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好百姓“救命钱”!河南职工医保每年约90亿元个人账户资金转为统筹基金

7月5日,记者从河南省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涉及到千万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后,职工门诊待遇保障将原来的个人积累式保障转变为基金共济式保障。

具体来说,新政实施后,职工医保制度保障模式进一步优化。长期以来,职工医保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统筹基金管大病,个人账户管小病”。但是,由于原来的职工个人账户不具有共济性,形成参保人员之间积累结果差距很大。此次改革通过调整统账结构,将个人账户由积累式转为互助共济式,同步实施职工门诊统筹,用于对人民群众门诊医疗费用的保障,保障范围由原来的保住院和门诊大病拓展到普通门诊,形成了全链条的医疗费用保障体系,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新政实施后,职工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将大幅提高。本次改革调整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同时改进了个人账户计入方法,在不改变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模式、不增加单位和个人的缴费项目的基础上,每年约90亿元的个人账户资金转为统筹基金,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加强门诊共济保障,提高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门诊待遇保障水平,让医保基金更好的用于那些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身上,特别是用在退休人员身上。比如,2021年,全省职工医保基金当年筹集566.3亿元,统筹基金支出303.6亿元。改革后,预计的支出为393.6亿元,增加的统筹基金支出使基金的使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新政实施后,基层医疗资源将逐渐激活。改革后,职工门诊费用从不报销到可以报销50%以上,人民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就医,没有报销门槛,报销比例在60%以上,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度降低。通过门诊共济机制的建立,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见习记者 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