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重要节气“冬至”节气要到了,在古代又被叫作“日短”、“日短至”、“日南至”等,是我国最早测定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就被古人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出来了,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测算,发现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科,太阳高度角最小,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这天过后不再往南走了,而是开始走“回头路”了,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太阳光逐渐增强。因此,这天成为北半球各地一年中自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人新的循环。并且,“子月”里有两个节气,分别是月初的大雪节气和月中的冬至节气,对应的“十二消息卦中”的“复卦”,是由上面5根阴爻和下面1根阳爻组成。
这1根阳爻是由立冬和小雪节气时慢慢升上来的,因此,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升发渐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今年冬至不一般,交节这天公历上12月21日,农历上是十一月二十一,2024年之后,下一次公历是12月21日同时农历也是十一月二十一的冬至,要等到2081年。因此,说今年冬至“六十年不遇”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今年冬至这天有“三大特点”与往年大不同,能够预判接下来冬天的冷暖。那么,这3个特点具体指什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第一大特点:今年冬至在“月尾”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的组成部分,并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其中,岁首是立春,月首是交节日,如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冬至节气的最后一天是“子月”的最后一天。而干支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规律基础制定,年的长度等同“回归年”。所以,我们看到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上是比较固定的,前后不差1-2日。
但节气对应的农历日期就没那么固定的,有的年份在“月头”(上旬),有的年份在“月中”(中旬),有的年份在“月尾”(下旬)。
今年的冬至是交节在农历十一月廿一日,落在了农历十一月的下旬,是民间说法中的在“月尾”。
老话说“冬在头,卖被去置牛;冬在中,十个牛栏九个空;冬在尾,卖牛去买被。”今年是冬至在“月尾”,预示着今年冬天,冬至后可能会相对常年偏冷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大特点:今年冬至是“晚冬至”
民间把冬至交节时间落在午时之前称为是“早冬至”,把冬至交节时间落在午时之后称为是“晚冬至”。
今年冬至交节在公历12月21日这天的17点20分20秒,是民间说法中的“晚冬至”。老话说“早冬至穿单衣,晚冬至冻死牛”“冬至来得早,三九穿单衣;冬至来得晚,三九三层棉”,意味着今年冬至后“三九天”可能会较常年偏冷。
第三个特点:今年冬至数九是“公九”
由于冬至前后冷暖变化不明显,“交九”早晚几天、气温高低几摄氏度没多大区别。因此,现在“数九”就从冬至这天开始了!
从冬至这天开始,九天为“一九”,再往后数九天为“二九”,数完“九九”,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了。
按民间的说法,冬至数九也是“公母”的,即把冬至这天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单数”的,称为是“公九”,把对应农历日期为“双数”的称为是“母九”。
今年冬至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十一月廿一,显然是“公九”。老话说“公九冻死牛,母九穿单衣”,预示着今年冬至后比较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认为冬至这天是阴阳相争的一天,是判断冬天冷暖的好时机,留下了很多相关农谚,分享几句,看看准不准:
1、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2、冬至比较暖,烤火到小满;
3、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4、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5、冬至雪纷纷,冬天雨雪多;
6、冬至雨淋淋,春节好天空;
7、冬至北风吹,三九冻死牛;
8、冬至暖烘烘,冬天不穿袄;
9、冬至在月尾,干寒冻死;
10、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以上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通过千百年来细微观察和记录总结出来的,虽然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但毕竟是经验结晶,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可以先收藏起来,过后对照一下,看看还准不准了!
#2025年冬至有啥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