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医生,有居民在核酸采集过程中疑似下颌脱位!急需帮忙。”1月16日,郑州市七院骨科医生汪贺轩正在支援核酸采集工作时接到求助信息,他立即赶到现场紧急施救,很快为下巴脱臼的小伙儿成功复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郑州七院核酸采集医疗队的一员,1月16日,骨二科医生汪贺轩随队在经开区进行核酸采集任务。上午9时许,临近采集点的同事突然打来求助电话,“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在配合核酸采样后,疑似出现了下颌脱位,嘴巴合不上,需要帮忙!”作为具有多年经验的骨科医生,汪贺轩随即将手头工作交接后立刻赶到现场。

“见到患者后,现场经过简单的检查,初步诊断是右侧颞下颌关节脱位,也就是俗称的下巴脱臼。这是我们骨科常见的脱位,也是临床经常遇到、经常诊治的一种疾病。”随即,汪贺轩戴上橡胶手套,很熟练地给小伙子做了手法复位,整个复位过程不过几秒钟。

经过了解,这已经是小伙子第二次出现下颌脱位。在现场,七院心内科护士长孟祥蓓说,“医生复位后,小伙子很快就恢复了,后续进一步的诊治还需要口腔科专家会诊,有需要我们会帮他预约。”

据汪贺轩介绍,颞下颌关节脱位以急性前脱位为主,主要是由于开口的程度过大导致的,例如打呵欠、唱歌、大笑、吃饭时嘴巴张得过大、较长时间嘴巴大张等。急性前脱位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及恢复,可出现复发性脱位。医生建议,遇到下颌脱位时,患者首先不要惊慌,但也不建议自行进行复位,而应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同时,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复位之后不能马上大笑、大张嘴、吃硬物,需要提醒大家平时吃东西时注意不要只用一侧咀嚼。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通讯员 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