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系列报道工作推进沟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专访系列报道工作推进沟通会

文/江 俊

4月份改了20多篇稿子。每一篇稿子都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都在珠玑之间荡涤出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每个月,我大约需要看50多篇稿子,平均每天2篇(周六日除外的工作日期间)。在一篇篇让人惊诧,感动的稿件中,岁月悄悄流逝。讲述者们情真意切,作者们笔耕不辍,读者们心旷神怡。在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展现中,这些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某股力量,直达我们的灵魂深处。

从59岁的陕西环卫工人李红英培养儿女双双成为硕士研究生,到如今又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孙子学习中华经典古诗词,身为文盲的她将对知识的渴求先是寄托在儿女身上,现在又转移到孙子身上。她自己却做着“卑微”的城市清洁工,她说,一点也不累,每天看到小孙子给她背古诗,她感到很幸福,很骄傲。这是属于她的故事,属于她的人生。

也有来自单亲家庭的黄英和她的女儿小艺昕彼此鼓励,彼此珍惜的故事。从一个腼腆害羞的幼儿园小孩到逐渐活泼开朗,甚至代表学校参加市里少先队员选拔活动,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看到大屏幕上,黄英女士发来的小艺昕字句清晰,铿锵有力的演讲视频,让人兴奋之余又对她们多了几分崇敬之情。

一段文字,书写着一个个家庭最朴实的生活,最难忘的瞬间,最值得铭记的时刻;一篇文章,篆刻出一个个奋斗者们求真务实的向上精神,他们踏踏实实,努力拼搏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比什么都要更重要。

在4月份,我们还采访了一名50后的退休工程师,蔡荣荣和她的爷爷。70多岁的蔡爷爷意气风发,他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没有机会多读书,就希望现在退休了,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可以带着自己的孙女多读一点书,他希望孙女能够通过读书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采访过程中写作者们收集资料,与编辑对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过程中写作者们收集资料,与编辑对稿

正如我们的采访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场奇妙而美好的旅程。他们如同稚嫩的幼苗,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这段感悟来源于采访作者「不一样的秀秀」,采访对象是来自大凉山的吉觉。大凉山的贫穷也许是身在都市生活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即便采访作者和编辑也是来自偏远农村,但与大凉山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最起码,我们已经建成了较为通畅的交通网格,去县城、市里,甚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都能做到直达。但这对于大凉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

来自大凉山的吉觉深知,在这种环境中,自己的孩子唯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尽管她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还是坚持和孩子一起学习,有计划的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在吉觉的坚持和努力下,他的孩子从「爱玩手机」「严重拖延」「厌恶学习」逐渐转变成「不再找借口」「丢掉手机和漫画书」「主动学习和表达」的积极小伙。

▶收集到的大量素材和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集到的大量素材和资料

有一位作者在采访高中这样写到:我们相信每一朵花儿都终将盛放,不同的是,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夺目,有的花要经过漫长等待才得以绽放。家长像园丁一样,园丁的用心陪伴、观察和浇灌,给花朵们补充生命所需的养分,自信之花也便能悄然绽放了。

是啊,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匆匆而过的岁月从来不会说话,但是在岁月的沉淀与磨洗中,只要我们内心有着坚定的信仰和目标,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憧憬与热爱,总有一天,会看见远方绚烂多彩的风景。

▶我尽量对每一篇采访稿件进行精细化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尽量对每一篇采访稿件进行精细化修改

在编辑和改稿的过程中,我也从中体会和感受许许多多的情愫。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像是在向我倾诉,期望着通过我去传递和表达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与宽容,将更多关于生命的故事,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关于在这个物欲横流、复杂多变的历史格局中,记录他们「平凡而又渺小」的世界。

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世界,也是我们彼此身影的映照。不管是身处在遥远的内蒙古,还是深邃而贫困的大凉山,抑或九朝古都西安,国家首都北京,甚至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我们的采访,像一只漂洋过海、翻山越岭的鸟儿,穿过层层云雾,来到读者们的面前,向读者们诉说一个又一个成长的故事。

这便是文字的力量,这便是我和千千万万个你,想要触及和抵达灵魂深处,彼此交流、慰藉、欣赏的人生耦合处的风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提及的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