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医疗服务今后将从公立医疗机构中逐步剥离。今天举行的市政协委员年末视察活动中,市卫计委透露,本市将结合公立医院机构逐步缩小特需床位规模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将特需医疗服务剥离进入两个国际医学园区。

沪现有上海国际医学园、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两大医学中心,预计2015年将初具规模。其中,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现已引进11家医疗机构(含4家医学检测)、2家康复体检机构和3所高职院校。其中拥有国际最先进肿瘤技术的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土建和设备安装已完成,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对外营业;国内首家“建管用”分离模式的高端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去年年底整体结构封底,明年一季度有望对外营业。

上海同济宝隆医院已获准审批,此外上海伊丽莎白国际妇产医院、肿瘤医院东院、德舟国际医院、太平护理型养老社区、瑞慈体检和上海洛玛琳达放射治疗中心等项目已签约;国科大药学院、国家儿童健康中心、心血管及肿瘤康复方面的医疗机构正积极推进和洽谈中。这些医疗机构的落户和签约将为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园区正大力推进医疗服务类项目的招商工作,争取高端医疗机构早日入驻。医院类有上海国际眼视光医院、曙光医院等;康复类有泰康人寿、平安康复、安达、DeltaMed康复中心、威特豪斯国际集团(澳)等。

园区为医院配套的五星级酒店将于今年底开工,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和生活配套体系,为高端医疗机构提供平台支撑。今年年内,国际医学园区内将真正出现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疗器械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等多种产业和行业并存的现象。

市卫计委透露,下一步,本市将结合公立医院机构逐步缩小特需床位规模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剥离进入两个国际医学园区的操作办法,提出解决特需服务输出母体医院与医学园区之间的权益分配原则。研究建立医师在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则,促进卫生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以两个园区为“试验田”,按照相应规则,允许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在完成基本医疗任务的基础上,以“合伙人”方式和社会医疗机构合作和执业,并合理分配各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