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就是沿海

腹地也是前沿

豫货通江达海 港口“双雄”崛起

2022年2月15日至1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信阳市进行调研,实地查看了淮滨港的航运情况,听取临港经济发展规划汇报,强调要做强做优临港经济,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2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客户端民生频道

推出系列短视频

《“创”未来,“新”出彩!一起向未来

献礼全国两会

今天将播出第五篇《通江达海

我们一起来关注

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淮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滨古称“乌龙集”,是依托淮河航运兴起的小镇,曾有“南通余杭,北达涿郡”的航运记载,是中原地区的“出海大通道”。

今年1月4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正式通航。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它既是历史上著名的水运码头,同时也是冉冉升起的内河航运“新星”,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港”。

信阳淮滨港共规划建设20个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可达2080万吨。目前已开通淮滨至淮安港、嘉兴乍浦港、连云港三条航线,未来将与更多港口对接通航,以此来实现与郑欧班列水铁联运,无缝对接。

随着淮滨港的通航发展,越来越多的船民开始聚集于此,在这里创造他们的水上人家。

90后船民刘永俊夫妇是安徽阜阳人,有时到长江跑船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在他眼里,“船就是家,家就是船”。小刘说,如果淮滨港发展得好,他们就可以跑河南淮滨到安徽临淮的短线,这样也能多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

俗话说,十船三淮滨。淮滨港现有船台240个,具有年产1—5千吨钢质货船600艘的生产能力,年产值10多亿元。

在淮滨港临岸的十里船厂,就有这样一位女船工,焊接技术过硬,造船二十余年一丝不苟,而且对年轻工人毫无保留。

自开航以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淮滨中心港累计完成货运吞吐量20.4万吨,集装箱218标箱。

其中,粮食、天然碱、黄砂、户外家具、珍珠岩等货种沿淮河下行而去,通江达海,远销海外。临港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为不少人提供了返乡工作的机会。

“淮”抱天下,“滨”至如归。

现如今,淮滨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城市转型发展,实现河南人的通江达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