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欣赏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古代战争,具身感受岳飞以少胜多大斩铁浮屠的酣畅,漫步在孟元老笔下GDP领先世界、繁华绚烂的大宋东京城……”这些现在只是仅存于书中的幻想,即将在“元豫宙”中变为沉浸式体验。

一直积极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强化数字赋能的河南文旅传出最新消息:将开展“元豫宙”数字新基建。据悉,7月18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网易集团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承办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河南郑州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河南文旅此次开建“元豫宙”,我们专访到了元透社董事长、中国未来研究会元宇宙与未来产业分会联席会长、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企业新媒体联合实验室首批特聘研究员杜红超,他分别就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的未来应用、元宇宙给河南文旅带来的机遇等方面带来了新视角的解读。

透视元宇宙 数字应用新体验

什么是元宇宙?杜红超作为元宇宙研究的先行者,谈到元宇宙定义时表示,一定不能陷入“拿一个新的东西来解释新的东西”的困境里,从“元宇宙与互联网的关系”角度来解释更好理解。

他认为元宇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把元宇宙理解是一种3D互联网。“元宇宙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扩展现实类体验手段为基础,辅以全息光感等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虚拟世界的体验,为我们构造了一个3D化的互联网。”

第二,可以理解其为第三代互联网。“PC互联网算是第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第二代互联网,叠加扩展形式体验的XR互联网,可以算是第三代互联网。”他特别强调,第三代互联网并不是取代一代和二代,而是与前两代终端共存。“我们可能有时候会使用VR、AR等XR设备上网,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网,也可以同时使用电脑或者平板上网。”

第三,可以理解其为三元互联网。从某种意义看,第一元世界是我们能够眼见为实的实体世界,第二元世界是传统互联网“数字化”实体世界而构造的虚拟世界。他说,“元宇宙带我们来到了第三元的世界—“心理世界’:人们的各个想象,通过元宇宙技术和手段再创造,在元宇宙中呈现在我们可体验到的认知中间。三元世界之间不仅是一种叠加关系,是一种层次升级关系,更是一种互动融合的关系。”

针对元宇宙的未来应用,杜红超说,互联网是我们感官的延伸,当下的一代二代互联网主要是我们听觉和视觉的延伸,而元宇宙可以在嗅觉和触觉上带来新的变化。例如,利用一种“气味播放器”,可以把远在万里之外的气味“传导”回来。使用柔性电子等新材料辅以可穿戴技术,可以让我们通过体会更丰富的压感、触觉组合,来享受不同的通感体验,我们甚至可以构造元宇宙体验舱,将太空失重体验引入到元宇宙场景组合之中。

文旅元宇宙 智慧旅游新探索

在2020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智慧旅游是依托旅游禀赋,围绕文化资源,实现文旅产业的数字化重构。

在谈到智慧旅游时,杜红超认为它与元宇宙的融合发展可以有三种路径。一是以线下实体景点为主,结合元宇宙体验。就是在景区中利用元宇宙技术和概念,给予游客沉浸式体验。比如可以在一些战争遗址中用元宇宙技术复刻还原历史场景。二是以线上世界为主,模拟和仿真实地旅游的丰富体验。比如前面提到的“气味元宇宙”,这种体验形态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户的感受鸟语花香的风景区。这也是当下疫情中,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三是建立一个大型的线下体验馆或者是体验园区,融入元宇宙的形态,比如环球文化博览会与元宇宙增强融合型街区。

创造元豫宙 河南文旅新未来

元豫宙将为河南带来哪些改变?杜红超表示,发展文旅元宇宙,带给河南文旅的典型机遇就是把河南文化和旅游资源转化为元宇宙的内容资源和IP。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赋存丰富,都是元宇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他举例说:“我们不仅有河南拜祖文化,还有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等等,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元宇宙基建,借助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产内容)体系,通过全景视频和直播等形态获取网络流量,转化为我们的线下价值。通过文旅元宇宙建设运营创新,能够充分发现、展现和变现我们河南的丰富文化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构建文旅新消费业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作为“元豫宙”的开端,旨在围绕“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百大标识项目、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标志性IP,面向游戏编程玩家和数字场景建造师招募创作内容,复刻河南文旅景观,再现历史场景。

杜红超对大赛充满期待。他表示,文旅产业既是依托文旅资源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它可以和包括元宇宙在内的各种未来新技术发展融合,打造增量新价值空间。“我特别希望元宇宙创造者大赛能够把更多河南本地创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河南的文旅更有未来,也让整个河南更有未来。”(刘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