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日前公布多起依法整治“机闹”典型案件,涵盖在飞机上吸烟、霸座、打架斗殴、开启应急舱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机闹”不仅扰乱机舱秩序,可能导致航班备降、返航或者中断运行,损害旅客出行权益,甚至危害飞行安全。打击“机闹”是维护民航运输秩序的需要,也是对人民群众期盼出行安全的回应。

惩治“机闹”,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对民航领域相关违法行为性质和罪名认定作出了细化规定。在法律支撑下,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机闹”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7月以来,全国民航公安机关共处理“机闹”事件669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人次,行政拘留311人次,每百万旅客中扰序行为人占比较专项行动前下降13.2个百分点,有效遏制了“机闹”多发态势,旅客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高。

“机闹”既反映出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漠视他人权利和公共安全,也显示出其对飞行安全规定的无知,文明素养有待提升。治理“机闹”,既要依法严厉打击,还要加大法律法规以及飞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出行者增强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文明守法出行,理性合法维权,防患于未然。

治理“机闹”涉及航司、机场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加强协调,进一步提升联合处置能力。对于不同“机闹”行为,要总结治理经验,优化解决流程,摸索形成快速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航班正常运营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信用管理,进一步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必要时启动“黑名单”限制乘机等措施,以巩固深化打击整治成效。

安全无小事,当前我国民航业正在快速恢复发展,出行旅客日益增多,打击“机闹”、营造和谐出行环境尤其重要。公安部公布典型案件,既是对“机闹”行为的震慑,也是对飞行安全规定的普及,期待以此为契机,带动更多出行者自觉维护航班秩序和公共安全。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