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高寺镇矛盾纠纷化解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至县高寺镇矛盾纠纷化解现场。

近年来,资阳市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1+4+N”工作体系(即通过建强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婚恋家庭、物业、交通、医疗4个二级解纷站点及N个贯通全域的解纷网络和组织),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资阳模式。

2023年,全市发生各类矛盾纠纷31385件,成功化解31335件,实现99.8%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今年1至4月,全市发生各类矛盾纠纷4283件,99.7%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基层一线,让矛盾纠纷发生地即为化解终点站,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

建平台

打造“一站式”解纷阵地

乐至县高寺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悉,该镇通过采取腾挪、置换等方式,把7间临街门面分别设置为服务管理、群众接待、应急管理、纠纷调解、小镇法官等功能室,搭建起了一个完善的乡镇“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这是资阳市打造市域社会矛盾化解终点站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平台全市已达89个,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全覆盖,推进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体化、实战化、智能化、亲民化“四化”建设。

为织密网格实现“一网汇集”,全市范围内全域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兼职网格员、N名信息收集员,并建立镇、村(网格)、村(居)民小组、院落四级联排体系,常态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重点做好“四户一群”(流动户、拆迁户、脱贫户、婚变户、特殊人群)和“三重点”(重点时段、领域、群体)排查,通过院落梳篦、村(居)民小组过滤、村(社区)收集、镇级全量汇集,定期摸排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隐蔽矛盾,落实“排调结合”,做到应调尽调、就地化解。

在“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中,我市把做好县、乡两级平台作为重点,要求县级平台做到资源整合、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督查督办,组织专业调解力量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实现难事不出县。乡级平台要统筹基层政法力量、社会组织等资源,落实“应调尽调”要求,及时组织排查化解矛盾风险。村(社区)要依托村“两委”、驻村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上报数据信息。市本级要重点抓好统筹协调、提级处置、督办落实,提高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系统性、普遍性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推动市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阵地提质达标。

创机制

行之有效做法好

2023年,安岳县李某与安岳某公司就建设施工引发合同纠纷,法院判决安岳某公司向李某支付工程款1584947元。判决生效后,该公司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受损,无法进行正常融资,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更无力支付判决执行款。

为此,安岳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组织多方协调,运用“惩戒+修复+激励”多元化解矛盾机制,对被执行人依法启动信用修复程序、解除强制措施,让被执行人企业恢复正常运转,分期支付工程款,在保障了申请执行人切身利益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我市还因地制宜,创新推进了诉源治理机制,探索形成了婚恋家事“七三四”工作法和物业纠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小镇法官”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动建立了“诉调”“检调”“警调”“访调”对接,健全完善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解纷途径相互衔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示范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同时建立了亮点职责、首问负责、限时答复、跟踪回访等工作制度,公示窗口办理事项、工作职责、联系方式,让群众一目了然,并明确首位接待者即全程服务者,对一般办理事项做到限时答复、做好解释,办理结果要“一案一回访”,确保化解矛盾纠纷不反弹、不复发。

有成效

靶向攻坚重大纠纷

2023年,乐至县南塔街道八一路居民文某某因厨房主管道漏水,导致污水浸湿居民杨某某的厨房房顶,引起邻里矛盾纠纷。经过社区、街道干部调解,双方达成共同出资维修管道的协议,该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据悉,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会根据纠纷类型、涉及群体、疑难程度,将其划分为小微、一般、复杂、重大4个层次。然后依据建立的邻里纠纷、旅游消费、土地流转等12类矛盾纠纷数据库,精细研判、“对症下药”,采取“1+4”的调解模式因案施策、逐级化解。其中,“1”即群众上门反映组织力量“就地调”;“4”即对当场难以解决或群众未主动来反映的,组织调解员和“小镇法官”等“入户调”、村(社区)干部和当事双方“协商调”、“一站式”中心和涉及职能部门“专业调”、领导包案和专班“联合调”四种模式。

全媒体记者 黄志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