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遍天下,知心能几人?
你站得越高,周围可以落脚的地方就越少,能和你共览胜景的人也就越少——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是如此。
伟大如毛泽东,能真正算得上知心朋友的也寥寥无几。
在党内,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和陈毅,应该算是毛泽东的知心朋友,这几个人对于毛泽东,都好有一比。
朱德——提神醒脑“黄金叶”
毛泽东嗜烟如命。
毛泽东那伟大的头颅,一生未曾停止过对革命的思考,而且是全天候高负荷的运转。
当他在中央面对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错误路线打压时,在雪山草地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时,在延安面对胡宗南大军压境时,在中南海面对鸭绿江战火时……总是云淡风轻地说——来,先给我一支烟!
烟雾升起,那些伟大的脑细胞更加活跃,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一个个最佳方案……
对朱德的感觉,仿佛就是毛泽东离不开的、绝对够提神醒脑的一把“黄金叶”!
在外国记者眼里,他们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孪生天才”,甚至有人误以为“朱毛红军”是一个叫“朱毛”的人领导的红军。
而事实上,在很多时候,两人也真像一个人一般。
- 军事上的优势互补——离不开的“提神烟”
毛泽东军事生涯的辉煌,离不开与朱德的高度契合。
毛泽东擅长高瞻远瞩,定大原则、大方向。朱德则擅长细化落实方案,完善作战细节。两人的思路,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旋转出巨大的威力。
从1927年4月在井冈山砻市会师起,除了三次短暂分开(1929年6—11月,红四军党的“七大”至“九大”;1932年10月—1935年1月,宁都会议至遵义会议;1935年8月—1936年12月,朱德在长征途中被迫和张国焘南下)以外,两人一直并肩作战,经历无数战事,都是在这种模式下合作,可以说珠联璧合。
而恰恰是那三次“朱毛”分离,每一次都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从反面印证了“朱不离毛,毛不离朱”。
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连续四次打破蒋介石的围剿,是朱德和毛泽东在磨合期里交出的完美成绩。也就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和朱德彼此建立了互信互补的合作模式。“朱毛红军”也因此扬名立万,威震八方。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是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是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军事上挑起重担,一口口“朱德牌”香烟,劲道儿十足,很给力。毛泽东得以保持旺盛状态,腾出精力思考大战略、大决策。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朱德经过考察,向毛泽东致电提出“要力争东北,控制热、察”“迅速派人到东北,组织40——60万军队准备对抗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发端,毛泽东深以为然。这一方针的落实,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占得“先手”。
以朱毛二人名义发出的作战电报,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联名,更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联袂。比如两人在延安期间,面对复杂的战争形势,联名致电各战区323封,每一封军事指令都隐含着两人“双剑合璧”的锋芒,为最终取得胜利,共同殚精竭虑。
- 政治上的鼎力相助——离不开的“提劲烟”
井冈山会师的时候,朱德带着8000多人的部队,比毛泽东的部队多七八倍。如果换成张国焘,那肯定要争一下谁说了算了。而朱德不会,两人虽然此前没有共过事儿,但是彼此声气相通,早就英雄惜英雄了。
朱德甘当配角,对毛泽东推崇备至。而且,毛泽东每次从低谷跃起,都少不了朱德的力挺,就像每次面临大事难事,必须来几口烟一般。
毛泽东和朱德在陕北
井冈山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朱德一边为毛泽东鸣不平,一边顶着左倾路线压力,继续贯彻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仍然取得胜利。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的处境非常困难。朱德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毛泽东辩护,并在以后的许多重要布告、宣言中, 仍然以他和毛泽东联名的形式发表, 这对维护毛泽东的威望至关重要。
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失去前委书记职位,去福建永定县养病。朱德说“我同意把老毛请回来,人家说朱毛红军, 朱离不开毛,朱离了毛过不了冬”,朱德的俏皮话里透着真诚。
遵义会议上,朱德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回到中央,做了很有分量的发言。会后,朱德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对康克清说——这次会议开得好, 你等着传达吧!
25年后,朱德回忆起此事仍然热血沸腾,激情赋诗一首, 可见当时的兴奋之情。
群龙得首自腾翔,
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高低能纠正,
天空无限任飞扬。
张国焘在长征中搞分裂的时候,朱德身在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和他一起南下,离开毛泽东。张国焘让朱德表态反对毛泽东,朱德说——要我这个“朱”去反对“毛”, 做不到!
朱德(左二)在延安
1937年11月,王明回到延安。毛泽东的领袖地位遭遇严峻挑战,很长时间处在少数甚至孤立的地位,以致于毛泽东说自己的命令“不出这个窑洞”。关键时刻,朱德再次力挺。朱德从学习真正的马列主义入手,让大家看清王明和毛泽东,谁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党在二十多年奋斗中已经产生了自己的领袖,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这是在历史过程中锻炼出来的,不但在中国,而且世界上都承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所以,我看有些人不要争了。
这些旗帜鲜明的表态,真是提劲儿!
- 理论上的推波助澜——离不开的“醒脑烟”
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里,时常能看到朱德的影子。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毛泽东
比如“游击战”。1913年, 朱德在滇南戡乱剿匪时,就采取“你来了,我就退;你退了,我就追;你停下来,我就打”的战术,特点就是——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泽东在1929年把朱德的这套经验概括总结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升华了游击战术。
比如“持久战”。朱德在1937 年7月发表了的《实现对日抗战》一文,指出“抗战并非易事, 是一个持久战”。他对抗战的持久性及如何进行持久战,作了详细的阐述。后来,毛泽东在窑洞里奋笔疾书《论持久战》,多次让警卫员拿了手稿去征求朱德的意见,这才有了这篇惊世骇俗的预言家一般的文献。
朱德和毛泽东检阅部队
再比如,朱德1947年撰写的《部队工作要走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建设的“三大民主”原则, 同样是在收到朱德关于石家庄战役中的军事民主经验总结报告后,提炼出来的。真正是朱毛不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每当总结这些理论建设的历程时,朱德从不提起自己在其中的突出贡献。
朱德的重要,怎么说都不为过。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唯一能与毛泽东并驾齐驱的只有朱德,唯一与毛泽东一样被人民喊出万岁的只有朱德,其画像能和毛泽东画像挂在一起的,也只有朱德。
中共七大开幕式上悬挂毛泽东和朱德头像
朱德说,自己与毛泽东在一起虽然也有争论,但最后还是顺从了毛泽东的领导。他说“我一生中跟过三个领袖:一个蔡锷,一个孙中山,一个毛主席。毛主席是我跟过的领袖中最好的一个领袖。”
毛泽东则赞誉朱德“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有朱德在,有这手“黄金叶”在,毛泽东就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料敌先机,决胜千里。
陈毅——香茶一杯品诗文
陈毅和毛泽东有着极其相似的气质,开心时,豪放不羁;危难处,剑胆琴心。
朱毛会师的时候,是陈毅和毛泽东的初次会面。毛泽东对陈毅一见如故,过后不久,毛泽东写信给陈毅,信中出现三个“相”——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有事相商。足见毛泽东对陈毅,可真是非一般的感觉。
毛泽东和陈毅
和别的人在一起,毛泽东谈的都是党的大事要事,只有和陈毅在一起的时候,毛泽东可以暂时放下那些事务,聊聊诗词,聊聊创作,让紧张的神经暂时进入另一个维度,放松一下,舒缓一下。就像累极了,泡上一壶茶,焚香品茗,做个心理按摩,好积蓄力量,再战沙场。从这个意义上看,和陈毅相处,如啜香茗。
- ——同唱之香——
诗人在一起,画面顿时风雅了许多。两人在井冈山聊得高兴时,会一起吟诵宋朝陈与义的那首《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青年陈毅
坐中多是豪英!是啊,井冈山会师,的确让毛泽东精神为之振奋,又得一陈毅这样的“诗友”,满心欢然。
- ——互粉之香——
陈毅以新诗见长,而毛泽东则工于长短句。两人经常互相交换作品,互相品鉴欣赏。
陈毅(左三)在开国大典上
毛泽东写下《西江月 井冈山》,陈毅是第一读者,当时他的感觉是——天!词还可以这么写啊!一下子,被它的“选调之当、遣词之工、描绘之切”所折服。陈毅多年以后再读这首词,还专门题跋说——读此词令人增长志气,可视敌人如草芥。
毛泽东把古典曲牌和现代革命结合的水乳交融,陈毅佩服得五体投地。毛泽东看他这么喜欢,就专门送给他一副手迹。可惜,战乱频仍,手迹丢失,让陈毅很是痛心。
1946年陈毅来到杨家沟,和毛泽东聊起孟良崮和莱芜大捷。毛泽东问陈毅——打了胜仗怎么能不做诗呢?
陈毅眉毛一扬说——主席,当然做了的。随口吟诵《莱芜大捷》。
淄博莱芜血战红,
我军又猎泰山东。
百千万众擒群虎,
七十二崮志伟功。
鲁中霁雪明飞帜,
渤海洪波唱大风。
堪笑顽酋成面缚,
叩头请罪詈元凶。
毛泽东听罢,连声赞叹——好诗!好诗!
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右三)陪同毛泽东视察
陈毅的《梅岭三章》也让毛泽东赞不绝口,对陈毅的诗作,毛泽东的评价是——大气磅礴。而这恰恰也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典型特征,两人在风格上都属于豪放派吧。
- ——交流之香——
毛泽东和陈毅之间的通信,有很多是探讨诗词创作的。有时候陈毅干脆向毛泽东寄去作品,请他修改。
解放后,陈毅经常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作,毛泽东每篇必读。一旦陈毅“停更”,毛泽东就会关心地问他怎么不写诗了。
1964年,陈毅作为外交部长出访亚非六国。毛泽东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陈毅的诗作,等陈毅一回来就“要账”。陈毅就把一组五言律诗《六国之行》寄呈毛泽东,并请毛泽东修改。
毛泽东给陈毅的回信
毛泽东谦虚地说——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但是,看了毛泽东气吞山河的《七律 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大作,谁能说毛泽东对诗作外行呢?
毛泽东对《六国之行》进行了润色。其中一首《西行》,毛泽东过手之后是这个样子——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这应该算两人合作吧,里面明显能看出毛泽东的气魄来。
陈毅和周恩来参加外事活动
可以说,陈毅绝对是毛泽东的铁粉儿。当年,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一出,高山仰止。陈毅在1946年2月读到这首词,精神大振,激起创作冲动,一下子写了三首词来唱和。
其中一首《沁园春 和咏雪词》如下:
两阕新词,
毛唱柳和,
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
雄风浩浩;
诗怀如海,
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
文余问政,
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
看回天身手,
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
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
涤瑕荡垢;
江淮斤运,
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
麦苗露翠,
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
待桃红柳绿,
放眼明朝。
多年以后,他还把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装裱成中堂,挂在家里,不仅自己天天欣赏,还经常把孩子们叫过来一起读一读,可见陈毅对这首词的喜爱之情。
陈毅夫妇
有这样一位不仅可以共走革命路,而且还可以交流诗词、排解文化孤独的诗友,对毛泽东来说尤为重要。
陈毅应该是和毛泽东私交最深的一位开国元勋了。长征时,陈毅留在苏区,毛泽东把岳父岳母、小儿子毛毛、毛泽覃、贺怡都托付给陈毅安排,临难请托,足见两人信任至深。
在陕北,只要陈毅到了,毛泽东的窑洞里必然欢声笑语,轻松了许多。
陈毅对于毛泽东,就仿佛那杯清茶,闻之沁人心脾,啜之烦恼全无。
彭德怀——相逢意气为君饮
彭德怀和毛泽东都是湖南湘潭人,和毛泽东一样喜欢看《水浒传》。当年,黄公略问他——像水浒里的哪个人物。彭德怀说——有些类似李逵。
彭德怀
脾气暴烈、举止粗犷、心底无私、口无遮拦,这些“李逵式”性格,在毛泽东看来,有几分可爱。就像一杯烈酒,呷一口,火烧火燎,过瘾!
- ——横刀立马令人目醉——
第一次攻打长沙,彭德怀创造了红军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是红军攻陷省会城市的唯一一次胜仗。
井冈山反围剿,彭德怀忽而急先锋,忽而铁后卫,把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
血战湘江时,彭德怀把指挥部设在离渡口只有几百米远的祠堂里,在敌军火力网内,亲自指挥这场关系重大、异常残酷的战斗。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尾随红军的马鸿宾、马鸿逵和东北军的骑兵部队又来进犯。毛泽东说——我们要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二话不说,回过头把三个军团打得落荒而逃,就此终结了敌人的追剿。
延安保卫战,彭德怀和十倍于自己的胡宗南部周旋,连战连捷。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毛泽东兴奋地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更别说抗美援朝时,林彪退缩,众人狐疑,唯有彭德怀站出来支持毛泽东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随即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得不可一世的美军不得不签下停战协议。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
山高路险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赞叹着彭德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毛泽东不觉一次次沉醉。
- ——肝胆相照令人心醉——
彭德怀对毛泽东的敬仰,来自井冈山高扬的红旗。平江起义后,彭德怀立即和滕代远等人积极与井冈山联系,身心俱向往之。
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是在井冈山宁岗县茨坪一家农民的家里。彭德怀在自述里写到——毛泽东用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湘潭口音热情地说:你也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我们要在一起战斗了!
青年彭德怀
过了几天,毛泽东专开会传达中共六大精神。他讲起革命道理来深入浅出,很接地气。彭德怀近距离接触毛泽东,除了敬仰就是更加敬仰。那天,正好是彭德怀三十周岁生日,用彭德怀的话说——是我半生受教育最大的一次。
自此,彭德怀对毛泽东一片赤诚,肝胆相照。
富田事变后,在1930年12月,三军团前委秘书长周高潮接到一封据说是毛泽东写给古柏(毛泽东秘书)的信,信中说“要在审讯AB团的时候,逼供出彭德怀也是AB团,我们的事情就好办了……”,周赶紧把信呈彭德怀。彭德怀看了信,问周:“送信的人呢?”周说:“在外面呢。”彭说:“请他进来。”周转身出去。
彭德怀看着信上特征明显的毛体字,心里琢磨“这样的信送给我,明摆着是要把毛泽东孤立起来,造成红军的分裂。”彭德怀回想毛泽东一直以来光明磊落的言行,绝不会是阴谋家,初步断定信是伪造的。
彭德怀检阅志愿军
半个小时后,周才进来说:“人已经走了,追也没追上。”彭说:“是个什么样的人?”周说:“很普通的一个农民。”彭德怀心想:“这么重要的信,派个普通人送,又不见面商谈,又不要回信和收条,更证明这是个阴谋!”
当时,街上还出现了“拥护朱彭黄,打倒毛XX”的标语,还有近万言的“告同志和民众书”,开篇就是“党内大难到了,毛XX叛变投敌……”。
彭德怀立即着手起草一份宣言,并开会讨论,统一思想,表示坚决拥护毛泽东,反对分裂。第二天,专门邀请毛泽东过来讲话,展示了彭德怀和毛泽东之间牢不可破的信任,迅速粉碎了敌对势力的阴谋。
- ——金刚怒目令人神醉——
李德取代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以来,和敌军打阵地战、消耗战,损失惨重。红军官兵怨声载道。彭德怀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憋了一肚子火。
广昌战役后,博古、李德让彭德怀到瑞金谈话。
彭德怀动员百团大战
一见面,李德还是说他那一套。彭德怀不顾个人安危,拍着桌子大骂“你们的作战指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从四次反围剿以来,就没有打过一次好仗!……现在每战都在和敌人拼消耗,敌有全国政权和帝国主义帮助,而我靠取之于敌,你完全不懂这个道理!……如果不是红军高度自觉,一三军团早被你送掉了!你这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伍修权在旁边翻译了一通,彭德怀看李德听完没有生气,知道伍修权没有全译出来,就让杨尚昆重新翻译,一个字都别漏。
李德这回一听,暴跳如雷,大骂彭德怀“封建!封建!”,彭德怀骂他“无耻下流!”。这是在替红军骂,也是在替毛泽东骂。
彭德怀和毛泽东
彭德怀骂完架后,做好了随时受公审、开除党籍甚至枪毙的准备,好一个忠肝义胆!
彭德怀和毛泽东见面互相直呼“老毛”和“老彭”,几十年不变,他也是最晚一个改口称“毛主席”的,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遗憾的是,这“酒”喝到二十多年之后,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和毛泽东正面爆发严重冲突。“酒”太烈,两人都有些“上头”了。
周恩来——君子之交淡如水
周恩来和毛泽东的关系,可以说是世界政坛上的一个传奇,他们半个多世纪的阶级友情,珠联璧合,密不可分。
但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似乎又没有那么热烈的互动,所有的肢体语言仅仅是握手而已。
两人之间似乎不需要更多的表示,一个眼神,“你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水却是毛泽东须臾离不了的。
- ——至澈之水,慧眼识英——
在当时的中央高层里,周恩来最早看到了毛泽东的价值,并多次力排众议,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周恩来所作的《军事报告》中, 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队伍状况作了重点介绍并特别指出:“毛朱的游击队, 军阀对他们没有办法。”
同年11月28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共产国际的报告》中, 又强调说:“惟朱毛在湘赣边境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此后,更是在很多场合宣传井冈山和毛泽东,提高了毛泽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光是声援,周恩来还着手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切实支援。他多次指派干部到井冈山, 多次协调赣湘省委帮助解决敌人封锁下通讯、食盐、药材的困难 。
通过几次反围剿,周恩来逐渐被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所折服,注意给他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
1929年,红四军危机时,毛泽东落选。周恩来通过“九月来信”对毛泽东给予了充分支持,明确毛泽东继续担任前委书记。
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 有人提出要把毛泽东召回后方, 由周恩来负军事全责。周恩来不同意, 他说毛泽东 “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 对战争有帮助”。
- ——至善之水,推位让贤——
长征路上,周恩来开始琢磨让毛泽东全权处理军务了。
1934年12月12日,湖南通道会议上,周恩来没有征求李德意见,让毛泽东参加了会议讨论。
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上,周恩来再次邀请毛泽东出席,并最终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西进贵州。
会后, 周恩来和李德吵得很厉害,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气得把桌子一拍,桌上的马灯被震倒熄灭,才把李德镇住了。
李德(奥托·布劳恩)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周恩来的支持至关重要。毛泽东后来曾经对贺子珍说过:“如果周恩来不同意, 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1935年8月19日,沙窝会议决定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
1935年11月3日,甘泉县下寺湾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从此,毛泽东从周恩来的下级变成上级。一个让之甘心,一个受之坦然。为什么?只因他们是君子之交,一切都是为了中国革命,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
- ——至刚之水,鞠躬尽瘁——
水既是百转千回的至柔之物,却又是无坚不摧的至刚之物。
在转变为毛泽东的配角后,周恩来在作战、建设和外交上,都把他至柔至刚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毛泽东和周恩来
作战上殚精竭虑。红军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打胜仗靠的是毛主席战略方针路线, 但每次战役的布置、使战争胜利是靠周副主席指挥。”
毛泽东也说过:“恩来同志是我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主要助手。”
何止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周恩来每晚到总参谋部作战室听汇报,对作战双方,特别是志愿军团一级的情况了如指掌。志愿军每天的请示,都由周恩来首先处理。重大问题,周恩来都是先准备好方案,再向毛泽东请示。
停战谈判开始后,周恩来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白天处理“打”的事儿,晚上处理“谈”的事儿。
前方来电请示需要及时回复,周恩来经常一气呵成拟出上千字、几千字的电文,毛泽东看后几乎一字不改就发出去了。两人之间,默契如此。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握手
建设上呕心沥血。新中国百废待兴,周恩来作为国务院总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把毛泽东的大战略大方针落实到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
外交上长袖善舞。兼职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更是在国际舞台上表现非凡。毛泽东在国际交往中,都只谈大方向甚至谈哲学,遇到具体问题就说——这些事儿和周恩来谈。
两人一个大开大合,一个儒雅精致,为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撑起了一片天。
敬爱的周总理
水利万物而不争,周恩来就是这样,甘心在毛泽东身旁,以一个执行者的形象出现,不在乎隐藏自己所有的锋芒。
- ——结语——
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能拥有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和陈毅这样,如烟、如水、如酒、如茶的友谊,毛泽东这一生足矣!
这是毛泽东的幸运,也是中国的幸运。如果没有那段特殊年代,毛泽东和他们之间的友谊会划上一个最圆满的句号。只可惜,历史风云变幻,令人唏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