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我市召开“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情况。目前全市疫情形势虽然存在复杂性,但总体可防可控,省会多部门正紧密协作,全力做好全市应急保障。

现有确诊病例最大66岁 最小2岁

截至1月7日上午8时,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病例42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二七区15例,中原区13例,管城区6例,金水区2例,航空港区4例,郑东新区1例,高新区1例。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2岁。

目前确诊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

目前,我市确诊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病情平稳。为提高确诊患者救治效果,定点医院实施专家组联合会诊、多平台学科联合查房以及省内外远程会诊等多种模式,制定“中西医结合、一人一策和一人一案”精准救治策略,注重提前干预和基础疾病的同步治疗,同时也注重精神心理和免疫状态的调节。

全市设置6398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位

统计显示,截至1月7日2时,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已全部结束,全市共检测1176.4887万人。1月7日上午9时,郑州市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已全面启动,当日下午3时完成采样,拟于1月8日9时完成全部检测工作。全市共投入3.3万余名采样人员,设置了6398个采样点位。

全员核酸检测采检对象为郑州市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等。

我市将实施多轮滚动全员核酸检测

为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清零和全域清零,我市计划通过多轮滚动全员核酸检测实现起底捞干。需要提醒的是,对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的居民,健康码将被标记为黄码,并按照相关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提醒市民积极参加核酸检测,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郑州已组建妇产科应急后备救治队

市区内指定郑州人民医院、各县(市)和上街区各指定一家具备隔离观察条件的医疗机构,为封控、管控区域群众以及隔离观察人员提供诊疗服务,做好发热等相关病例、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手术、孕产妇等有紧急就医需求患者的诊疗工作。针对围产期保健、剖宫产手术等人数较多情况,郑州人民医院已组建妇产科应急后备救治队伍,全力做好孕产妇服务。

针对封控、管控区域群众以及隔离观察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罹患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急危重症需送医救治的,由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荥阳院区集中收治。

异地来郑就医需提前确认自身居住地风险等级

针对外地市群众来郑就医问题,根据郑州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从省内低风险地区来郑就医,不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就医时按照医疗机构要求检测核酸。从省外来郑就医,则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有效证明的,需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隔离管控措施。原则上,省内外中高风险及关联区域的人员不允许入郑就医,确需就医的由卫生防治部门指导相关医疗机构接诊救治,就诊结束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

提醒异地来郑就医人员,请提前了解患者居住地的疫情风险等级,准备好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免影响及时就医。

中小学校如需停课将即时启动线上教学

如需停课,将严格报批流程,请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措施全面做好停课期间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处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以及其他暂时不能返家的学生,一律在校内实行封闭管理。学校做好留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保障。

此外,全市将严查隐形变异培训活动,确保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停止线下教学活动。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辉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