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王宝钏挖野菜是什么梗”突然空降热搜,话题词引申内涵“要是像王宝钏一样恋爱脑,就要吃十八年野菜”的“苦心”,旋即引发网友“追梗造梗”的狂潮。一周后,关于恋爱脑的衍生讨论依然让很多人乐此不疲,除了何以琛等影视形象,连马思纯、鹿晗等“为爱勇敢”的明星纷纷膝盖中箭……

图源:微博

曾经令人感动的“苦守寒窑十八年”,为何突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恋爱脑”?同时,网友们发现任劳任怨干脏活累活、丈夫另娶还说“无怨无悔”的秦香莲,以及吃了七年不爱吃的笋的何以琛“更恋爱脑”。

但为何在对王宝钏、秦香莲与何以琛的态度上,网友们却表现出了双重标准?一边是把有王宝钏和秦香莲出现的画面截图制作成搞笑的表情包,一边是大呼“何以琛是什么绝世好男人”。

王宝钏究竟哪里恋爱脑?

王宝钏究竟哪里恋爱脑?

剧中,白富美的王宝钏,放着好好的千金小姐不做,为了爱不顾家人反对,宁愿断绝父女关系,也要跑去给薛平贵当乞丐婆。

结果薛平贵外出打仗18年,她就独守空房18年。每天硬生生跑去挖野菜,挖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生活拮据,她还天天地盘算着去哪能找到一些“不用油炒就能好吃的野菜”。

图源:《薛平贵与王宝钏》

王宝钏,为爱牺牲、为爱出走、为爱一心挖野菜、甘心当个冤大头的小姐姐一枚呀。

恨铁不成钢的网友们,看着她被爱蒙蔽双眼的样子,心里浮现了身边某些熟悉的身影……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去吧,去看王宝钏挖野菜吧。”

图源:知乎

一时间,网上到处都是这样的“钏式劝退宣言”。被公认为最新恋爱脑反面教材,这阵挖野菜风波迅速占据了所有人的手机。

很多把“谈恋爱”放在人生第一位的人,坠入爱河后就会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让许多人难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恋爱脑”在大多数语境里都具有贬义色彩的原因。

恋爱脑并没有科学的定义,但在不少文章中都谈到与恋爱脑相似的概念。恋爱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够成熟,无法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通过与另一个人相爱,逃避个人成长、逃避工作、逃避现实、逃避生而为人的孤独。

二是爱情“上头”,失去理智和自我。有的人会对喜欢的人产生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爱情盲目偏差(love-is-blind bias)”。一次次在爱情里受伤,又一次次盲目去爱。在哭诉对方的种种背叛时,还要不断重复着“但Ta对我很好”。

图源:《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

三是爱情成瘾,病理性的不健康状态。看起来ta们深爱着对方,无比看重这段关系,但其实是“恋爱成瘾症(Love addiction)”。Ta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伴侣和关系上,不再关注亲情、友情,甚至也不再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源:《钱断情始》

爱情成瘾者通常在关系中投入大量的幻想,经常有被拯救的情节。Ta们渴望的伴侣,是整个宇宙中唯一一个有能力消除Ta们痛苦,让Ta们感到安全、有价值的人。

当然,有一些人虽然看上去有许多恋爱脑的表现,比如在人生事项的优先级中永远选择爱情、把爱情放在一个比友情、亲情更重要的位置。但与上面几种典型的恋爱脑出发点不同,Ta们把爱情当作自己人生中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选择去爱,而随之而来的任何代价,Ta们都愿意承担。

图源:《何以笙箫默》

就像《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在无法知道赵默笙去向时,拼命努力成为优秀的律师,接受更有影响力的访谈,为了让她更容易看到自己。于是,同样是重视爱情,拼命去爱,为何王宝钏和何以琛舆论环境截然不同。

嘲讽“恋爱脑”的迷思

嘲讽“恋爱脑”的迷思

很多人嘲笑恋爱脑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对爱情怀有恐惧,于是就干脆拒绝爱情,嘲讽重视爱情的人。

与故事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女性角色在做出与男性角色类似的“恋爱脑”行为时,往往会被默认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这些作品的主要受众会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再加上部分观众正是在指责“恋爱脑”这种过度牺牲自我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拥有了避开这个角色的能力,指责越激烈,越感到自己安全。同时,人们又不能摒弃渴望真情的天性,于是拒绝成为“恋爱脑”主体,转而去塑造“恋爱脑”的爱侣。

图源:《新还珠格格》

嘲讽不能解决问题,就像这场“反对恋爱脑”的狂欢发展到后来,不少人在转一张甄嬛的表情包,上面写着“只求荣华富贵,不求一丝真情”。这条微博很典型地表现出在追求“免受伤害”的过程中,不少人开始养成慕强的冷硬心肠,从嘲讽“恋爱脑”到嘲讽为感情付出、嘲讽深情和对爱人的不舍。

将“恋爱脑”的主体性别转换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跳出用牺牲衡量深情、用痛苦歌颂爱的怪圈,我们将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不难发现,在大多数语境中,恋爱脑与女性强相关,女性恋爱脑=娇妻?

随着性别对立日益严重,很多人认为女性主义妨碍两性交往,让爱情本身变成了复杂的悖论——人们很难在厌恶某个群体时,爱其中一个具体的人。实际上调查发现:女性主义观点的伴侣双方都能够享有更幸福、健康和稳定的关系。

图源:《金粉世家》

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对恋爱脑”讨论,也能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人在文艺作品中看到女性、要求女性被塑造为完整的人。

既然如此,何不从根本上打破这种病态的自我牺牲枷锁?

恋爱自由,恋爱脑也自由

恋爱自由,恋爱脑也自由

在这个更多元和开放的时代,曾经的爱情霸权在逐渐瓦解。人们理解并尊重不再选择“爱情至上”的价值观,不再攻击和审判单身的人,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跳出历史环境,单纯用当下的价值观去对比封建时代的女性是不科学的,这或许展现了当下流行的社会思潮,但对人物是不公平的。

图源:《我可能不会爱你》

我们尊重单身的人,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批评勇敢坠入爱河的人,哪怕这段感情不被看好。与其说嘲笑“恋爱脑”是反对爱情至上,倒不如说是在反对为了一个不值得的“渣男”牺牲自我、付出一切,而不是及时止损。从这一点来看,恋爱对象是否值得付出以及能否在恋爱关系中保持人格独立,才是判定“恋爱脑”的重要标准。

有时候,大众对“恋爱脑”的嘲讽,就像另一种莫名其妙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我们不必断情绝爱,也不能嘲笑值得付出的真情,更不要将“恋爱脑”安在客体身上。跳出恋爱脑舆论怪圈,让爱情回到本身的样子:温馨、健康、但也有很多磕磕碰碰。

所以,恋爱自由,恋爱脑也自由。当遇到值得付出的良人,不必在意所谓“恋爱脑”的审判,请狠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