/图源:小红书
在山西,中午的快递站也是关门谢客的。
“这么说吧,你别想在山西午休时间取走任何一件快递。”
就连公共卫生间,也在中午关闭,毕竟“人可以有三急,但一定急不过睡午觉。”
除此之外,当地医院除了急诊和值班,也进入午休模式;
美术馆、图书馆中午闭馆;商场会在中午关闭电梯,委婉劝退出来瞎溜达的人回家睡午觉。
在山西想出街活动,早晚都可以,但就中午不行。
山西小猫已乖乖午睡,功德+1/图源小红书@一口一个鸡腿,已授权
一番分析过后,网友给出了详细的“攻打”山西方案:
“下午1点兵临城下,2个小时结束战斗。”
此时本地人温馨提示:想来山西得先买票,太原站发车的火车高铁都是下午三点才开售(早一些的两点半)。
而就算大军顺利抵达战场,“山西人刚醒,一肚子起床气,你确定能打赢?”
对于外地人能否悄悄拿下山西这事,山西人持保留意见。
毕竟赶往山西的外地人,可能在路上就能感受到山西“空气里好像下了蒙汗药”的威力。
“开往山西的大巴、火车、高铁上,一到下午2点都会变得格外安静。”
也许这就叫做,“近墨者黑,近晋者困”。
没有哪个省,比山西更适合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形容
而午睡文化的真正威力在于,“一旦在山西染上午睡,你这辈子可能就戒不掉了”。
“我老家山西,定居上海,现在还是改不掉午睡习惯,吃完饭直接失去意识。”
在山西,就连旁边的饮料瓶都得躺倒睡/图源小红书@菓子不是果子,已授权
来山西旅游的外地人,待不了两天总会自动匹配午睡模式,并且受用终生:
“上午逛完石窟回酒店睡一觉,起来再去逛古城,发现这个模式真的很爽,以后不管去哪都这样玩。”
而山西午睡文化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它甚至实现了跨物种传染——
“我家狗子是河北买的,买之前活蹦乱跳的,买来以后每天中午到点就睡。”
天大的事等午觉睡醒了再说。
尽管午睡文化的名声逐渐传开,但在山西省内,人们极致讲究的午睡仪式仍然无人能敌。
趴桌睡,靠椅子睡,躺着睡,只能是对于舒适等级的简单分级。
一场极致讲究的山西午睡,是拉上窗帘,换好睡衣,盖上肚子,定好闹钟,一步也不能少。
“这世界上如果只剩最后一片叶子,大概就盖在山西人的‘肚么起’上。”
一个确定的时间加上睡觉仪式,就可以让山西人集体下线,大唱“空城计”。
而一旦这样的午睡模式开启,那么“在午睡期间打扰山西人”这事是否可行,本身也值得商榷。
作为山西人的天条,午睡,是必须的,被打扰,是不行的。
股市什么的也不行
“一个山西人的午休三连:关WiFi,关流量,手机免打扰。”
再皮的山西小孩,也不敢在午睡时间调皮乱跑,“生物钟和妈妈的鸡毛掸子都会告诉你,谁才是这具身体的实际掌控者。”
山西人,始终默默遵守执行着“午睡时间互不打扰友好条约”。
“山西夫妻闹矛盾吵架,也会挑早上和晚上吵,但是一定不会在中午吵。”
“12点多发现没有桶装水了,硬等到3点后才给师傅打的电话”也是一种基本礼貌。
不吵,不闹,不串门,是山西人对午觉最起码的尊重。
山西人对中午有个独特的叫法“大中午的”,这个词汇跟“大过年的”有一拼。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挑战一个山西人对午睡的执念。
“大中午的给我打电话,我都要回怼并拉黑名单的!”
当然,如果你真的恨一个人——在山西最极致的惩罚,就是在中午一点半打电话给他。
山西的空气里究竟有没有蒙汗药,目前尚无定论。
但关于山西人为什么把睡刻进DNA,确实有不少人做过研究。
山西人受地理气候形塑的饮食习惯是首当其冲的原因之一,即“晕碳说”。
相比于种植水稻的南方,山西区域分布更适合小麦、杂粮和土豆等作物,这自然形成了山西人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
当地人常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面。”
山西的面食种类多到顿顿不重样,以土豆为主的特色菜更是比比皆是。
图源《早餐中国》第18集·大同刀削面
碳水+碳水的组合会让人饭后血糖迅猛上升,眼神迷离东倒西歪,山西直接从“煤炭大省”变成了“晕碳大省”。
“感觉必须午睡,多撑一秒不睡脑袋都是那种又麻又晕的。”
不过,如陕西、河南等地也是碳水大省,为啥没有如此习惯?
当然也有气候原因加持。
山西地处中国北方,冬夏气温悬殊且昼夜温差大,中午的高温让人们更倾向于在室内休息避暑或保暖。
尤其在夏天,中午不睡的话人们更容易出现流鼻血,喉咙痛,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
午觉,“真·续命神器”。
高温防御措施之中午宜午睡
除了先天条件,山西后天的城市建设,也助力了当地人的午睡事业。
在城市布局方面,山西省的城市没有像多数大城市一样刻意设计CBD,而是将写字楼分散在了市区的多数区域。
这意味着,市民不必花大量时间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区域上班,在住地附近就能找到工作。
而在2020年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显示,山西省会太原几乎是36座城市中通勤时间最短的城市。
平均通勤距离为7.0千米,通勤时间是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中耗时最少的。
图源:澎湃新闻
有人说,山西人对午睡的追求就像一根针,刺破了网友都市生活的忙碌焦虑。
其实不仅山西,很多城市原本都有午休的习惯。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协会调查显示,山西、重庆、安徽、广东四省,超60%的调查对象经常午休。
只不过后来工作生活的节奏改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图源:中国睡眠研究协会
在越来越快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下,都市人的休息时间逐渐压缩。
当“午睡文化”再次被挖掘出来之后,人们只能打着“攻占山西”的幌子,发自内心地呼吁:“优秀省份文化,建议推广全中国。”
正如网友说的,有时未尝不羡慕山西人的午睡氛围。
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窗外蝉鸣炽热,风扇呼呼作响。仿佛全世界都安静起来,只剩均匀呼吸的声音。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那是我儿时对午睡的最深刻的记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