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新区再添421家高新技术企业 全市第一!总量有望突破1900家

本报讯7月15日,郑州市2022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出炉,全市通过专家评审企业1116家。其中,郑州高新区421家,占全市的37.7%,数量居全市第一。至此,郑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有望突破1900家。

据介绍,郑州高新区是河南省第一家开发区,全国第一批国家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30余年接续奋斗、耕耘积累,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8名,2021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名列第8位。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定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功能定位、国家自创区“创新体制机制、政策先行先试”的使命任务,强力打造“城市大脑、产业大脑”两大平台,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供应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在省市发展大局中主动发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创新的排头兵,是创新发展的先行军,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郑州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省市科技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与服务便利化的有关要求,多措并举推动高企培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19年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郑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实现了对辖区后备高企培育全流程线上申报管理和已认定高企再服务,进一步加强源头培育,减轻企业申报负担。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上,高新区还实现了高企材料常态化受理工作机制。对高企的申报材料采取“分批审核,集中推荐”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辅导企业完善材料,通过“辅导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工作机制,高新区创新发展局联合各专业园区建立后备企业入库台账,针对研发费用、高新收入归集、成果转化等突出问题,不定期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培训,提高高企的认定成功率。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辅导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认定通过率。

据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介绍,近年来,持续强化高端创新平台引进建设,积极培育创新企业,支持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十三五”以来,高新技术企业由180家增长到1494家,增长730%;科技型中小企业由310家增长到2477家,增长699%;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由4家增长至13家,增长225%;全社会研发投入由12.85亿元增长至48.6亿元,增长278%。

目前,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94家,占全市的36.6%、全省的17.9%;科技型中小企业2477家,占全市的40.1%、全省的16.4%;创新型龙头企业占全市的58.3%、全省的14%。2021年,高新区财政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7830万元,同时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税收减免16.3亿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

据了解,近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速48.34%,增速位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仍排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末位。高新区作为我省的科创高地,今后将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科技服务、优化创新环境,不断发展壮大郑州市创新主体,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贡献高新力量。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杨晴