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开始申报评审了,和以往相比,今年的职称评审有十个方面的变化。5月26日,记者从郑州市人社局获此消息。

据介绍,我省卫生系列的职称评价是自2000年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考评结合的评聘体制,对调动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也凸显出各种问题。今年,结合我省实际,对现行申报评审条件进行修订。

郑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到,今年,我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与之前相比,新的职称评价条件变化比较大,涉及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主要有10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突出医德医风评价

把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钻研医术、弘扬医德、匡正医风。任期内有严重违反医德、学术道德行为等情形,不得申报。

变化二:突出临床实践导向

将门诊工作量、出院人数、出院患者手术人次等临床工作数量作为医师晋升职称的“门槛”条件,将病案作为评价临床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设置病种覆盖率、手术人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对医师的临床工作质量和执业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变化三: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

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不将人才荣誉性称号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职称评审重点从对论文、科研成果的评价转向对临床工作量、病案和专题报告等临床工作业绩的评价。

变化四: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

代表本人最高水平的临床病案、手术/操作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论文、卫生健康标准、行业技术规范、技术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

变化五:重视临床工作实践积累

硕士、博士学历申报副高级职称的任职年限均需要达到5年以上,与本科学历一视同仁,鼓励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变化六:向基层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扩大基层申报评审条件适用范围,将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管或审批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位于县(含县级市,不含区)域内的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层适用范围。

突出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的评价,申报基层副高级职称只需提交代表本人最高水平的临床病案、手术/操作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等一项业绩条件。

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以及村卫生室人员申报乡镇社区副高级职称的,结合实际以工作时间代替工作量,参评学历放宽至中专学历,任职年限提前1年,业务水平考试单独划分合格分数线(150)。长期扎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执业医师,取得中级职称后继续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服务,连续聘任满10年的,可通过职称“绿色通道”申报乡镇社区副主任医师,其中申报全科医学专业的,可免予高级职称业务考试。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工作25年的执业医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通过职称“绿色通道”申报乡镇社区副主任医师。

变化七:助推健康科普工作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原行动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要求,将健康科普活动纳入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变化八:实行分级分类评价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申报评审条件分为全省申报评审条件和基层申报评审条件,基层申报评审条件中增加了乡镇社区副高级职称的条件。同时,根据岗位情况,按医疗类、护理类、药学类、技术类分别制定了申报评审条件,并划分了适用专业,医疗类包括79个专业,护理类包括6个专业,药学类包括2个专业,技术类包括17个专业。

变化九:下基层对口支援工作政策更加明确

文件规定:申报临床、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口腔类别副主任医师的,聘任主治医师以来应按有关规定完成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城市三级医院医师申报副主任医师前,须到县医院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医师申报副主任医师前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聘任现职称以来到省内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或省外同级医疗卫生机构脱产进修。其中申报主任医师须累计满3个月,申报副主任医师须累计满6个月。

变化十: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将探索实行业务水平考试成绩、临床工作量、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业绩成果等评价要素相结合的量化评价办法。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通讯员 付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