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早上,河南焦作朝阳南路一处挂着“免费爱心粥”牌子的门面前排起了长队,店面内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开始为排队的人打粥、分发早餐。

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了9年。

“免费爱心粥”的创始人金保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免费为当地环卫工、孤寡老人、务工人员等发放早餐,已经坚持3000余天,累计发放20多万份。接下来,他打算坚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年坚持送免费早餐

这是一处约40平方米的临街门店,店内就是厨房。爱心早餐做好后,志愿者会在门口支起桌子为需要的人分发早餐,除了粥之外,还有馒头、油条等。

“以前会在门口摆起桌椅板凳,人们可以坐下慢慢吃,从疫情开始后就只能带走了。”“免费爱心粥”的创始人金保彦说,3月6日是他们发放爱心早餐的第3006天,虽然不能坐下吃,但来领取爱心早餐的人并未减少。

金保彦今年40岁,老家在河南南阳。他说自己大学时就有做公益的想法,2006年开始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公益,主要是看望孤寡老人,为农村的贫困家庭送些米面衣物。

“有时候我们看望老人会起得比较早,在街上遇到工作的环卫工,就问他们早餐怎么解决,大部分都是自己带,或者在街上买。”金保彦说,一顿早餐要吃饱,在饭店怎么也得好几块,对收入不高的人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当时他萌生做免费早餐的想法,但一直到2013年开始正式施行。

2013年11月10日,金保彦和五六位志愿者开了这家“免费爱心粥”,一直坚持了9年。

金保彦介绍,他们需要凌晨4时许到店里熬粥、炒菜、蒸馒头等,早上6时30分许开门发放爱心早餐,因为他们白天还需要上班,所以通常只会开门到早上8时许。“刚开始那段时间真的是非常累,下班后我们还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准备第二天的食材,晚上七八点就睡觉了。我现在回想都不知道那时候怎么熬过来的,只能说那时候年轻力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观察一个月后加入

金保彦说,最开始他们只有六七个志愿者,要很早起来熬粥,还要上班维持开支,身体几乎透支,全靠一腔热血支撑。慢慢地“免费爱心粥”在当地越传越广,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也有更多的人捐款捐物。

“也有人不信我们是天天发放免费早餐,有一个人每天早上都来看,他既不领早餐,也不帮忙,就每天来看我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做公益。看了一个月后,他也主动成为了志愿者。”金保彦说,如今固定的志愿者有60人左右,包括各行各业的,年龄最大的超过60岁。

志愿者增加以后,实行轮班制,大家轮流前往制作早餐,每人每周去一次即可,“这样我们志愿者不用那么累,也能平衡好工作和爱心事业。”金保彦介绍,白天需要上班的,服务到8时便正常去上班;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可以多服务一会,留下打扫卫生或是准备次日食材。而上午以后,粥店通常都是关门的。

金保彦介绍,在高峰时期,“免费爱心粥”一天会发放100份左右,少的时候也会有60份左右,每月支出大约在6000元到8000元,主要是房租水电和食材。经过统计,9年来大约送出了20多万份免费早餐,经费都来源于志愿者和社会的捐助,志愿者会固定每月捐出一笔钱,全凭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会捐款捐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温暖城市更多的人”

“2018年左右,我们曾经也开过第二家爱心早餐屋,但人员和资金分散后并不容易运营,维持了一年多,刚好赶上疫情,就把第二家关了。”金保彦说,目前这家“免费爱心粥”的收支平衡,志愿者固定且人数合适,轮班的模式也适合长期运营。

金保彦介绍,除了固定的志愿者之外,还有很多临时的,每年寒暑假,河南理工大学都会有固定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帮忙,周末还有当地的中学生赶来,他们也能缓解志愿者的压力。

“免费爱心粥”志愿者团队除了发放免费早餐外,还会对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最近就有一个人找到我们说,他出来打工钱包丢了,我们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还给了200元路费。”金保彦回忆,他们这样帮助的人还很多,比如爱心人士捐赠的米面太多,他们会送一部分到较为困难的家庭中去。

金保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保彦

“一件事做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可能会有人说是假的,但做10年肯定不会有人再说是假的。”金保彦表示,这家爱心早餐屋他会一直开下去。

目前,“免费爱心粥”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慈善事业。据焦作日报报道,2015年,该项目便先后被焦作市慈善总会乐施助养中心确定为理事单位,他们的志愿者团队被焦作市儿童福利院授予“大爱无言厚德育人”称号,在解放区首届“中国梦·解放情最美解放人”评选活动中获得“最美解放人”称号。金保彦的善举甚至成为了郑州某中学的期末考试素材。

“希望免费早餐能温暖城市更多的人,爱心早餐屋成为城市温暖的角落,不管哪一天,看到这里的灯光亮起就能吃到一顿热乎的早餐。”金保彦说。

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