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防晒,已经不仅仅是涂防晒霜那么简单了。

走在街头,防晒衣已经成为基础操作,更有人把自己裹成“养蜂人”,宽檐帽、墨镜、面罩、连体大黑袍、手套,真正实现无死角遮挡。

但如果你留意社交媒体,今年夏天,多个年轻女性因过度防晒而患骨质疾病的病例登上了不少热搜:过度防晒加上饮食不规律,导致女子患上“软骨病”;福建95后女子长期室内劳作患上骨质疏松。

中国人的防晒也许已经过度,有些人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中国人越来越爱做防晒

中国人防晒的最基础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晒黑。对于我们亚洲人来说,确实不防晒会很容易晒黑。

皮肤科专家根据肤色和对阳光的敏感度将皮肤分为6个类型。从1型到6型肤色逐渐变深,1型皮肤最苍白,6型皮肤则呈现深棕色或黑色。肤色越深的人,越不容易晒伤,但越容易晒黑[1]。中国人的皮肤大多是3型和4型,正处没那么容易晒伤但容易晒黑的区域[2]。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全副“捂”装的防晒方式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全副“捂”装的防晒方式 / 图虫创意

“一白遮百丑”从小听到大,对白的追求几乎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

有研究者对比了中美两国在时尚杂志上刊登的皮肤美容产品广告,发现出现在中国广告中的白种人模特和黄种人模特的肤色,都明显比美国广告中同等人种的肤色浅,除此之外,在中国杂志广告中,宣传有皮肤美白功效的产品占到了总量的24.2%,而在美国杂志广告中,这个比例是0.3%[3]。

这样来看,防晒狂热也并非不可理解,其实不只我们,其他的亚洲人对于白也很执着。斯塔蒂斯塔(Statista)数据统计公司比较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防晒市场的收入,排名前五名的国家中,有三个是亚洲国家,分别是中国、韩国、印度[4]。

有需求就有市场,而且近几年,这个市场正疾速扩大。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防晒产品零售额已达到174亿元,同比增长10.3%,该机构还预计,到2028年,这个数字还将以8%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至252亿元[5]。

拥挤的防晒美妆赛道上,各路品牌全力开卷,不止要高倍防晒,还要美白抗老、舒缓修护,不止要清爽亲肤,还要防水、防汗、好跟妆。仅2023年,我国新增注册防晒产品数量就达到1537件,实现了71.4%的同比增长[6]。

防晒服配的硬防晒市场同样火热。各个品牌争相入局,防晒服饰市场已然是一片红海。

曾经被视为简单需求的防晒,如今已演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被视为简单需求的防晒,如今已演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 图虫创意

先乘上这股防晒热风的是防晒伞起家的蕉下,2019年-2021年,靠着防晒服配,蕉下实现了150.1%的年复合增长率[7]。

除了蕉下在内的专业防晒品牌之外,目前的防晒服饰市场,还有像迪卡侬、骆驼、安踏这样的户外运动品牌,优衣库、拉夏贝尔这样的快时尚品牌,甚至一些本来专注于其它细分赛道的品牌,诸如垂直内衣、家居服领域的内外,国民羽绒服品牌波司登,也开始搞跨界,纷纷推出防晒单品[8]。

京东公布今年的618数据显示,防晒衣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20%,防晒衣正在成为每个女孩人手一件的夏日单品[9]。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认为,目前,中国防晒衣市场已进入成熟期,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整个防晒服配市场规模将达到958亿元[10]。

该不该防晒,皮肤科与骨科之争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防晒的重要性,这其实是好事。因为适当防晒对于保护皮肤来说是必要的。

自然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分为中波紫外线(UVB:290nm-320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中波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表面的晒伤,如果是在盛夏,万里无云晴天的中午,人在太阳底下待15分钟就足以被晒伤[11][12][13]。长波紫外线则会加速皱纹、色斑形成,导致皮肤变黑衰老。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高剂量的紫外线暴露也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11]。

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可能导致晒伤,所以一定程度的防晒是必要的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可能导致晒伤,所以一定程度的防晒是必要的 / 图虫创意

然而,过度注重防晒,我们可能忽视紫外线对骨头的益处,因为它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必要条件。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这是因为,人体维D的主要来源就是晒太阳。

当阳光中的UVB照射到皮肤上时,皮肤中的一种叫做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会转化成维生素D3(可以被看作人体可利用的维D的一种前置形态),维生素D3被肝脏和肾脏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在身体中发挥作用[14][15]。在这个过程中,阳光就相当于触发维生素D合成反应的“开关”。

维D是一种对于人体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的维生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和磷在小肠的吸收、促进正常骨骼形成及钙化[15]。缺乏维D则会导致人体钙和磷吸收减少,从而引起骨骼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14]。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缺乏维D,人们往往比较难自己识别出来。缺维D的症状可能包括疲劳、骨痛、肌肉无力、肌肉疼痛或肌肉痉挛,以及情绪变化如抑郁等[15][16][17][18]。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很可能以为只是上班上的。

心情低落、免疫力低、睡眠质量差都可能与缺维生素D有关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情低落、免疫力低、睡眠质量差都可能与缺维生素D有关 / 图虫创意

事实上,维D缺乏的情况远比我们想的普遍。在一项发表于2023年,涉及到全球范围内790万参与者样本的汇总性研究中,有15.7%的参与者缺乏维D(25(OH)D<30nmol/L),接近一半的参与者维D不足(25(OH)D<50nmol/L)[19]。维D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于18岁人群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20]。

中国各地居民的维D状况也各不相同,前述监测报告还指出,城市居民血清维D缺乏率为24.7%,农村居民为17.8%,农村人群的情况比城市人群要好[20]。此外,一项针对中国6个主要城市14302名健康成年人的研究还发现,南北方地区的维D水平表现表现出显著差异,南方人民的维D水平比北方人民要好[21]。

在室内久坐办公的人群,在户外晒太阳的时间相对较少,更容易缺乏维D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室内久坐办公的人群,在户外晒太阳的时间相对较少,更容易缺乏维D / 图虫创意

除地域因素之外,性别也是重要的关联因素,多项研究指出,女性普遍具有更低的维D水平[22][23][24]。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周密的防晒习惯。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上海市民的防晒习惯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实施防晒措施的频率均高于男性。此外,调查还发现,在一天中的7点至17点这个时间段内,女性平均比男性少晒半小时太阳[25]。

与此同时,女性也更容易面临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风险。除了维D水平之外,还受本身体质、激素、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女性骨密度通常较低,因此骨质疏松发病率往往高于男性[26]。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会逐渐升高,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27]。

你必须晒太阳

如果你既不想晒太阳,又不想缺维D,能不能靠食补?

答案是不能,只能晒太阳。

晒太阳的方式合成的维D占到了人体需求的80%-100%,是人体维D最主要的来源[28]。

而同时,天然食物中的维D含量普遍较低,吃少数含有维D的食物,也很可能补不够。对于1-50岁人群,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维D摄入量是每天10μg[29]。

一篇发布在《韩国食品与营养科学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检测了689种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中的维D含量,发现被测食物中含有维D的仅有36种,其中27种为肉类,绝大部分的谷物以及所有的蔬菜、坚果、水果都不含维D[30]。

在所有食物中,蛋黄的维D含量最高,为44.74 μg/100g ,我们经常吃的猪肉,维D含量在0.38到1.25μg/100g之间[30]。

除了蛋黄之外,部分鱼类(如虹鳟鱼、大马哈鱼)、黄油、肝脏中也含有一定的维D,然而,其中大部分的食材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都很少出现,仅靠饮食难以达到足够的维D摄入量[31]。

除了少数几种食物来源,维生素D很难由日常饮食中摄入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少数几种食物来源,维生素D很难由日常饮食中摄入 / 图虫创意

天然食物吃不够,虽然可以偶尔靠吃维D补充剂来补充,但长期过量补充维D可能导致软组织钙化,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这是一种血液中钙含量异常升高的情况,可能引起包括肾脏功能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32]。

而晒太阳就不会引起维D中毒[33]。

但晒少了缺维D,晒多了会晒黑、晒伤,有没有中间法?

帮助人体合成维D的是紫外线中的中波紫外线UVB(仅占紫外线的5%),我们可以让少部分维D合成效率较高的UVB通过,隔离其余的紫外线[38]。

代表防晒霜防晒效果的SPF和PA值分别对应抵御UVB和UVA的能力,多项发表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选择SPF较低、PA等级较高的防晒霜可以帮助实现护肤与维D间的平衡[39][40][41]。

有研究发现,真正对个体维D合成影响比较大的是硬防晒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研究发现,真正对个体维D合成影响比较大的是硬防晒 / 图虫创意

不过受纬度、天气、海拔、个人体质等众多因素影响,晒多久的太阳并无定论,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时间的日光照射也可能对提高维生素D水平有益[34][35][36]。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建议,每周两次,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将手臂和腿暴露在日光下5-30分钟,就能获得足够的维D[37]。皮肤癌基金会则指出,每周两到三次,将手臂、腿、腹部和背部暴露在阳光下不超过10-15分钟,就能产生充足的维D[33]。

良好的皮肤状态和充足的维生素D或许并非不可兼得,下次因为出门忘带防晒装备而生气的时候要记得,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人类的骨头也是。

参考文献

[1]DermNet. (2012). Fitzpatrick skin phototype.

[2]Chan, I. L., Cohen, S., da Cunha, M. G., & Maluf, L. C. (2019).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Asian sk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58(2), 131–143.

[3]Xie, Q. (Vivi), & Zhang, M. (2013). White or tan?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skin beauty advertisemen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3(5), 538–554.

[4]Statista. (2024). Sun Protection - Worldwide.

[5]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24). Sun Care in China.

[6]华泰证券. (2024). 商业贸易行业专题研究:防晒,对抗光老化的重要一步.

[7]蕉下. (2022). 招股说明书.

[8]QuestMobile. (2023). 2023年夏日经济之防晒市场洞察.

[9]京东黑板报. (2024). 京东618超5亿用户下单 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 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10]中研普华. (2024). 防晒衣行业市场消费趋势调查及市场规模预测.

[1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9). 防晒科普知识之一:紫外线让皮肤很受伤.

[12]中国气象局(2011). 中午12时前后紫外线最强 专家解读监测预报.

[13]Forefront Dermatology. (2017). UV Index: The Sun Safety Scale.

[14]Nair, R., & Maseeh, A. (2012). Vitamin D: The "sunshine" vitami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pharmacotherapeutics, 3(2), 118–126.

[15]MSD Manual. (2022).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Dependency.

[16]Mokta, J.K., Mokta, K.K., Ranjan, A., Gupta, R., & Garg, M. (2016). Vitamin D Deficiency Presenting as Fatigue.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of India, 64 8, 105 .

[17]李毅中, 潘源城, 庄华烽, 蔡思清, 郭良瑞 & 林金矿. (2014). 国人维生素D不足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的关系.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05), 341-344.

[18]Akpınar, Ş., & Karadağ, M. G. (2022). Is Vitamin D Important in Anxiety or Depression? What Is the Truth?. Current nutrition reports, 11(4), 675–681.

[19]Cui, A., Zhang, T., Xiao, P., Fan, Z., Wang, H., & Zhuang, Y. (2023). Global and regional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from 2000 to 2022: A pooled analysis of 7.9 million participants. Frontiers in Nutrition, 10, 1070808.

[20]赵丽云, 丁钢强, & 赵文华. (2022). 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1]Jiang, W., Wu, D.-B., Xiao, G.-B., Ding, B., & Chen, E.-Q. (2020). An epidemiology surve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dicina Clínica (English Edition), 154(1), 7–12.

[22]高杲 & 陈晓. (2022). 上海地区成人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02), 280-284.

[23]王丹晨,尹逸丛,禹松林,张瑞丽,高学慧,李洪雷... & 邱玲. (2020). 性别、年龄和季节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基础医学与临床 (02), 151-154.

[24]马宁,朱东林,高国芹,蒋韬,刘悦,王术艺... & 陆强. (2017).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 河北医药 (08), 1258-1260+1263.

[25]Yan, S., Xu, F., Yang, C., Li, F., Fan, J., Wang, L., Cai, M., Zhu, J., Kan, H., & Xu, J. (2015).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sun protection beliefs and behavior: a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Shangha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2(3), 3232–3245.

[26]鲁虎贤, 周涛, 代玉竹, & 徐歆媛. (2019). 中老年女性骨健康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四川体育科学, 38(3), 43–47.

[27]张智海, 张智若, 刘忠厚, & 袁伟. (2016). 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2(1), 1–8.

[28]Cashman, K. D. (2020). Vitamin D Deficiency: Defining, Prevalence, 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Addressing. Calcified Tissue International, 106(1), 14–29.

[29]中国营养学会. (2023).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30]Yong-Xie Jin, Su-Hui Park, Hye Kyung Han, Mi Ran Yang, Ae-Jin Choi, Sang Hoon Lee, & Youngmin Choi (2018). Study on Contents of Vitamin D in Frequently Consumed Foods.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47(1), 96-101.

[31]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2023).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17(4), 245-252.

[32]NHS. (2020). Vitamin D.

[33]The Skin Cancer Foundation. (2024). Sun Protection and Vitamin D.

[34]Raymond-Lezman, J. R., & Riskin, S. I. (2023). Benefits and Risks of Sun Exposure to Maintain Adequate Vitamin D Levels. Cureus, 15(5), e38578.

[35]Webb, A.R., Kift, R., Berry, J.L. and Rhodes, L.E. (2011), The Vitamin D Debate: Translating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to Reality for Human Sun Exposure Times.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87, 741-745.

[36]de Gruijl F. R. (2011). Sufficient vitamin D from casual sun exposure?.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87(3), 598–601.

[37]廖祥鹏,张增利,张红红,朱汉民,周建烈,黄琪仁... & 刘忠厚. (2014).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09), 1011-1030.

[38]Passeron, T., Bouillon, R., Callender, V., Cestari, T., Diepgen, T. L., Green, A. C., Van Der Pols, J. C., Bernard, B. A., Ly, F., Bernerd, F., Marrot, L., Nielsen, M., Verschoore, M., Jablonski, N. G., & Young, A. R. (2019). Sunscreen photoprotection and vitamin D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81(5), 916–931.

[39]Young, A. R., Narbutt, J., Harrison, G. I., Lawrence, K. P., Bell, M., O’Connor, C., Olsen, P., Grys, K., Baczynska, K. A., Rogowski‐Tylman, M., Wulf, H. C., Lesiak, A., & Philipsen, P. A. (2019). Optimal sunscreen use, during a sun holiday with a very high ultraviolet index, allows vitamin D synthesis without sunburn.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81(5), 1052–1062.

[40]Bikle, D. D. (2019). Do sunscreens block vitamin D production? A critical review by an international panel of expert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81(5), 884–884.

作者: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