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民政局主办的《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民政厅新闻发布厅召开。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做了报告专题发布。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资源(这其中包括社区和家庭)以及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的老年养老三个维度中,精神关爱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北京市政府,特别是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和慰藉,在2009年将“精神关怀”列入北京市“九养政策”并写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27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6万人,占总人口的13.9%;北京市老龄化趋势明显且以空巢独居增多显著。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退休带来的社会角色改变和一些负性事件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被称为老人“三大杀手”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其致病的因素,心理方面的原因已超过生理原因。同时心理疾病还会诱发或加重常见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症等众多疾病。身体与心理疾病相互干扰和影响,使得老人身心健康水平迅速下降。

2012年9月,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协会委托,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林英教授主持,组织了93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共同成立了“关爱老人·共筑心巢”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市精神关怀工作总体框架下,对北京市16个区县60岁以上近3000名老人进行了调查。

北京作为近2000万人口的国际化特大城市,老龄精神关怀总体发展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建立科学的服务标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让夕阳散发幸福的余晖!关爱老人,共筑心巢!

调查报告从问题与现状、数据与分析、对策和改善三个篇章就北京市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需求状况做了详尽阐释。呈现一个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定性研究和动态评价结合、兼具研究和实践价值的报告,试图解读和深化精神关怀北京模式。

研究使用配额抽样方法,研究工具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及需求状况问卷》和《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两部分。通过64个采样点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人群,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2份,有效率为89.75%。各区县样本量在133-197人之间,平均每区县约180人。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精神关怀需求强烈

在“您希望社区给予老年人哪种关怀”这个题目中,老年人的选择依次为:物质支持(29.7%)、精神关怀(27.9%)、社区环境(21.8%)、日常照顾(16.6%)。从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同样重要,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怀迫在眉睫。

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本研究从“举办心理健康公益讲座”、“提供心理健康检查”、“配备专业心理疏导员”、建设“休闲室”、“帮助其他老人”五个方面了解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精神关怀服务”的期望。结果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可以提供这些精神关怀服务。

具体表现为,95.1%的老年人期望社区建设供老年人聊天、放松的“休闲室”;92.8%的老年人愿意帮助其他的老年人;91.2%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定期心理检查服务;89.5%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89%的老年人希望社区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员。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老年人心理健康平均水平高于全国

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全国常模相比,本调查样本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人际、适应、自我、情绪等四个维度分上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在认知维度上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

以全国常模的平均值为心理健康基准水平,计算心理健康指数C(C=500+Z×100)。

1. 心理健康指数在600分以上者心理健康状况优,内部与外部适应均非常协调,占本次调查人群的21.89%,需进一步巩固目前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心理健康指数在400-599分内者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属于正常人的普通水平,占本次调查人群的64.61%,可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学知识,促进心理能力更好发展,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心理健康指数在300-399分内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占本次调查人群的12.63%,除建议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预防发生心理障碍,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4. 心理健康指数在300分以下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属于存在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占本次调查人群的0.87%,应尽早就医,进行临床筛查和诊断,及时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老年人行为偏好及养老意愿

在老年人经常做的事情依次为:

看电视电影(47.7%)、和老人聊天(44.4%)、逛公园(30.3%)、看报(26.1%)、健身(22.2%)、做志愿者(15.8%)、去子女家(13.3%)、养花养宠物(12.8%)、上网(5.2%)、其它(7.3%)。由此可见:看电视电影、和老年人聊天以及逛公园是老年人经常做的事情。

老年人最喜欢的活动依次为:打牌/下棋(29.1%)、唱歌/跳舞(12.9%)、旅游(7.3%)、书法/绘画(3.6%)、钓鱼(1%)、摄影(0.8%)、其它(45.3%)。

从总体上看,老年人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乐群性突出。从性别上来看,男女两性差异显著(x2=217.80,P<0.001),女性更喜欢集体类活动;男性较喜欢个体性活动。从年龄段上来说,存在显著差异(x2=165.22,P<0.001),随年龄增大,老年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小。

快速人口老龄化会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给老人的心理健康工作带来挑战,搞好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工程正是重要选项。结合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对深入开展北京市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对策建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社区扶持、家庭渗透、老人受益”的思路,形成一个“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个人”五位一体的老年人心理关怀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