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的海洋里,总有一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脱颖而出。《天行健》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其沉重的题材、丰富的元素和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晚清末年充满传奇色彩的深刻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行健》目前正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双平台热播,开播次日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万,网友点赞该剧“清末民初人物形象刻画逼真”“有质感有深度”。日前,编剧白一骢接受了记者的微信采访,分享了故事创作的心路历程,并讲述了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破守旧去伪善 真实再现乱世众生相

《天行健》主要讲述了晚清末年,身份各异的一行人因机缘卷入一场离奇的寻宝之旅,并在恢弘激荡的历史浪潮中,逐步坚定救国理想的故事。

2000年,白一骢作为编剧之一参与了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改编,从那之后,他就一直想写一个“天龙八部众”的故事,“想拍摄一部群像戏的想法已经酝酿了十年之久。”但在真到剧本撰写阶段,白一骢却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因此,《天行健》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夺宝故事,白一骢是想通过群像戏的方式,表达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无力感,展现不同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和选择。

故事开篇,由尹正饰演的光绪帝站在京师大学堂的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我们面临的局势,是三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我们继续守旧,不敢改革,国家只会越来越衰败。”

剧集开场便成功地塑造了其独特质感,迅速将观众带入了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同时也点明了该剧的主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白一骢看来,“心中之贼有两个,一个是守旧,一个是伪善,人们心中多少都有这两个东西,放到100年前是封建主义,人们想要破除内心深处的桎梏十分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群像戏里有三个关键人物,一个是秦俊杰饰演的门三刀,因维护维新党而入狱的侍卫;一个是刘宇宁饰演的卓不凡,立志将西南少数民族剑派发扬光大,却遇到火器时代到来的异族剑客;一个是庞瀚辰饰演的王地保,寄全家希望于一身却只能当捕快的八股儒生。

除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主角,还有接受了新思想却仍被困在旧社会的格格乌兰珊、懂君主立宪却不懂民主的皇叔淇王、麻木地读着割地赔款的朝廷官员等人,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和多元群像熠熠生辉,撑起丰满的故事线,真实反映了时代浪潮下底层人民生活的众生相。

他们或许英勇无畏,或许懦弱胆怯,但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时代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无力感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悲剧,也引发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网友艾米在看完《天行健》后感叹,“从未想过在历史课本里的内容,会被描绘得如此逼真。”

《天行健》不是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历史,而是尽可能地还原当时人们的真实境遇,编剧将末世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逼真,让观众更具代入感,“这部剧让你感觉剧中人物就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虽然活在乱世,但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正道,原来历史书上展现的那个时代是这个样子的。”

主创团队还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在剧中呈现皮影戏、悬丝傀儡等精彩的非遗文化。每集的片头出现犹如纪录片般的黑白影像,也是由10%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90%是剧组按照历史资料以及纪录片手法重新拍摄的内容融合而成。

《天行健》最终上线的片头足有七八版,白一骢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观众不要跳过片头,这种影视资料做好的片头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快速投入的真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任性”的选择 小众题材剧也能“出圈”

《天行健》的诞生,源于一种任性而坚定的创作理念。在多年的电视剧制作经验中,白一骢渴望尝试一种不同以往、更为深刻和独特的题材。尽管这类题材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甚至有些冷门和小众,但他仍然“任性”地选择了挑战,希望能在品质上有所突破。

在白一骢看来,《天行健》更像是一个孤品,“很难有机会让我如此任性去创作这样一个小众题材,所以很感谢平台和整个主创团队的支持,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剧向观众传达一个破守旧去伪善的核心理念。”

从创作角度来看,整个剧将破守旧和去伪善这两个核心主题贯穿始终。通过这两个主题和剧中人物的命运及选择,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时代洪流下的无奈、无助和悲剧。

在人物塑造上,《天行健》也下足了功夫。三个主要人物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和风骨。白一骢说,“我想呈现的就是人在一个时代洪流下,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与无力对抗现实的一种反差。”

剧中,门三刀既有自己身在朝廷的骄傲,又有对时局无能为力把控的无奈;卓不凡明明有着天下第一的本事,却让旧道德旧思想把自己死死捆绑;王地保熟读大清律例却不懂变通和思考,展示了什么是被八股文禁锢思想的人。他们的命运和选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矛盾,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部剧的‘壳’太厚了”,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白一骢在保留历史剧庄重感的同时,加入了一些悬疑和轻喜剧元素,如寻宝向、感情线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整部剧在保持深刻主题的同时,也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剧本创作上,《天行健》也采用了独特的手法。“剧集前半程通过铺设悬念和紧凑的剧情节奏吸引观众,中期则通过揭示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深化主题,后半程则通过强化市场所需的‘爽感’和主题升华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谈到对该作品的预期,白一骢表示,“如果说文艺创作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那就让它成为其中一支傲然的梅花,这是我所希望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天行健》让我们看到了创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和追求,也让我们在思考中找到了共鸣和启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