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增加岗位、加大培训力度……16条“硬核”措施为就业保驾护航。记者昨日从河南省人社厅获悉,省政府印发《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对此工作进行部署。

稳市场主体稳就业

加大税费减免力度。顶格执行“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将范围扩大至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进度,确保2022年6月底前中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全部退还到位。

加大“降、返、缓”政策支持力度。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3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费政策延至2022年底,扩围政策按国家规定执行。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2021年7月1日以来贷款到期但还本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机构应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安排,还本日期最长可延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500亿元。

拓宽渠道增就业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活动,加快推进省重点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努力开发3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2022年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以上。对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

抓重点群体保就业

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力度。实施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3322”计划,即企业吸纳33万人、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20万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20万人。

加大基层项目招募力度,组织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基层项目,招募人数不少于2.2万名。教育、卫生岗位在2021年招聘计划的基础上增加20%,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由1000人增加为2000人。对当年新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稳定大学生应征入伍规模。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确保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

加大转移就业力度,支持零工市场建设。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评选表彰150个优秀农民工、50个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建设3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培训示范基地,省财政给予每个项目资金50万~200万元。在满足本地用工基础上,开展“豫见·长三角”“豫见·珠三角”系列活动,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2022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加大返乡下乡创业力度。实施“豫商豫才回归工程”。评审认定一批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奖补50万元。评审认定一批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项目,每个项目奖补10万~15万元。选树100个返乡创业之星,每人奖励1万元,2022年促进返乡创业15万人。

加大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将防疫宣传、防疫消杀、疫情监测、医护辅助岗位纳入临时性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范围,临时性岗位设置时限不超过3个月。强化脱贫人口就业帮扶,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210万人。

强技能培训促就业

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点组织停工待岗职工参加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加大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城镇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按规定给予技能培训补贴。

扩大就业见习规模。2022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0万个以上。在全面落实就业见习有关补贴的基础上,对年度吸纳见习人员超过100人、留用率超过70%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就业见习单位,优先评定为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按规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

优就业服务帮就业

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支持直播带岗、空中宣讲、视频面试等线上服务。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成功介绍就业的按规定给予每人300元的一次性职业介绍补贴。

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强化权益维护,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加强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类就业歧视和限制性规定,维护公平的就业秩序。健全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

压实责任抓就业

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市、县级投入资金占上级及本级投入资金之和的比例低于20%的,不作为激励就业先进地区。对当年省分配下达各地的资金,截至当年10月底实际支出低于90%的要作出专题说明;对年底没有形成实际支出的结余资金,在下年度分配时予以扣减。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孙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